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友王纲怀先生捐赠藏品侧记

新闻报道 征集动态Comments Off on 清华校友王纲怀先生捐赠藏品侧记9,096Read
     
背景介绍:
        2020年11月19日,清华大学1958级土木建筑系校友王纲怀先生向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捐赠34件科学类藏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范爱红、刘年凯和李华伟专程赴上海王纲怀先生家中接收捐赠藏品。全部捐赠藏品分为四类:古生物化石与标本、欧美老相机、明清衡器、近现代度器。其中包括恐龙蛋化石2个、玻面鹦鹉螺化石1个、石质鹦鹉螺化石3个、鹦鹉螺标本2个、含三叶虫化石砚台1个;古董相机7台;清代“伍拾两”铭铜砝码1个、“拾两”铭铜砝码1个、“贰两”铭铜砝码1个、“隆庆”铭瓶式权1个;戥秤3个、等臂天平1个、小铜尺1把、气泡器1个、折叠尺4把、直尺2把、手摇卷尺2把。 
                             “我想为母校的科学博物馆做点贡献”
                                                   清华校友王纲怀先生捐赠藏品侧记
                                                                                                                                          文 / 刘年凯
    
      “这些老相机虽然不如铜镜值钱,但收集它们也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我想为母校的科学博物馆做点贡献。”79岁的王纲怀先生把沸水倒入茶壶,台湾高山茶的香气氤氲而起,他顿了顿,缓缓地跟我们说到。11月下旬的上海依然温暖。在这间位于闵行区的书房里,书柜上摆放着王纲怀先生近几年来出版的近30本关于铜镜的著作,各种拓片、碑帖、辞典散置在四周。书桌正中放置着几台古董相机,这是王纲怀先生去年委托他的外甥、摄影师王坚专门从国外挑选购买的,他准备把这些相机捐赠给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王坚展示如何操作老相机

    
       这批古董相机有美国生产的 Kodak No. 1A Folding Pocket Model D,Conley Red Bellows,Eastman View Camera No.2D等,也有德国生产的Zeiss Ikon Trona 210/5,Zeiss Lloyd 510/1。这些相机大都生产于20世纪初,现在已不是那么容易见到。在王坚示范操作古董相机的间隙,王纲怀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他早期的求学和工作经历。

       王纲怀1941年出生于上海,1958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在给排水专业学习。毕业后,王纲怀进入四机部工作,1979年调回上海,进入上海环保局,1982年进入刚组建的上海市国土整治办公室。1984年,43岁的王纲怀和各专业的朋友一起,在《研究与咨询》第12期发表论文“上海的曼哈顿区在哪里?——结合城市改造在外滩建设新的金融贸易中心”,这篇文章受到领导部门的重视。不久即在市政府委托的“上海城市发展方向”课题中,担任了总负责人并兼浦东方向分课题负责人。1988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发国际研讨会”举行。当时任市委书记的江泽民、市长朱镕基和市政府顾问汪道涵都出席了会议,王纲怀担任大会的会务组长。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今年已经是浦东开发30周年,2020年11月12日,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王纲怀先生为浦东开发奉献了自己的一份智慧,回忆起往事,他脸上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王纲怀先生

       王纲怀是琅琊王氏的后代,他从小就对艺术品收藏感兴趣。其伯父王纪泽是中国红印花邮票的大收藏家,并在四十年前,将藏品全部捐赠给国家。1992年,王纲怀在上海古玩市场偶然看到一块铜镜残片,凭着之前在书法、古币上的积累,他辨认出这块铜镜上的铭文是汉碑字体,这从此开启了他的铜镜收藏之旅。2000年元旦,王纲怀正式退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收藏研究。
       2010年,王纲怀先生决定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捐赠100面中国铜镜和100面日本铜镜。他为此专门跑去日本一趟,走遍了京都的古董市场,寻找“够格”的日本铜镜。终于,在2011年清华大学建校百年校庆前,他珍藏的百面铭文镜、百面日本和镜在多方护送下抵达清华大学。2016年8月,他又捐赠了73面铜镜,这次运送前,他把女儿王历出嫁时忘了拿出来的大红“囍”字贴到密封的箱子上。同年9月10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开馆仪式。王纲怀先生随身携带从西安淘到的西汉中期的 “必忠必信”铭草叶镜从沪至京,捐赠给艺术博物馆。
    

在“扶桑止水—王纲怀捐赠和镜展”开幕式上,王纲怀先生外孙女茅涵青代表家属发言


       有了这274面铜镜做基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2017年4月29日举办了“必忠必信—王纲怀捐赠铜镜展”。两年后,2019年4月21日,艺术博物馆又举办了“扶桑止水—王纲怀捐赠和镜展”,王纲怀先生带着女儿王历和外孙女茅涵青,出席了这次展览的开幕式。10岁的茅涵青小朋友代表家属致辞,稚声稚气地讲到“外公告诉我,日本对中国的研究和了解一直都超过了中国对日本的研究,这也是外公研究日本和镜的初衷,希望我们今天的点滴积累能在未来完成对自我的超越。”开幕式的最后,王纲怀先生特别组织了一个节目,让大家现场唱起“我和我的祖国”,茅涵青小朋友吹起萨克斯,清华大学交响乐团的小提琴手李林峰同学在旁伴奏。就在“扶桑止水”和镜展举办的同时,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在艺术博物馆南边的美术学院一楼展厅,举办了一场为期10天的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备展”。这是正式成立刚满一年的科学博物馆(筹)所办的首次展览。这场展览由“自强”、“奋斗”和“日新”三个展区组成,展品包括1910年代清华学生绘制的美国地图,吴仲华先生研究过的轴流式喷气发动机,陶葆楷先生从美国带回的高压蒸汽灭菌器,许保玖先生制作的四连杆搅拌器,刘仙洲副校长使用过的绘图仪器,以及清华众多学子使用过的电表仪器和实验设备等。除了这些珍贵的清华科技文物和国内外百年来的科技发明外,还有清华校友借展的爱因斯坦亲笔书信。
    

