•藏品尺寸:长:330cm 宽:80cm 高:150cm •材料质地:金属 •藏品年代:20世纪40年代 •藏品来源: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提供 •产地厂家:苏联         本展品为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型号可能为PД-20,系苏联仿制德国的BMW-003喷气式发动机,推力为800kg,环形燃烧室,装于Миг-9喷气式战斗机(双发动机配置)。我国在1950年代初曾购买少量此种飞机,至1950年代后期,此种飞机在苏联和中国都退役了。我实验室从空军得到了退役的PД-20发动机,由能动系实验室人员解剖制成实体展示模型。         BMW 003最初由德国勃兰登堡发动机厂(Bramo)研发,1940年首次运转。该发动机长3.565米、直径0.69米、重750公斤,装有7级轴流式压气机、环形燃烧室和一个单级涡轮,可在9500转/分钟时产生800公斤推力。二战后,前苏联用两台缴获的BMW003作为第一架喷气飞机米格-9的动力。苏军还从德国工厂得到BMW发动机的蓝图,在列宁格勒“红十月”工厂建设了BMW003 生产线,1947年开始批量生产RD20 。         1956年,吴仲华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原有志于航空发动机的教学和研究。当时从空军获得了大量退役设备:包括喷气式发动机的整机和零部件、活塞式发动机整机、活塞式发动机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等。这些设备对实验室建设起了很大作用,例如V型活塞式发动机一直作为实验室风源的主要动力(称为“小风源”)。1957年,吴仲华教授主持的《燃气轮的研究》获第一次中国科学院奖金二等奖。         燃气轮机专业建设初期除吴仲华先生是专家外,原来汽轮机方面的敦瑞堂先生等都没有燃气轮机方面的经验。上列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都是从头学起,年轻教师、实验员、实验室技工通力合作,还有学生参加,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很大锻炼。从而形成了一支坚强的实验室队伍,保障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例如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解剖,就是实验室技工孙继、徐志毅和实验员、教师合作,到北京航空学院请教学习后独立完成的。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科技工业基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该设备分为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涡轮。压气机分为动叶和静叶,通过旋转做功的方式以提高空气压力;燃烧室通过燃烧的方式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热能的装置;透平/涡轮分为动叶和静叶,通过动叶旋转的方式将功输出。         这台残留的喷气发动机实体模型,不仅仍然可以继续作为教学观摩的教具,也是历史的承载物。它不仅记载了燃气轮机专业和实验室成长的历史,也反映了世界上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史。         该设备目前支持本科生课程《先进燃气轮机的理论与实验技术》 《动力机械及工程基础》 《热力涡轮机装置》和研究生课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和应用》该航空发动机动叶部分已经固定,参观过程禁止旋转动叶;实验设备为金属材质,且压气机叶片较为锋利,参观过程禁止拥挤。

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5,477 05/28
•藏品尺寸:长:24cm 宽:9cm 高:4cm •材料质地:金属 •藏品年代:1947年前 •藏品来源:刘仙洲先生家属捐赠 •产地厂家:德国,R.Reiss G.m.b.H. Liebenwerda [audio mp3="http://tsm.tsinghua.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5/Ji_Dian_Qiu_Ji_Yi_He_Hui_Tu_Gong_Ju.mp3"][/audio]         本藏品是刘仙洲副校长生前使用的求积仪,生产厂商是德国的R.Reiss G.m.b.H. Liebenwerda。这家企业创立于1882年,创办人赫尔曼·罗贝尔特·赖斯(Herrmann Robert Reiss,1844–1911)是一位德国测量专家和发明家。         求积仪是测定不规则平面图形面积的机械装置。1854年,瑞士工程师、数学家、工厂主雅各布·阿姆斯勒-拉封(Jakob Amsler-Laffon)发明了极点求积仪,它的原理是近似积分。这种求积仪包含极臂与描迹臂,极臂前端装置了极块和固定针,描迹臂前端是描迹针和把手。两臂通过铰接点与通过极块的铰钉固定在需要测量的平面图形上,铰接部分的组件包括游标、测轮和计数圆盘。当描迹针沿着所测面积周围移动时,测轮在图上部分旋转,部分滑动。测轮被分为10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为10小格。测轮能直接读取一周的1/100,游标可读至测轮转动的1/1000。测轮与水平计数圆盘由齿轮传动连接,计数圆盘显示转数,测轮转1周相应于圆盘转1格。因此读数包含4个数字:圆盘指针读数,测轮的1/10与1/100读数,游标读至测轮的1/1000读数。         根据极块与被测图形的位置关系,求积仪有两种使用方法。在通常情况下,极块(固定针)固定在被测图形的外面,先记下起始读数,描迹针仔细沿着面积的周围移动并记下最后读数,两个读数差乘以比例尺分母求得面积。重复操作直到取得3个相符合的值,最后取平均值。另一种方法是,将极块放在待测图形内部,步骤与第一种方法一致,但需要加一个常数,需要时常转换。

