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举办 “打火:技术史中被忽略的器物”学术研讨会

新闻报道Comments Off on 我馆举办 “打火:技术史中被忽略的器物”学术研讨会2,261Read

活动现场

 

2021年3月7日上午, “打火:技术史中被忽略的器物”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06举行。研讨会邀请了中国古典家具领域著名学者、打火器收藏家田家青先生和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退休教师、火花收藏家王艳斌老师做主题报告。科学史系吴国盛教授、胡翌霖副教授、王哲然助理教授、科学博物馆范爱红老师、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王晓昕副教授出席,参会的还有科学史系、工艺美术系的学生、科学博物馆志愿者等共计40余人。研讨会由科学史系刘年凯博士后主持。

我馆举办 “打火:技术史中被忽略的器物”学术研讨会-Picture1

收藏家田家青先生正在现场讲解

 

田家青先生现场带来100多件火镰和打火器实物。火镰打火指的是用铁片撞击燧石,发出火星,然后引燃火绒取火;打火器打火则是依靠发火机构和油气燃料等瞬间取火。田先生提到,他收藏的打火器具既有清朝皇廷御制火镰、西藏地区贵族所用火镰,也有沙皇聘请御用金工大师制作的珠宝级别的打火器,还有一战时期士兵们在战壕制作的打火器等等。这些打火器具贯穿时空六百年,涉及科学史、技术史、工业史和艺术发展史,而中国在近代的打火器制造上的缺位,也暗中契合李约瑟之问,这些都值得深入研究。

我馆举办 “打火:技术史中被忽略的器物”学术研讨会-Picture2

田家青先生收藏的打火器

王燕斌老师现场分享她的火花收藏经历

 

王燕斌老师从个人收藏火花的缘起、火花定义、火柴的发明与传播、中国火柴工业发展四个方面展开报告,她还介绍了清华大学1970级校友李福昌的火柴收藏,并分享了自己收藏生涯的一些趣事。

接下来,胡翌霖副教授提到,过去的技术史研究太过于关注如蒸汽机、枪炮之类的宏大事物,而忽略了如打火器这样可用于日常生活的器具。“打火”可以体现出人类对“火”的控制,打火器的使用,在诸多方面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他呼吁科学史系和美术学院的同学参与到对打火器的研究中来。

我馆举办 “打火:技术史中被忽略的器物”学术研讨会-Picture3

活动现场

 

在自由交流阶段,美术学院王晓昕副教授提到,火镰和打火器的造型、功能、纹样特征、工艺技术等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刘佳妮分享了她在英国图书馆搜索到的打火器记录;范爱红老师联系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从文学视角看待火柴的发展;吴国盛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他在美国录制的燧石打火的视频,并强调,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从钻木取火、透镜取火,到近代的打火器,如果通过一次展览来体现这段文明史,会是非常引人入胜的。而对打火器的学术研究也非常值得开展,可以联系与之相关的群众消费、工业生产等诸多话题。

研讨会后,田先生向与会者逐一介绍了他所带的打火器实物。

 

【陈宇  供稿】

 

我馆举办 “打火:技术史中被忽略的器物”学术研讨会-Picture4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王瑛豪先生向科博捐赠四通MS-2410型打字机

2024年4月13日,王瑛豪先生向科学博物馆捐赠一台四通MS-2410型打字机。该台打字机生产于1996年,品相良好,至今仍可使用。 四通打字机是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公司在上世纪80-90年代生产的文字处理器。四通公司在1986年生产出第一代四通MS文字处理机MS-2400,1987年推出四通MS-2401型文字处理机,1990年推出四通MS-2406型中外文文字处理机。四通MS系列的打字机是我国办公领域从传统机械中文打字机向新兴PC迈进的关键一环。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周德进一行来科博参观调研

2024年3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人事处党支部、科研院党支部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党支部第三党小组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围绕“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主题进行联学交流。座谈交流之后,周德进一行在清华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王晓莉陪同下,前往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调研,进一步就学术研究、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范爱红带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各位来宾参观了科博当前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参观过程中,范爱红介绍了科博的建设规划与开展科普工作的情况。周德进局长一行兴致盎然地参观了展览,不时提问互动,对科博以特色科学史主题展览促进科普教育表示赞赏并希望今后在科普领域开展合作。   (撰稿:范爱红)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在科博举办2024年第一期“文化建设工作坊”

2024年4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在科学博物馆会议室举办2024年第一期“文化建设工作坊”,开展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制度及应用规范培训,并组织参观科学博物馆的“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专题展览。文化办主任赵鑫主持本期活动,校内各单位承担文化建设或视觉形象建设任务的工作人员共50余人参加。 文化办综合协调高级主管许雪菲详细介绍了学校视觉形象体系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内涵,对学校标志、二级单位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规范和应用场景作出说明。 赵鑫在交流环节强调了视觉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相关应用问题进行了答疑。 培训结束后,参会人员共同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专题展览。科学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王燕斌、吴春秀作导览介绍。   (文化办供稿,科学博物馆范爱红修改并配图)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向我馆移交微型膜天平

2024年3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向我馆移交一台微型膜天平,这台微型膜天平是该院隋森芳院士课题组在20世纪90年代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由表面张力测量计、定面积单分子膜槽以及磁力搅拌器等部分构成。 利用这台仪器,隋森芳院士课题组研究了多个蛋白(包括毒素蛋白、膜融合相关蛋白、老年痴呆症相关蛋白等)的膜插入能力,为阐明这些蛋白与生物膜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收藏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