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筹【复制品】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西汉)
中国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复制
Counting Rods【Replica】
ca. 3rd century BC–1st century AD (Western Han)
China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Museum
本展品为中国算筹复制品。
中国的传统数学长于计算,并且采取了一种与欧洲、两河流域迥然不同的形态,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中国采用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和算筹。用算筹进行数学运算和演算称为筹算,中国传统数学的主要成就大都是以算筹为计算工具并使用筹算取得的。算筹最迟在南宋演变为珠算,并在与珠算并用了二三百年后,在明中叶被珠算完全取代。算筹又称算、策、算子等,一般用竹、木、象牙或骨制作,在春秋时期的文献中就有筹算的相关记载,其产生可能会早得多。它产生之后还有一个由长变短、截面由圆变方的过程。根据《汉书·律历志》计算:“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20世纪的考古发掘中多次发现战国秦汉的算筹,一些算筹上还有红色漆斑,可能是用于负数计算的。此外,人们用算筹还可以表记分数和小数。
中国古代的筹算,在整数四则运算、分数四则运算、开平方等问题上有成熟的法则,被用于求圆周率近似值、一元方程、线性方程组、损益术、正负术、天元术、四元术等数学问题的计算。一些数学史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筹算算法具有构造性和“机械化”的特点,即问题解决的每一步都具有规格化的程序。
![weinxin](http://tsm.tsinghua.edu.cn/wp-content/uploads/2021/11/wx-1.png)
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已复制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