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预告NO.6 | 朱达一:回归观察者的原点——浅谈科学展的策划

时间:2019年12月10日(周二)10:00-12:00 地点:科学史系系厅(人文楼B206) 【请注意:我系系厅已经搬迁至新址,所在新楼位于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南侧、第三教室楼北侧。如讲座当日该楼正门未开放,可从该楼北侧门进入,乘电梯或经楼梯至地下2层。】 主讲人:朱达一 主题:回归观察者的原点——浅谈科学展的策划 主讲人简介: 朱达一,独立策展人、导演,毕业于同济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曾供职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及上海科技馆,目前担任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天文馆专委会执委。主要设计策划有:国家海洋博物馆“海洋天文”展厅、“天下——古代中国人眼中的星空与国家”中国古天文临巡展、“星空之境”天文主题国际巡展、上海天文馆展陈大纲及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科普中心等;其中“星空之境”获2018年度上海市最佳国际出入境展览奖;承担上海市科委“基于天文大数据可视化的天文馆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上海天文馆开幕球幕电影编剧导演。译著有:《自然原力》《透过哈勃看宇宙》等,《透过哈勃看宇宙》获上海市2018年十佳优秀科普图书。热爱历史和自然摄影,拍摄题材多集中于星空、极光、火山等自然现象和动物。 内容简介: 我们人类自古以来就是观察者。 在观察的感官活动中,生发出对自然系统的研究。它所描绘的,是客观的景象,可以避开任何主观“意图”。在这同一源泉中,也生发出只属于人类的艺术行为。它表现得则恰好是科学世界观的对立面,它纵情赞美使人类和兽类分野的人的主观性,它以独一无二的方式表达人类的思维。很少会有像科学博物馆那样的场所,让人对它们的认知不经意间抽离出教育体系对这二者的人为划分。自然现象本身的原初之美和它迷人的规律本身,是启发好奇心的根本。对自然的崇敬和科学精神,也是展品背后所要去诉说的故事。 我们尝试回归到作为观察者的原点,从展览和展品入手,浅谈科学展的策划。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将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阅读全文

沙龙纪要NO.5 | 沈克尼:军用望远镜过眼录

11月27日下午,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五期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厅举办,本次的主讲人是宁夏人民政府参事、国家首批国防教育专家库专家、预备役大校沈克尼先生,报告题目为“军用望远镜过眼录”。科学史系博士后张楠主持了本次讲座。 沈克尼先生自少年起就对望远镜、指北针和帆船有着浓厚的兴趣,最初是通过百年前的法国生活百科全书获取信息。几十年来,研究和收集军用望远镜已经成为他的生活日常。本次讲座,他结合自己的二三百件藏品,从引进、缴获、自行研制三个方面,介绍了不同时期重要历史战役中使用过的军用望远镜,梳理了军用望远镜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论是清末新军引进的德国蔡司望远镜和法国望远镜、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制造的第一款军用望远镜,还是历次作战中缴获的日、美、英、法各国军用望远镜,以及20世纪50年代引进苏联、东德、捷克的望远镜和我国自行研制的望远镜,他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对各种设计细节的变化都做了详细说明。 沈克尼先生还通过历史资料和望远镜实物,分析了英军、日军对望远镜的不同携行方式,以及英国、加拿大、美国望远镜的不同测距分化,并与大家分享了望远镜使用和携行的独到理解。他认为望远镜在如今的战争中作用越来越小,设计时要针对使用环境和防御纵深,尤其注重使用和携行的便利性。这些宝贵经验为我军研制新型望远镜提供了重要参考。段落 听众就军用望远镜光学玻璃的重量、偏色、倍率与我军望远镜选型之间的关系,干燥仓配置与作战地域的关系,二战时期军用望远镜、炮队镜配发率等问题与沈克尼先生进行了深入探讨。讲座结束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与事业发展部的成员与沈克尼先生共进工作晚餐,讨论了明年讲座和展览的相关事宜。     撰文:沈萌  
阅读全文
通知预告

