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算表》【复制品】

神机妙算展签信息Comments Off on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算表》【复制品】6,621Read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算表》【复制品】
公元前300年左右(战国晚期)
中国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复制
The Suan Biao in the Tsinghua Bamboo Slips【Replica】
ca.300 BC(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China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Museum

本展品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算表》复制品。2008年7月,清华大学入藏2400余支竹简, 专家依同批竹简的碳14测定及自身文字特征,确定为战国晚期的文献,这批竹简被命名为“清华简”。清华简中有一组简形制特殊,宽于其他简,正面画有朱色栏线,共计21支,完整者17支,另外4支上端残缺。完整者长43.5-43.7厘米,宽1.2厘米左右,厚约0.13厘米,呈黄褐色。其中,20支竹简上有按一定规律书写的数字,上端皆设有圆孔,孔内多见线状丝带残留;没有数字的这支简上有20个圆孔及丝带残留物。将21支简编联而成册后,可形成一个数表形式的实用计算工具,被定名为《算表》。
        从构造形式看,清华简《算表》全表21行(竖)、20列(横),行列交叉组成420个长方格。《算表》的核心是由9至1及其乘积81至1诸数构成的乘法表,数字的排列方式与中国早期九九口诀一致,可见它是当时已广泛使用的九九算术衍生出来的运算工具。此《算表》应用了十进制计数方法,不仅能直接用于两位数的乘法运算,而且可用于除法运算,并能对分数1/2 或含有1/2 的分数进行某些运算,可能还可以用于开平方运算。
        清华简《算表》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计算器与数学文献,而且其数学与计算功能也超过了以往中国发现的古代乘法表,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先秦计算器具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先秦数学应用与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数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算表》【复制品】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已复制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