极点机械求积仪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3,092 05/28
•材料质地:纸 •藏品来源:清华大学校友提供        这里展出的是三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写给米凯莱·贝索(Michele Besso,1873–1955)的书信。米凯莱·贝索是意大利裔的瑞士工程师,和爱因斯坦同为犹太人,也是爱因斯坦的终生挚友。贝索年轻时曾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与爱因斯坦过从甚密。1904年,经爱因斯坦举荐,贝索开始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在伯尔尼,爱因斯坦、贝索及他们的一批友人组织了名为“奥林匹亚学院”(Akademie Olympia)的晚间讨论小组,他们常在爱因斯坦的住所一起讨论哲学和自然科学问题。“奥林匹亚学院”小组同时兼有读书会的性质,贝索曾向爱因斯坦介绍了奥地利力学家、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著作。他们关于马赫思想的讨论,成为了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契机之一。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第一篇狭义相对论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Zur 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örper),文中的唯一致谢对象即为米凯莱·贝索。此外,爱因斯坦在构想广义相对论时,也与贝索多次交换意见。1913年时,贝索曾协助爱因斯坦计算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爱因斯坦在很多场合公开感谢过贝索的帮助和支持。1955年,贝索在日内瓦逝世,享年81岁。爱因斯坦曾致函他的家人,凭吊自己这位挚友。在信中,爱因斯坦写道:“如今,他先我一步,离开了这个奇异的世界。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这些抱有信念的物理学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差别的唯一意义,只不过是一种纵然有些顽固的幻觉而已。”(Nun ist er mir auch mit dem Abschied von dieser sonderbaren Welt ein wenig vorausgegangen. Das bedeutet nichts. Für uns gläubige Physiker hat die Scheidung zwischen Vergangenheit, Gegenwart und Zukunft nur die Bedeutung einer, wenn auch hartnäckigen, Illusion.)这段动人的话语,不仅情真意切,也代表了爱因斯坦对于时空的看法,成为了物理学史上的一段名言。         爱因斯坦与贝索的通信是现代物理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这里的三封书信写于1909年和1952年间,时间跨度从二人早年直到暮年,其内容包括物理学讨论、爱因斯坦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及爱因斯坦对往事的回忆,具有较高的科学史研究价值。         这三份书信的展出,获得了清华大学校友及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温江涛教授的友好协助。在此,我馆愿向惠允我们展出书信的收藏者及温江涛教授表达谢忱。        (1952年3月6日,爱因斯坦致贝索,普林斯顿         译文(蒋澈翻译)亲爱的米凯莱:      ...

