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

新闻报道 科博丛书Comments Off on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2,012Read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1

 

科学博物馆学丛书

馆长推介

 

博物馆是现代性的见证者,也是生产者。它在展示现代社会诸事业之成就的同时,也为它们提供合法性辩护。因此,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不只是收藏和展示古旧文物,也总在塑造当下的文化风尚;不是一种肤浅的休闲娱乐场所,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博物馆值得认真研究。

中国的博物馆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与其他类型的博物馆相比,中国的科技类博物馆起步最晚。近几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国内的科技馆事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所有省会城市都已经拥有自己的科技馆。然而,与科技馆建设和发展的热潮相比,理论研究似乎严重不足。对什么是科技馆、应该如何发展科技馆等基本问题,缺乏足够的理论反思和学术研究。比如,我们尚未意识到,在中国科学博物馆的发展过程中,跳过了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直接走向科学中心类型。缺乏科学工业博物馆这个环节,可能使我们忽视科学的历史维度和人文维度,单纯关注它的技术维度。再比如,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科学中心”的展教功能,我们缺乏学理支持,只有一些经验感悟;至于“科学中心”的局限性,则整体上缺少反思。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处在无意识状态,我们的发展就有盲目的危险。在大力建设科学博物馆的同时,开展科学博物馆学研究势在必行。

本丛书将系统翻译引进发达国家关于科学博物馆的研究性著作,对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三种博物馆类型的历史由来、社会背景、哲学意义、组织结构、展教功能、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理论总结,以推进我国自己的科学博物馆学研究。

 

/ 图书介绍 /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2

●《新博物馆学》

主编:彼得·弗格

译者:王颖

本书是博物馆研究者从不同角度阐发博物馆学的学术论文集,包括博物馆藏品的价值和意义,博物馆的历史和评价,博物馆与社会、法律、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以及博物馆参观者的体验等主题。本书运用史学考证和反思评判的方法,多视角地呈现了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深刻内涵,是当代研究博物馆本体、解读展览策划有意识和无意识过程,以及厘清观众参与的社会定义等议题的重要思想启迪著作。

此外,本书还配有大量图片,增加了阅读此书的“沉浸式体验”,即便是普通读者,也相当于游览了一次“万国博览会”。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3

购买链接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4

●《现代科学的博物馆》

主编:斯万特·林德奎斯特

译者:蒋澈

  本书是1999年5月召开的“现代科学博物馆专题研讨会”的论文文集。这次会议汇集了来自欧美主要国家的科学博物馆专家,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博物馆向广大公众呈现和传播现代科学。会上讨论的主题涉及科学博物馆公共教育与布展的若干核心问题:博物馆在激发公众科学兴趣上应充当何种角色?当代多媒体技术会如何影响展览方式?艺术可以在科学展览中起什么作用?科学博物馆如何面向差异极大的诸多观众群体?科学博物馆在何种程度上能够为有争议的问题提供批判性视角?与会专家提供了英、美、法、德等国家科学博物馆的经验,并在世纪之交展望了21世纪科学博物馆的可能性,其中一些可能性在当下成为了现实,有些则可以启发今日科学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5

购买链接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6

● 《科学技术博物馆》

作者:斯特拉V.F.巴特勒

译者:张棽棽

本书详细回顾了科学技术这一主题在博物馆中的发展历程,讨论了科学的本质以及20世纪末科学的文化地位,同时还考察了欧洲和北美洲科技博物馆的历史及背后的文化遗产现象。书中也包含许多纯实践性的研究,对当代圣弗朗西斯科、多伦多、伦敦、巴黎、柏林的博物馆中最优质的实践项目做了比较,讨论了展示运行中的机器,以及向公众阐释那些陌生又复杂的科学概念时所涉及的技术难题;解释了收藏管理的主要原则,并且对新兴的市场导向、消费主义观念对科技博物馆在内容与实践活动方面造成的影响做了一个全面的评估。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7

购买链接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8

●《国家的科学: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历史透视》

主编:皮特·J.T.莫里斯等

译者:冯秀梅  曹高辉

本书讲述了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百年历史。伦敦科学博物馆由1909年一个缺乏永久地址、前途渺茫的初创机构,成长为如今拥有极佳参观场地、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组织。伦敦科学博物馆并不只是进行展览的屋子,它涵盖的内容从实体文物到数字媒体新世界,从古典科学到来自未来世界的威胁与机遇。尽管它不是科学研究机构,也没有直接培养科学家,但是确实塑造了许多人的科学观念,鼓励许多年轻的观众成为科学家,从本质意义来讲,它为国家提供了科学。本书通过博物馆的记录文献将伦敦科学博物馆的历史与该领域更广泛的变革背景,比如技术科学、创新政策、意识形态等联系起来,让读者能够感应到公共科学和现代社会博物馆的“命运”。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9

