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科学史专题实践Comments Off on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2,148Read

“科学史专题实践”是由科学史系、科学博物馆与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合作开设的创新课程。本学期的课程为期8周,2个学分,每周4学时,包括1学时的理论讲授和3学时的木工实践。授课及实践地点位于李兆基大楼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二层木工坊。共有14名学生选课。

本学期课程的两个专题为“清宫天地仪”和“达芬奇飞行机械”,分别由张楠和王哲然讲授。工业中心的赵萌、杨忠昌老师担任木工制作实践的指导教师。科学史系硕士生王泽宇担任助教。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学生木工加工场景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学生木工加工场景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学生木工加工场景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学生木工加工场景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学生机械加工场景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学生机械加工场景

“科学史专题实践”课程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线上新展 | “跨越N次方:原子·分子·晶体模型展”正式上线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刘年凯助理教授于2023年春季学期开设了本科生通识选修课“科学博物馆学”,这门课的课程作业包括撰写一份展览策划方案。清华大学致理书院2020 级本科生孔玮祎同学结合专业兴趣,以原子、分子和晶体模型为主题完成了课程策展大纲。 本次线上展览“跨越N次方:原子·分子·晶体模型展”是孔玮祎同学对课程作业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充,展品资料来源于伦敦科学博物馆线上资源库、开源网站和专业课程作业,部分插图使用化学软件自绘。 展览得到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清华大学致理书院以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的共同支持。本展览属于清华大学SRT项目“跨越N次方: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线上展览项目”(孔玮祎立项,刘年凯指导;编号2411S0096)的结题成果,感谢清华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 【供稿:刘年凯】
新闻报道

主题为“万圣奇谭:空气泵与利维坦”的科普表演秀活动在科博上演

2023年10月31日,清华大学学生科学史学社在蒙民伟人文楼B206举办了主题为“万圣奇谭:空气泵与利维坦”的活动。此次活动依托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藏中的17世纪空气泵复原件,通过实验小剧场的形式,再现了17世纪科学史上波义耳与霍布斯关于空气泵的不同观点,并围绕“实验”、“科学事实”、“科学共同体”等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活动伊始,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生黄河云作为主讲嘉宾,发表了题为“波义耳、胡克与空气泵实验”的讲座。黄河云从波义耳和胡克的基本生平入手,系统地回顾了17世纪科学史上波义耳与霍布斯之间有关真空与实验的著名论战,并且介绍了17世纪英国自然科学与皇家学会的相关知识,为接下来的小剧场实验做了充分的历史背景铺垫。   在讲座结束后,雷乐其、杨明繁、张桢美、赵思逸四位同学分别饰演“波义耳”、“胡克”、“霍布斯”和“威尔金斯”,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利用科学博物馆馆藏的波义耳空气泵复原件演示了“小鸟实验”和“气囊实验”,将科学史上新旧自然哲学体系之间的激烈碰撞生动地展现在现场观众面前。在场观众得以深入体验科学事实的生产过程与实验仪器的重要意义。 实验环节结束后,全体观众还近距离观察了空气泵的构造与细节。这是科学史系第一次组织学生以戏剧表演的形式展现科学史上重要片段,尽管还很稚嫩,但是开创了校内科普教育的新局面。   【供稿:张桢美  刘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