爱因斯坦三封书信3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2,598 05/28
        这里展出的是三封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写给米凯莱·贝索(Michele Besso,1873–1955)的书信。米凯莱·贝索是意大利裔的瑞士工程师,和爱因斯坦同为犹太人,也是爱因斯坦的终生挚友。贝索年轻时曾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学习机械工程,与爱因斯坦过从甚密。1904年,经爱因斯坦举荐,贝索开始在伯尔尼专利局工作。在伯尔尼,爱因斯坦、贝索及他们的一批友人组织了名为“奥林匹亚学院”(Akademie Olympia)的晚间讨论小组,他们常在爱因斯坦的住所一起讨论哲学和自然科学问题。“奥林匹亚学院”小组同时兼有读书会的性质,贝索曾向爱因斯坦介绍了奥地利力学家、哲学家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著作。他们关于马赫思想的讨论,成为了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重要契机之一。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第一篇狭义相对论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Zur Elektrodynamik bewegter Körper),文中的唯一致谢对象即为米凯莱·贝索。此外,爱因斯坦在构想广义相对论时,也与贝索多次交换意见。1913年时,贝索曾协助爱因斯坦计算水星轨道近日点的进动。爱因斯坦在很多场合公开感谢过贝索的帮助和支持。1955年,贝索在日内瓦逝世,享年81岁。爱因斯坦曾致函他的家人,凭吊自己这位挚友。在信中,爱因斯坦写道:“如今,他先我一步,离开了这个奇异的世界。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这些抱有信念的物理学家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差别的唯一意义,只不过是一种纵然有些顽固的幻觉而已。”(Nun ist er mir auch mit dem Abschied von dieser sonderbaren Welt ein wenig vorausgegangen. Das bedeutet nichts. Für uns gläubige Physiker hat die Scheidung zwischen Vergangenheit, Gegenwart und Zukunft nur die Bedeutung einer, wenn auch hartnäckigen, Illusion.)这段动人的话语,不仅情真意切,也代表了爱因斯坦对于时空的看法,成为了物理学史上的一段名言。         爱因斯坦与贝索的通信是现代物理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这里的三封书信写于1909年和1952年间,时间跨度从二人早年直到暮年,其内容包括物理学讨论、爱因斯坦的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及爱因斯坦对往事的回忆,具有较高的科学史研究价值。         这三份书信的展出,获得了清华大学校友及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温江涛教授的友好协助。在此,我馆愿向惠允我们展出书信的收藏者及温江涛教授表达谢忱。                          ...

爱因斯坦书信2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2,843 05/28
•藏品尺寸:长:95cm 宽:60cm 高:165cm •材料质地:铜 •藏品年代:1948年前 •藏品来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捐赠 •产地厂家:美国 [audio mp3="http://tsm.tsinghua.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5/Gao_Ya_Mie_Jun_Guo.mp3"][/audio]         本藏品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镇院之宝”,系我国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教育家陶葆楷(1906-1992)先生约1948年前后从美国带回,它浑身紫铜材质,可加压并自动控压在15磅/平方英寸,专门用于微生物学灭菌。它的主体由纽约Bramhall Deane公司制造,由费城Arthur H Thomas公司销售,有“生化 2-3-6”字样。顶部的安全阀由Manning,Maxwell and Moore公司生产,型号为1445。         据环境学院蒋展鹏教授回忆,1961年初他毕业留校,教研组安排他给顾夏声先生做“水化学与水微生物学”课程的助教,并协助王继明先生管理给排水实验室。那时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条件都还处于诸如“手动摇摆天平”和“目视比色比浊”之类的简陋水平上,与现在真可以说是没法比。但是,实验室的高压灭菌器和20℃培养箱却很让人羡慕。这两件“宝贝”都是陶葆楷先生约1948年前后从美国带回来的,对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陶先生对仪器设备条件的重视是一贯的。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经济条件稍有好转。在有限的一些机会中,如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联合国农村给水培训项目等草拟和谈判过程中,陶先生都会提醒要考虑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尽管有的项目后来没有实施。1981年,蒋展鹏老师出国进修前,陶先生还专门嘱咐要注意学习先进的仪器设备。         据解跃峰教授回忆,1986-1989年,他在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医院废水处理。这台灭菌器寿命很长,直到他毕业仍是整个实验室里唯一的一台,偶尔用于本科生的微生物实验。他这样的研究生则是几乎每周都要用。当时从事微生物研究的学生也不多,仪器主要由他使用。1986年的某天,他开始实验时发现用于产生蒸汽的水已经烧干了。由于怀疑是自己前一天实验后忘关仪器,他还写了一篇检查。后来为了维修,他将仪器拆开,发现铜制电阻丝由于长时间使用已经被腐蚀,便骑车进城,前往前门附近的五金店购买零件。买回后才发现仪器需要使用英制电阻丝,我国出售的电阻丝无法搭配,最终请来专业的电工师傅帮忙,修好了仪器。这台仪器正常工作至解跃峰毕业后,不久(约1990年)又因锅盖漏气而不能继续使用,最终报废。

