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年凯博士后在《中国计量》发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

新闻报道Comments Off on 刘年凯博士后在《中国计量》发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2,778Read

刘年凯博士后在《中国计量》2022年第1期发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

刘年凯博士后在《中国计量》发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Picture1

 

黎庶昌(1837—1896)在1876—1880年以参赞身份出使英、法等国,其五年欧洲之行的见闻集结成《西洋杂志》一书。在六十七“英国钱币”一节,黎庶昌如此记载道:

“英国钱币,金钱三品:大金钱每个以磅称,名为色伍仑,值通行银钱名施令者二十。次金钱名哈夫色伍仑,哈夫,半也,指十施令。小金钱每个值五施令。又有所谓格尼者,每个值二十一施令,今已不铸,只以一磅一施令计算。”

这里,色伍仑即Sovereign,哈夫色伍仑指half Sovereign,格尼为Guinea,三者皆为当时英国流通的金币。施令即shilling,为银币。根据黎庶昌的叙述,色伍仑为一英磅,等于二十施令,哈夫色伍仑为十施令,格尼本来等于二十一施令,但当时已不再铸造,所以等于一磅(即二十施令)加一施令。

有趣的是,当时为了方便称量金币,流行一种专门的金币秤,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即藏有一件英国19世纪初期的袖珍金币秤。本文以这台金币秤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基本情况和工作原理,同时也整理了牛津大学科学史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等收藏的这种金币秤的资料,结合英国货币史,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史和计量史意义。

 

一、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介绍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收藏的袖珍金币秤折叠珍藏在一个红木木盒之内,木盒长13.5cm、宽2.3cm、展开全长26.8cm。金币秤为黄铜材质,其主体与木盒固定,展开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1、图2所示。当木盒打开时,金币秤由三部分组成:横梁、H型支架以及悬挂秤盘。H型支架底部与木盒连接,横梁中间与H型支架右上点连接。在横梁的左侧有一块可以左右翻转的翻板,右侧有一块嵌套在横梁上的滑块,可以在右侧滑动,图3则显示了横梁右侧上刻的刻度。翻板和滑块起到了砝码的作用。悬挂的秤盘可以折叠,亦可放平,以放置金币。

刘年凯博士后在《中国计量》发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Picture2

图1 金币秤侧视图

图2 金币秤俯视图(拍摄的角度为侧拍)

图3 横梁右侧的细节

 

打开木盒,可以看到其底部和翻盖的内部粘贴了一张长条形纸,上面印有文字。底部文字分左右两侧,右侧为:

Stephen Houghton & son

Makers, Ormskirk,

Successores to the late A. Wilkinson.

 

从纸条文字可知,该金币秤的制造厂商是斯蒂芬·霍顿父子公司(Stephen Houghton & Son),这是英国19世纪上半叶一家制造天平的公司,斯蒂芬·霍顿于1839年去世后,他的儿子詹姆斯·霍顿可能沿用该名称至1853年。他们是已去世的安东尼·威尔金森的继承人—— 威尔金森自称是这种天平的发明人,他从 1776 年到 1785 年曾在英国奥姆斯柯克(Ormskirk)附近的柯克比(Kirkby)工作。

 

底部左侧的文字为:

The turn at the end for a Guinea; to the centre for half a Guinea with the slide at Cypher; the Sovereign same as Guinea with slide at S—; half Sovereign same as half Guinea with slide at half S.

 

文字里提到的Guinea、Sovereign、Half Sovereign在本文开篇均有提及。Guinea被黎庶昌记作格尼,现在一般译为基尼(或几尼、畿尼),这种金币于1663年开始在英国铸造,每一枚含有1/4盎司的黄金。它得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因为被用来铸造这种货币的黄金主要来自此地。刚开始,基尼等于一磅,即20先令,自1717年开始,基尼的价值确立为21先令——即黎庶昌所记载的“又有所谓格尼者,每个值二十一施令”。Sovereign和Half Sovereign分别对应于黎庶昌所说的色伍仑和哈夫色伍仑,现在可译作沙弗林和半沙弗林。这种金币自1817年开始铸造,由此也可将该秤的年代确定为1817年之后。