沙龙预告NO.5 | 沈克尼:军用望远镜过眼录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5期 时间:2019年11月27日(周三)15:00-17:00 地点:科学史系系厅(人文楼B206) 【请注意:我系系厅已经搬迁至新址,所在新楼位于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南侧、第三教室楼北侧。如讲座当日该楼正门未开放,可从该楼北侧门进入,乘电梯或经楼梯至地下2层。】 主讲人:沈克尼(宁夏人民政府参事) 主题:军用望远镜过眼录 主讲人简介: 沈克尼,宁夏人民政府参事、国家首批国防教育专家库专家、预备役大校,曾仼宁夏民政厅副厅长、宁夏政协常委,获公务员一、二、三等功。作为军用望远镜收藏专家,对望远镜使用和携行有独到的理解。 内容简介: 据主讲人收集的实物和故事,从清末新军引进德、法武器及望远镜讲起,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生产的第一款军用望远镜和历次作战中缴获的日、美、英、法各国军用望远镜,20世纪50年代引进苏联、东德、捷克的望远镜,以及我国自行研制望远镜的简要发展历程。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将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沙龙纪要NO.4 | 钟秉明:科技遗产的收藏与展示——记录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11月18日下午,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四期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厅举办,本次的主讲人是北京众邦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策划总监钟秉明先生 ,报告题目为“科技遗产的收藏与展示——记录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科学史系张楠博士后主持了本次讲座。 钟秉明先生从对科技藏品的认识、科技藏品的意义和作用、收获体会、我国科技馆收集科技藏品的现实意义以及我国科技藏品面临的问题五个方面开展讲座。他首先介绍自己因幼年参展经历而对博物馆展览产生浓厚兴趣,而中国科技馆1999年“电子技术的革命”展览以及“巨衫”藏品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促使他开展了科技遗产的收藏与展示工作。 钟先生认为科技藏品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不仅标志着那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也是真实记录科技发展历程的实物证据。充分发挥科技藏品在科技馆中的展教功能,是科技馆藏品的主要目的。钟先生接下来谈到他在黄石科技馆、包头科技馆、绍兴市科技馆等馆策展的经验,认为科技馆应以多种方式反映科技的发展历程。钟先生认为我国各类博物馆中的科技遗产类展品很少,科技遗产收藏应该是科技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科技遗产的收集不能像科技馆采购普通产品一样,必须要有新的操作模式才能推进工作。  钟秉明先生的讲座结束后,听众就文物的定义、计算机博物馆的策展思路、科技藏品的文化内涵与钟秉明先生做了深入的交流。钟先生还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临时展厅。     编辑:沈萌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沙龙纪要NO.2 | 吴国盛:西方科学博物馆中的典型科学仪器

2019年10月14日下午,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2期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厅举行,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教授 ,主题为“西方科学博物馆中的典型科学仪器”。科学史系博士后王哲然主持本次沙龙。 吴国盛教授首先讲了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的区别,介绍了伽利略博物馆、法国工艺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剑桥科学史博物馆、牛津科学史博物馆和哈佛科学仪器史馆的历史 。 接下来,吴国盛教授从天文仪器、古典仪器与发明、计算工具、科学革命时期仪器、工业革命时期仪器、电磁学仪器与电气发明和其他发明七个门类,与观众分享了各博物馆的日晷、星盘、机械钟、航海钟、纳皮尔骨筹、计算尺、显微镜、空气泵、珍妮机、瓦特机、起电机、莱顿瓶等众多种类的科学仪器,提出了清华科博馆今后对机械钟、航海钟、巴比奇差分机、瓦特机、发报机、留声机等仪器的复原计划。 讲座结束后,吴国盛教授与参会师生观众就“Armillary Sphere”的翻译问题、科学仪器的分类问题、天文钟与机械钟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交流和讨论。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将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撰文:刘年凯   拍摄:刘张铂泷
阅读全文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3期纪要:胡俊、李虹,“展览展示馆建设经验分享”

