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
刘璘是科博的一名讲解志愿者,在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时加入科博志愿者团队,并成功种草。5月18日,《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开幕,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学术背景的她在展览讲解时如鱼得水、驾轻就熟,得到了团队和观众的广泛好评。我们特向刘璘约稿,由她来谈一谈观展的感受。
见字如君面
观图识本草
文/ 刘璘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这一天科博的两个新展《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与《百草可观——中西药用植物图像展》同时开展。我相信,每一位观者都能从丰富的展品中,收获一份独特的观览体验。
“光电之迹”展览现场
《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包罗了49件名人手迹臻品。通过他们亲笔写就的文字和签名,带我们重回他们的时代,了解他们鲜活的生平故事,回顾他们在两百年近现代科技发展史上带来的重要改变,汲取新的灵感和力量。

刘璘带领观众参观“光电之迹”展
49件展品中,年代最早的是汉弗莱•戴维写给友人多伊利的一封亲笔信,这一年是他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的第三年,繁忙工作中的日常信件,简短、礼貌、充满善意。

汉弗莱•戴维亲笔信
译文

法拉第1838年签名书
赏析
刘璘带领观众参观“光电之迹”展
第三件展品来自与法拉第同时代的美国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他们在各自的时空里,分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约瑟夫•亨利1864年备忘录
译文

贝尔1912年签名的明信片
赏析
本次展览中,关于贝尔的展品是一张签名明信片,明信片上的风景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波托马克公园的冬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曾经去过贝尔位于加拿大东海岸的小镇Baddeck的家改建的贝尔博物馆。因此,看到明信片上的蓝色墨水签名,仿佛又回到他的年代,看到他坐马车经过华盛顿纪念碑的样子,看到他为失聪的母亲、妻子、学生们而持续研究创造并留下来的诸多发明半成品,虽内心充满好奇与疑问,却再也无从知晓答案。

刘璘带领观众参观“光电之迹”展
最重要的一件展品是被誉为“信息论之父”的克劳德•香农亲笔签名的一本个人藏书,《个人及其社会:原始社会组织的心理动力学》,(The individual and his society: The psychodynamics of primitive social organization.) 阿布拉姆•卡丁那著,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39年出版。(Kardiner, A., & Linton, R. (1939).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克劳德•香农亲笔签名的《个人及其社会:
原始社会组织的心理动力学》
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39年出版
赏析

克劳德•香农展区
展厅陈列了香农于1938年完成的硕士论文《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的打印件,这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最著名的一篇硕士论文。他于1941年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1948年发表《通信的数学原理》,奠定了现代信息论的理论基础,开启了通信技术发展的自觉阶段。展板的背景照片展示了香农在国际研讨会上演示机械鼠具有记忆功能的实验。

康拉德•楚泽的签名照
光影生平


“光电之迹”展览现场
在这之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通信网络的历史越来越丰富。

威廉•肖克利的签名
赏析

刘璘在“光电之迹”展厅介绍物理学家肖克利

比尔·盖茨签名的名片
赏析
《百草可观——中西药用植物图像展》是与前者风格不同的展览。
“百草可观”展览现场
如果说《光电之迹》为我们重温近现代科学家通过思考和实践不断冲破认知局限的过程,那么《百草可观》就带领我们回到纪元初始的古希腊,经拜占庭、到中世纪,游历欧陆各国的花草藏书;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到南宋年间临安的慈云岭上的两百种药草,到明代的民间与宫廷的一千八百余幅丹青……古今中外的药用植物,通过能工巧匠的生花妙笔,木版刻刀,铜版蚀刻跃然纸上。虽相隔万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虽无法尽善尽美,却惟妙惟肖…
“百草可观”展览现场
观图识草,让我们通过花叶和色彩与古人共赏一花一草荣枯的历程…
![]() |
刘璘 博士,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副研究员,《软件学报》编委,《需求工程》国际期刊副主编,《信息系统建模与设计》国际期刊副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软件工程专委委员。 |
责编|伊 墨
编排|麻嘉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