这段文字,其实描述了四种情境:一是当翻板(turn)在端点, 滑块(slide)位于零点(Cypher),称量的是基尼;二是当翻板在中间,滑块位于零点,称得的是半基尼;三是当翻板在端点,滑块位于S—处时,称得的是一个沙弗林;四是当翻板在中间,滑块位于1/2S处时,称得的是半沙弗林。

在木盒盖内侧,左右两侧也写有文字,右侧文字为:

Current wts. of Gold Coins

Guinea……5dwt   9gr

Half Guinea….2   16

7 shillings piece 1   18

Sovereign…5     3 1/2

Half Sovereign… 2   12 1/2

 

Half Guinea为半基尼,7 shillings piece指7先令——这是英国从1797年开始流通的一种货币。而dwt和gr均为质量单位,dwt意指便士质量(penny weight),也可译作本尼威特,其中d是denarius——一种古罗马货币的缩写,wt则为weight的缩写。而gr则是grain(格令)的缩写,为一粒理想的谷类种子的质量,等于64.79891毫克,约为0.065克。1个dwt等于24个格令。

由此可知,这段文字记录的是不同金币的重量,如一基尼的质量为5dwt9gr,或者可换算成129格令(约8.38克),半个基尼的质量是2dwt16gr,为64格令,基本等于一基尼的一半。而沙弗林的质量为5dwt3 gr,约为8.03克。

 

在木盒盖内侧的左边文字为:

These balances are as accurate as the best of scales, more eeditious, portable and not so liable to be out of o□□er; they may be tried with sealed weights at any time for the satisfaction of those who refuse to take money by them. Before you shut the box put the slide to the cypher and turn up the scale.

 

文中方框表示因磨损而看不清楚的字母,但根据前后文语意可推测这两个单词分别为expeditious和order,因此这段文字可译作:

这些天平与最好的天平一样精确,更快速,便于携带,不易发生故障。它们可以随时用检验过的砝码进行试验,以满足那些拒绝拿他们钱的人。在关上盒子之前,要把滑块置于零点,将秤盘翻起。

 

二、其他博物馆的同类收藏

这种样式的袖珍金币秤被全球多家博物馆收藏,如哈佛大学历史科学仪器收藏馆、牛津大学科学史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和澳大利亚应用工艺与科学博物馆等等。其中,伦敦科学博物馆收藏的这类金币秤至少有12件,牛津大学科学史博物馆至少有2件。根据这些博物馆的线上数据整理了表1,包含了来自4家博物馆的16件袖珍金币秤的藏品编号和描述。

这些金币秤均置于袖珍木盒内,打开木盒就可以把秤支起,用以称量金币。根据这些博物馆的线上数据,这种类型的金币秤的制造最早见于1774年前后,时间一直持续到约1820年,生产商所在的国家有英国和法国,其中,英国生产商有利物浦附近的A. Wilkinson of Ormskirk,Stephen Houghton & Son,也有位于伦敦的De Grave & Son,还有伯明翰的W. &T. Avery,法国的生产商为François-Antoine Jecker。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金币秤在形制上略有差别,如澳大利亚应用工艺与科学博物馆收藏的金币秤(编号H6875)刻度划分了12等份,而伦敦科学博物馆收藏的金币秤(编号1993-1269)则没有设置滑块和翻板,而是在木盒内放置了五个不同重量的砝码,利用砝码称量金币的重量。

刘年凯博士后在《中国计量》发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Picture3

 