高压灭菌器

清华藏品 1,883 05/28
•藏品尺寸:长:18cm 宽:15cm 高:15cm •材料质地:金属、电木、复合材料 •藏品年代:1947年前 •藏品来源: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捐赠 •产地厂家:美国        [audio mp3="http://tsm.tsinghua.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5/Ye_Xian_Yi.mp3"][/audio]         碟式液限仪用于测量土的液限以划分土类,由土碟、支架和底座构成,在使用时,需要将调成浓糊状的试样装在碟内,刮平表面,用切槽器在土中成槽,然后将土碟抬高,使碟下落多次,待土槽合拢至适当程度时,测定试样的含水量。碟式液限仪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被广泛使用。         这台液限仪由陈樑生先生(1916-2009)于20世纪40年代从哈佛大学带回。陈樑生先生1941年起在哈佛大学工程研究生院学习土力学专业,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担任文字翻译,并参加巴拿马运河沿岸某些砂页岩强度的研究工作。早在1946年,陈樑生先生在任美军译员时就与清华大学商定回国任教。         陈樑生先生在清华大学建立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土力学实验室。1947年,清华大学拨给他4500美元,用于在美国筹备清华土力学实验室。当时35美金可买黄金1盎司,4500美元是一笔巨款。陈樑生先生在哈佛大学时花了许多时间为清华筹备实验室设备,小件仪器是在美国订购的。他将这些仪器器材于1948年8月随身带回上海,再转运到清华。这一仪器是陈樑生先生报效祖国的见证。

碟式液限仪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2,464 05/28
•藏品尺寸:长:19cm 宽:14cm 高:9cm •材料质地:金属、牛皮、木材 •藏品年代:1918年 •藏品来源:钟秉明先生捐赠 •产地厂家:美国,Stromberg-Carlson Tel Mfg Com.                本展品是由美国斯特龙伯格-卡尔森电话制造公司(Stromberg-Carlson Tel Mfg Com.)于1918年为美国陆军通信兵部队(United States Army Signal Corps)制造的军用电报机(Service Buzzer),可用作战地电报机和战地电话机。电报机的发明起源于18世纪末,1816年英国发明家弗朗西斯·罗纳尔兹(Francis Ronalds)制造了第一台可实际使用的电报,到30年代,在美国和英国分别出现了商用电报系统,并逐渐扩展到世界各地。         电报的发明也改变了战争的通讯方式。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电报机在欧洲和美洲就开始投入到战地使用。这件展品是斯特龙伯格-卡尔森电话制造公司设计制造的Service Buzzer 1914 Model,1918年为美国通讯兵部队定制。整套设备包括干电池、工具、连接线、结构、电报收发机和地线等附件,置于褐色皮箱内。此设备外表与蜂鸣电话机类似,但主要用于战地收发电报,亦可兼作电话使用。由于功率强,此设备在电缆、电线等被磨损时或者距离过长,普通电报机和电话机无法使用时亦可正常工作。也因为同样的缘故,它在使用时会干扰普通电话机、电报机和电台等通讯设备,因此不宜用作常用通讯设备,仅在特殊情况使用。         本展品由钟秉明先生捐赠。外箱、机身及附件均完好。