2019年10月21日下午,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3期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厅举行,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为荣创创意(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胡俊、李虹 ,主题为“展览展示馆建设经验分享”。科学史系博士后王哲然主持本次沙龙。 胡俊的讲座分为展馆发展、项目流程、空间设计、展品转化、展馆未来五个部分。他首先回顾了我国展览陈列形式的发展之路,指出当下展馆趋势是打破传统套路,通过多学科综合和量身定做,打造展览的独特性、唯一性。从内在出发,以形式服务于内容,真正去设计展馆。随后介绍了一个展览展示项目从立项到完成的基本阶段,以水晶文化艺术馆为例,说明了展示空间的艺术设计方法,以“六米湿地”、“活字印刷”、“曾侯乙编钟”为例,说明了展品设计思路。最后,胡俊认为,未来的展览会回归内容,呈现多学科跨界、融合的局面。 讲座结束后,两位嘉宾与参会师生观众就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多媒体展品的运用、投影仪等设备的运维、展馆内容大纲与展陈大纲的撰写、常设展厅的建设与预算问题进行了交流。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将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报道/王哲然
阅读全文
通知预告

沙龙预告NO.4 | 钟秉明:科技遗产的收藏与展示——记录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4期 时间:2019年11月18日(周一) 15:00-17:00 地点:科学史系系厅(人文楼B206) 【请注意:我系系厅已经搬迁至新址,所在新楼位于凯风人文社科图书馆南侧、第三教室楼北侧。如讲座当日该楼正门未开放,可从该楼北侧门进入,乘电梯或经楼梯至地下2层。】 主讲人:钟秉明 主题:科技遗产的收藏与展示——记录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主讲人简介: 钟秉明,北京众邦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策划总监。1990年创建众邦公司,从事商业展览设计制作。1999年开始从事科技馆、博物馆的策划设计工作,参与主持了80多个科技馆的内容策划设计项目。期间带领公司团队考察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500多个。倡导科技馆的历史人文内涵和科技遗产的收藏保护,强调科学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担当。 内容简介: 科技藏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遗存,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及社会的变革。科技藏品既是人类宝贵的科技遗产,同时也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充分利用科技藏品,深入挖掘其包含的“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信息,可为实现我国的科学教育目标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撑。针对我国科技馆科技藏品匮乏的现状,钟秉明先生认为应重视科技遗产的收集,根据展览主题和内容的需求,给予科技藏品一定的展览空间;充分挖掘其承载的人类智慧以及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可提升科技馆的展教水平和科学传播层次。关于科技藏品的收集、管理、展览方式等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将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阅读全文
通知预告

沙龙预告NO.2 | 吴国盛:西方科学博物馆中的典型科学仪器

题目:西方科学博物馆中的典型科学仪器 时间:2019年10月14日(周一)下午15:00-17:00 地点:科学史系系厅(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212) 主讲人:吴国盛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将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阅读全文

沙龙预告NO.1 | 朱敬:19至20世纪英国对中国科学技术及医学器物的收藏、展览与诠释

题目:19至20世纪英国对中国科学技术及医学器物的收藏、展览与诠释 时间:2019年9月2日(周一)下午15:00–17:00 地点:科学史系系厅(蒙民伟科技大楼南楼212) 主讲人:朱敬(University of Warwick)   内容摘要: Historians of science have increasingly realized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and technical objects for the understanding the practices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production, as has been argued in the concept of “thick things” by Ken Alder (2007). However the materiality pertaining to Chines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still remains a hardly explored area. Meanwhile, in the well-established scholarship of British collection history of Chinese material cultures, scientific objects are scantly considered. However, there are Chinese traditional scientific objects, including compasses, scales, celestial globes, star maps, mathematical instruments, herbal medicine samples...
阅读全文

沙龙纪要NO.1 | 朱敬:19至20世纪英国对中国科学技术及医学器物的收藏、展览与诠释

2019年9月2日下午,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1期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厅举行,由科学史系蒋澈博士主持。本次沙龙的主讲嘉宾朱敬博士就”19至20世纪英国对中国科学技术及医学器物的收藏、展览与诠释”这一主题进行了报告。她在爱丁堡大学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目前在英国华威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最新的研究项目是有关于科学图像、中国科学技术藏品与展览。       朱敬博士与大家分享了进行中的研究,内容涉及19至20世纪在英国举办的4个有关中国科学技术及医学器物的展览。在这些展览中,科学技术展品主要有中国古代度量衡器物如玉权、天平,中国古代航海器物如罗盘、帆船模型等;医学器物展品主要有中草药标本、人体经络穴位模型等。朱敬博士通过研究这些展览的设计、策划和与观众的互动,来解析英国策展人和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活动中,主讲人与师生观众就英国科学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策展与学术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将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将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编辑:沈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