三、袖珍金币秤的经济史和计量史意义

为何这种金币秤流行于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20年代?为此需要回顾一下英国18-19世纪的货币史。1717年,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牛顿确定了黄金和英镑的关系,基尼被定为价值21先令,这其实使英国走向了事实上的金本位道路。而随着金币的缺损愈发严重,1773年,英国议会通过《防止货币伪造和割损法案》,第一条即规定“任何人在接收金币时可通过查看印记、颜色、重量等来判断其是否为伪造和缺损,若如此,支付金币的人要承担相应损失”。随后在1774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重量上低于5dwt8gr的基尼金币……应该被召回重铸。1816年,《银币重铸和管理王国内金币和银币法案》规定,用纯度为91.67%的标准金铸造新币“沙弗林”,质量为123.23447格令。1817年,政府公告“沙弗林为合法货币…….以前旧的基尼仍可流通,但低于一定重量标准(基尼不得低于5dwt8gr,半基尼不能低于2dwt16gr,四分之一基尼不能低于1dwt8gr)的基尼不能再用于支付”。

总地来说,1774年,英国重铸基尼和半基尼,1816-1817年,又停止铸造基尼,转而开始铸造沙弗林金币,随着货币政策的变化,民间社会也随之迅速响应——袖珍金币秤就是一个典型的物证。民众之所以使用袖珍金币秤,是因为可以快速方便地鉴别出合乎规定的金币。不同时期制造的金币秤,带有那个时期的独特特征,比如,在18世纪70年代制造的金币秤,只能称量基尼和半基尼,而随着日后金币种类的增多,工匠也设计出了更多的称量选项——在一款金币秤上集成越来越多的称量选项,体现了当时工匠制造天平技艺的提高,毕竟在1760- 1770年欧洲实验室天平的制造技术刚刚获得突破性的进步,精密天平还只处于最初始状态。从这个角度看,袖珍金币秤不仅是经济史的遗存,也是计量史乃至广义的科学史的见证。

刘年凯博士后在《中国计量》发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19世纪英国袖珍金币秤”-Picture4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王瑛豪先生向科博捐赠四通MS-2410型打字机

2024年4月13日,王瑛豪先生向科学博物馆捐赠一台四通MS-2410型打字机。该台打字机生产于1996年,品相良好,至今仍可使用。 四通打字机是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公司在上世纪80-90年代生产的文字处理器。四通公司在1986年生产出第一代四通MS文字处理机MS-2400,1987年推出四通MS-2401型文字处理机,1990年推出四通MS-2406型中外文文字处理机。四通MS系列的打字机是我国办公领域从传统机械中文打字机向新兴PC迈进的关键一环。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周德进一行来科博参观调研

2024年3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人事处党支部、科研院党支部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党支部第三党小组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围绕“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主题进行联学交流。座谈交流之后,周德进一行在清华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王晓莉陪同下,前往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调研,进一步就学术研究、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范爱红带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各位来宾参观了科博当前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参观过程中,范爱红介绍了科博的建设规划与开展科普工作的情况。周德进局长一行兴致盎然地参观了展览,不时提问互动,对科博以特色科学史主题展览促进科普教育表示赞赏并希望今后在科普领域开展合作。   (撰稿:范爱红)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在科博举办2024年第一期“文化建设工作坊”

2024年4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在科学博物馆会议室举办2024年第一期“文化建设工作坊”,开展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制度及应用规范培训,并组织参观科学博物馆的“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专题展览。文化办主任赵鑫主持本期活动,校内各单位承担文化建设或视觉形象建设任务的工作人员共50余人参加。 文化办综合协调高级主管许雪菲详细介绍了学校视觉形象体系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内涵,对学校标志、二级单位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规范和应用场景作出说明。 赵鑫在交流环节强调了视觉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相关应用问题进行了答疑。 培训结束后,参会人员共同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专题展览。科学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王燕斌、吴春秀作导览介绍。   (文化办供稿,科学博物馆范爱红修改并配图)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向我馆移交微型膜天平

2024年3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向我馆移交一台微型膜天平,这台微型膜天平是该院隋森芳院士课题组在20世纪90年代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由表面张力测量计、定面积单分子膜槽以及磁力搅拌器等部分构成。 利用这台仪器,隋森芳院士课题组研究了多个蛋白(包括毒素蛋白、膜融合相关蛋白、老年痴呆症相关蛋白等)的膜插入能力,为阐明这些蛋白与生物膜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收藏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