军用电报机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4,339 05/28
•藏品尺寸:长:128cm 宽:84cm •材料质地:纸 •藏品年代:1916年 •藏品来源:清华大学图书馆提供 •产地厂家:清华学校学生绘制 [audio mp3="http://tsm.tsinghua.edu.cn/wp-content/uploads/2020/05/Liang_Fu_Shi_Jie_Di_Tu.mp3"][/audio]         这两幅美国地图由清华学校的学生于1916年绘制。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获得庚子赔款3200万两白银,约合2400万美元。1904年,美国提出拟将过多的赔款部分退还给中国,用于中国派遣学生到美国留学。1909年开始,美国政府正式退款。1909年8月,清华园被拨给清政府刚刚成立的“游美学务处”,设立游美预备学校。在此规划的基础上,1911年,清华学堂正式成立。1912年起,清华学堂改成清华学校。清华学校的教学有明显的美国印记,自然,美国国情也是当时清华学校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这两幅手绘美国地图见证了清华的早期历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两幅地图的绘制者均是1920(庚申)届的几位学生。1920届学生是清华学校时期最优秀的毕业生之一。在大礼堂前草坪南端、清华学堂与第二教学楼之间伫立的日晷就是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这几位绘制地图的学生后来大多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为祖国服务,多数人一直在教学、科研及工程一线工作。         第一幅地图的绘制者是:         (1)赵学海(Chao Hsueh-hai),江苏无锡人,毕业后赴威斯康星大学学习化学,学成后在国内若干高校任教。         (2)王度(Wang Tu),湖北黄梅人,毕业后赴伊利诺伊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后成为我国桥梁结构工程知名专家。         (3)马载之(Ma Heng-Yung,又名恒曧),河南安阳人,毕业后赴密苏里矿业学院学习,回国后从事矿场设计、矿山机械、矿山运输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工作。         (4)卢延英(Lu Mason,存疑),河北清苑人,毕业后赴哥伦比亚学习政治史及国际公法。

清华学校学生所绘美国地图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1,652 05/28
藏品名称:爱迪生·贝尔(Edison Bell)牌蜡筒留声机 藏品尺寸:长:23cm 宽:44cm 高:49cm 材料质地:金属、木材 藏品年代:1904-1910年 藏品来源:徐庆利先生提供 产地厂家:英国,Edison Bell         这台蜡筒留声机是由爱迪生·贝尔(Edison Bell)公司于1900年代(不早于1904年)生产的。1892年11月,爱迪生·贝尔公司成立于伦敦,创始人为四位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 1847–1931)、亚历山大·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 1847–1922)、奇切斯特·贝尔(Chichester Alexander Bell, 1848–1924)和查尔斯·泰恩特(Charles Sumner Tainter, 1854–1940) 。该公司负责将爱迪生和贝尔在美国申请的专利用于在英国的留声机生产。由于和美国公司在海外销售权方面的争议,第一批留声机直到1904年才问世出售。起初,爱迪生·贝尔公司的主打产品是蜡筒留声机,1908年开始投产10.5英寸黑胶唱机。1932年,它被德卡(Decca)公司收购。         留声机是托马斯·爱迪生最知名的发明之一。 1877年, 在研究电话发射器时, 他产生了用声音将自己的想法快速记录下来的想法。 几个月后,他开始制造一台机器来实现这一想法。 第一台留声机的声音记录在包裹于圆筒的锡箔上,并用手摇曲柄操作圆筒。1877年12月,第一台留声机诞生了, 爱迪生录制了一首儿歌《玛丽有一只小羊》(Mary had a little lamb), 并用机器将声音回放, 让在场的人惊叹不已。另一幕戏剧性的场景出现在爱迪生为留声机申请专利时,他提前将留声机的介绍信息录制下来,在专利局当场将其播放出来,使留声机为自己“申报了专利”。

爱迪生·贝尔(Edison Bell)牌蜡筒留声机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2,929 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