2019年4月26日,王纲怀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题词

4月26日下午3点左右,王纲怀先生漫步来到“百年器象”的展厅,当时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博士后刘年凯正在值班,他几天前参加了“扶桑止水”展览的开幕式,一眼认出了王纲怀先生。刘年凯为王纲怀先生讲了科学博物馆的发展情况,并请他在嘉宾签名簿上写几句祝福的话语,王纲怀先生想了想,一笔一划用仿宋体认真写道“预祝母校科学博物馆早日建成 王纲怀”。

    “我想起来了,当时我的签字旁边,是清华的老党委书记方惠坚的题词。”我们谈起2019年的“百年器象”展览,不经意间唤起了王纲怀先生的回忆。或许是去年的展览让王纲怀先生有了触动,觉得也要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事业做些什么。上世纪60年代,王纲怀在四机部工作时,就管理着单位的摄影事务,他本身也是一位摄影迷。但考虑到现在市场上国产的老相机还较常见,而国外更早的古董相机则相对少见,所以去年一回到上海,王纲怀先生就开始让王坚着手从国外挑选、购买一些品相不错的古董相机。今年2月,通过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秘书长唐杰,他加了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教授的微信,想把收集的一些自然科学类藏品捐赠给科学博物馆,除了古董相机,还有生物化石、标本、度量衡相关的器具。
    
清华校友王纲怀先生捐赠藏品侧记-Picture1

王纲怀先生与清华科学博物馆工作人员合影

      
       由于疫情的缘故,再加上王纲怀先生忙着校对最新的关于铜镜的著作,等北京进入冬天,科学博物馆事业发展部主管范爱红老师和王纲怀先生最终确定了拜访时间。2020年11月19日13点28分,范爱红、刘年凯和李华伟刚下G1次列车,就按照王纲怀先生吩咐的路线,径直赶到他位于闵行区的家中。所带的文物保管航空箱,也是按照王纲怀先生的要求,提前从艺术博物馆典藏部借来的。“我也算是为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建起了一座桥梁,”王纲怀先生笑呵呵的说道,“这两个箱子前几个月刚到我家,现在又来了。”
    

恐龙蛋化石

等王坚介绍完古董相机,王纲怀先生又拿出来两块硕大的恐龙蛋化石,“我哥哥王纲英是名地质工作者,他和上海市地质学会有联系,这些恐龙蛋是上海地质学会的‘内部购买’。你们每个人赶紧摸一摸,进入博物馆可就不让摸了呦。”王纲怀先生风趣地说道。我们三位,以及王坚都好奇地伸过头去,仔细端详这两块有上亿年历史的恐龙蛋化石。

清华校友王纲怀先生捐赠藏品侧记-Picture2

玻面鹦鹉螺标本

王纲怀先生接着从用报纸裹着的收纳盒里端出两个鹦鹉螺标本,说“这俩鹦鹉螺是我前几天趁去海南的机会买的,国内应该很难看到这么大的鹦鹉螺,很可惜其中一个弄破了一个口子,不过正好可以看到里面的构造。”

清华校友王纲怀先生捐赠藏品侧记-Picture3

三种不同规格的清代铜制砝码

                                                                           

高山茶香气依旧扑鼻。王纲怀先生从书柜上取下卢嘉锡主编,丘光明、邱隆和杨平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度量衡卷》,翻到第433页,图20-13是清朝的一组铜砝码,他神秘地让我们看这组砝码里最大的砝码是多少,然后又悄悄取出他收藏的一块铜砝码。图中的砝码最大是叁拾两,而王纲怀先生手里拿的砝码是伍拾两,也就是说,他收藏的这块砝码是书中这套所缺少的,可见这块砝码的珍贵。

王纲怀先生为我们准备的这批度量衡相关的器具,不仅有瓶式权、戥秤、砝码和国外的等臂天平,还有各种尺具,包括英国产的卷尺,“The Every-day Rule” 直尺、水平器,以及解放前上海生产的画图尺、折叠尺等。

不知不觉间,王纲怀先生已经介绍完这批收藏,阳台外面天色也逐渐暗了下来。我们从书房移位客厅,开始打包,王纲怀先生的夫人管老师也来到打包现场。“这是我老伴,姓管,管仲的管,也是管我的管”,王纲怀先生笑眯眯地介绍,“明明是管不住的管”,管老师幽默地将了一军,逗得我们大笑。

      
清华校友王纲怀先生捐赠藏品侧记-Picture4

王纲怀先生示范打包

        
       相机、化石、标本和度量衡器具的规格、重量差别很大,怎么保证它们稳固放置在保管箱里?王纲怀先生和管老师边看我们打包,边讲一些包装、运输的注意事项。他还专门为我们准备了封箱器,方便把胶带截断。待打包较小的器具如尺子、砝码时,他亲自操作,用一张塑料泡沫纸就可以卷起好几件东西,着实让我们学到了不少。
       不到半小时,这些藏品就全部打包好,整整齐齐进入了文物保管箱,可以保证在推拉时里面不会晃动。看着自己的收藏即将踏上回归母校之旅,王纲怀先生开心地像个孩子,对我们说,“如果明年可以,我希望在校庆期间再回母校看看,这次我不仅去艺术博物馆,也要去科学博物馆瞧瞧。”
    

离别前合影留念

                                                                               
                                                                                                                                                                                          
编辑|伊   墨
文字|刘年凯 

Loading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已复制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