购买链接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10

●《动手型展览:管理互动博物馆与科学中心》

作者:蒂姆·考尔顿

译者:高秋芳  唐丽娟

互动展示的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博物馆界。本书依托英国动手型博物馆与科学中心众多的一手研究和原始数据,结合大量其他的二手资料,试图阐明:为了通过动手实现教育目的,动手型博物馆是如何建设与管理的。本书认为动手型博物馆与科学中心成功的关键在于展品的涉及、评估、运营、市场、财务与人力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欧美对比,本书对英国动手型博物馆与科学中心的发展进行反思,希望博物馆从业人员关注动手型展览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希望博物馆、遗产遗迹、休闲场所及旅游景点的管理者从中的得到启发。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11

购买链接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12

●《解读科学中心与博物馆中的互动:走向社会文化视角》

主编:埃娃·戴维松  安德斯·雅各布松

译者:郑旭东  王婷

本书深入探讨了科学中心与博物馆等相关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参观科学中心与博物馆后,观众的学习何以产生?为了解决与学习相关的观众互动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制定、计划并实施研究性学习?展览中的人工制品有何意义?在本书中,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采用社会文化的视角与理论探讨了科学中心与博物馆中的各种互动,阐释了互动对学习的重要性,展现了展品对专业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重要作用。本书也重点关注了学校参观,探讨了如何利用展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13

购买链接

 


 

图书推介 | 吴国盛:博物馆不只是一种文化点缀,而是为时代精神树碑立传-Picture14

微信公众号

官方网站

Loading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新展讲解志愿者培训会成功举办

2024年3月9日,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新展讲解志愿者培训会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圆满举办,43位志愿者走进科博展厅,开启对新展讲解内容的学习。科博公教助理、“海外奇器”策展助理王玥涵主持培训会,“海外奇器”策展人王景,科博库房主管、“海外奇器”展品统筹刘佳妮担任本次培训会主讲人。科博馆长助理、志愿者总队负责人范爱红,科博讲解员贺懿斐也出席本场培训会。     首先,王景带领志愿者走进“海外奇器”展厅,对展览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在会议室里为志愿者梳理了展览时代背景、策展理念以及参观动线框架,对展览中五个单元——“水陆交通”、“街头见闻”、“西人器用”、“博物致知”和“格致之学”的设计主线、主题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刘佳妮从藏品维度深入剖析特色展品的背景知识、功能和历史意义,为志愿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学术视角。讲座结束后,志愿者在刘佳妮和王玥涵带领下再次来到“海外奇器”展厅重温展览内容,多视角体验这场惊艳的历史之旅。       本次培训会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充足的展览学术资料以及丰富的观展视角,激发了志愿者的学习热情,针对个别问题与培训团队积极互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继续积累展览相关素材、深入理解展览内涵、锤炼打磨讲解语言,以便更好地讲解展览、服务观众。       【供稿:王玥涵】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医院向我馆移交医学仪器

2024年3月26日,清华大学医院向我馆移交了四件医学仪器,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苏州医疗器械厂产的前连合喉镜和电支气管镜、80年代左右丹麦产的听力计,以及21世纪初的亚都超声波医用雾化器。感谢清华大学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曹敏丽、五官科主任刘英和综合办公室主任聂庆东在藏品征集及移交过程中的大力协助!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黄耀寰校友向我馆捐赠清华大学自制计算尺

近日,清华大学1970届精仪系毕业生黄耀寰校友向我馆捐赠了一支计算尺。这支珍贵的计算尺是清华大学加工生产的,黄耀寰校友1965年入学后购买,计算尺外盒上还留有黄耀寰校友当时做的记录。 黄耀寰校友曾回忆:“从离开清华的几十年间,这把小小的计算尺,一直陪伴着我。直到1980年我还在西藏波密县时,远在广东的爱人寄给我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带函数计算等功能的电子计算器,这把计算尺仍被我作为纪念品珍藏着。在那个年代,用这把计算尺,帮我解决了工程量核算等不少问题。每当使用它、看到它,就会让我回忆起在美丽校园的许多往事和老师的教诲,及蒋南翔校长对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殷切嘱咐!也更加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母校校训!” 黄耀寰197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云南省临沧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工作,1979年3月被选派去西藏波密县计委工作,1982年返调广东省江门市,先后在市计量标准局、市质监局工作至退休。退休至今,仍然为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实验室做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的培训辅导。     (供稿:刘年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