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名称:Husun型六分仪 藏品尺寸:长:24cm 宽:24cm 高:11cm 材料质地:黄铜、光学玻璃、铝 藏品年代:20世纪30-40年代 藏品来源:袁帆先生(清华大学1975级建工系地下建筑专业海军学员)捐赠 产地厂家:英国伦敦,Henry Hughes & Son Ltd 本架六分仪由袁帆先生(清华大学1975级建工系地下建筑专业海军学员)捐赠。 六分仪是18世纪发明的航海仪器,在八分仪基础上进一步改良而来,用途是测量各种角度。借助它,航海人员可以在陆地视线之外的海上保持正确方向和航路。之所以叫做“六分仪”,是因为其量角刻度弧板为一个圆周的六分之一。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航海实践中,六分仪仍然是一种基本的定位仪器。 在使用六分仪时,需要手持手柄,移动指标套杆,通过望远镜观察影像,再读取指标,获得角度信息。得到天体的地平高度后,还需要根据航海天文历的数据计算观测点的地理坐标。本架六分仪缺少望远镜和望远镜套圈,但指标套杆等部分仍可正常使用。 这架六分仪的制造商英国的 Henry Hughes & Son,是当时英国两家最大的六分仪制造商之一(另一家是同在伦敦的 Heath and Co.),型号为Husun。Husun六分仪在英国海军中装备极多。英国产六分仪的仪箱箱盖内部,均有英国国立物理试验所(National Physical Laboratory)颁发的检验证书,其上会载明编号和制造商,在需要送厂修理时,可根据这一信息追溯其来源。 根据捐赠者袁帆先生推测,这架六分仪可能最初装备于二战期间同盟国海军舰艇,后移交给国民政府海军,最后成为了新中国海军的财产。本架六分仪被新中国海军接收后,前述检验证书所在处亦改为了国内的检修卡。 附:捐赠者袁帆先生札记一则 一架六分仪背后的故事 文/袁 帆 六分仪(sextant)属于光学仪器范畴,是英国人在长期航海实践的基础上,利用天文学和测量学的原理,凭借先进的工业制造能力,于十八世纪完成的一项重要发明,标志着人类在认识海洋、征服海洋的过程中科学意识的不断完善,在科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这种发明已久的航海仪器由于受外界人为因素干扰小、操作简单、可靠性强,因此具有长久的实用价值。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航海实践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世界上所有大中型舰船必须配置的装备。 一、六分仪的发明、原理、构造与使用方法 人类在从陆地走向海洋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在茫茫大海中的定位问题,只有弄清楚自己在什么位置,才能知道怎么去到理想中的彼岸。在海上没有陆地和已知岛屿作为参考点时,只有天体是人们最好的参照物。虽然日月星辰等天体都在随时运行,但它们毕竟有运行规律可循,只要宇宙不爆炸,人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相对天体的位置推算出自己在海上所在何处。当人类懂得了这个道理之后,就一直在寻求航海时通过观测天体确定自身位置的方法。 在六分仪出现以前人们曾使用过多种精度较低的测天工具。据史料记载,中国元代就使用过“量天尺”,明代使用过“牵星板”。阿拉伯人在十五世纪前后的数百年间使用过“拉线板”。欧洲人在十五世纪使用过四分仪和星盘,十六世纪使用过“十字杆”,十七世纪以后使用过“反测器”。这些发明无论出自哪个民族、哪个时期,都充分显示了人类航海先行者们的不懈探索与高度智慧。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后,英国的 J.哈德利(John Hadley,1682—1744)于1730年发明了“双反射八分仪”,这种光学仪器因其刻度弧约为圆周的八分之一而得名。八分仪大大提高了观测精度,在航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后来为了便于观测月距,人们将刻度弧加长为圆周的六分之一,这就是“六分仪”。以后六分仪成了观测天体高度的航海仪器的通称。到了现代,刻度弧长约为圆周五分之一的观测天体高度的仪器,仍被称作“六分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