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算盘
大约16世纪末(明代后期)
中国北方地区
合肥子木园博物馆藏
Chinese Abacus (suanpan)
ca. late 16th century(the late Ming Dynasty)
North China
Hefei Zimuyuan Museum
本展品为中国明代21档楠木珠带底板错银黄花梨算盘。算珠完整,榫接紧密,木质细腻,包浆厚实。据子木园博物馆介绍,明代算盘形制简练、算珠肥厚、档间距大,一般为铁梨木底板、黄花梨木框、楠木算珠、铜钉包脚、错银量度,该算盘上二珠下五珠,符合明代后期的算盘特征,另外从做工来看,推断为中国北方地区制作。
中国是发明算盘的最古老国家之一。中国算盘由古代筹算演变而来,并在劳动人民长期实践中不断改进。关于它的起源时间,学界未有定论,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宋代起源、明代普及的说法。中国古代算盘一般档上一珠,表示为5;档下五珠,每珠为1。当所有算珠都处在最下方时,代表0;向上拨一珠表示增加1;达到10时,表示有进位,应向高一位拨珠加1,并将原位的算珠拨成0。根据一定的珠算口诀,可进行算术运算。
明代后期,算盘逐步改革成了上二珠、下五珠,每档能表示0-15,成为一种16进制和10进制通用的计算工具。这是因为中国古代长度和容积单位采用10进制,而主要的重量单位却是16进制,1斤=16两,上二下五珠,每一档可计算到15,这样满16就向前进一档;此外,中国古代乘法采用留头乘,上一珠不够用,必须要上二珠,所以使用上二下五算盘。
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已复制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