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盛教授应邀作“走向科学博物馆”报告

新闻资讯Comments Off on 吴国盛教授应邀作“走向科学博物馆”报告1,759Read

12月17日下午,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的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博物馆(筹)馆长吴国盛教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区师生活动中心五楼国际会议厅作了题为“走向科学博物馆”的精彩报告。报告会由博物馆张志辉馆长主持。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以及全校感兴趣的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吴国盛教授首先对博物馆与科学博物馆的定义做了详细的解说,指出广义的科学博物馆包含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和科学中心(即科技馆),狭义的科学博物馆特指科学工业博物馆。与主要收藏自然界的“动、植、矿”等标本的自然博物馆,以及没有收藏、只是展出互动体验型科技展品的科学馆不同,科学博物馆主要收藏科学仪器、工业产品等人工制品,展示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

随后,吴教授介绍了博物馆术语的由来和现代博物馆的起源。博物馆最早被称为缪斯庙(Mouseion),是供奉希腊智慧女神缪斯(Muse)的神庙,它是学者云集之地,是藏书之地。现代博物馆起源于文艺复兴之后,好古之风盛行,地理大发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异域的珍奇标本源源不断流入欧洲。1682年英国贵族阿审莫尔(Elias Asmole)将其收藏的钱币、徽章、武器、服饰、美术品、出土文物、动植物标本捐赠给牛津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阿什莫尔博物馆(Asmolean Museum)。18-19世界博物馆的大发展,源于对工业革命成果的回顾与展示。从哲学基础上看,现代博物馆是现代性产生以后用于展示和维系现代性的权力架构合法化的场所。

在讲述科学博物馆的内容时,吴教授用一幅幅美丽的图片生动展示了自然博物馆、科学工业博物馆和科学中心等几类博物馆中有代表性的著名场馆。其中着重介绍了以法国艺术与工艺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和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学工业博物馆等。与此同时,吴教授指出目前的科技馆(科学中心)正面临着挑战。科技馆的互动体验性展品善于演示光电力声知识,但是难以表达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而且陈列的互动展品正逐渐被飞速发展的家庭娱乐电子设备赶上甚至超过,导致科技馆的魅力日渐丧失。

最后,吴国盛教授分析了我国科技馆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科技馆虽然形势喜人,不少省市已经建成了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大型科技馆,但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展品雷同、特色不够。其根源在于我国科学博物馆是跨越式的发展,从自然博物馆直接到科学中心,缺失了科学工业博物馆环节。这一空白亟待弥补。吴教授进而作出展望,一座综合性的科学博物馆应该是:以历史为主线,展现科技的发展历程,在历史情景中参与体验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尤其是重演历史上的伟大发现过程,体现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的互动关系,支持观众的主动参与,对科学发展的社会后果进行辩论,提供不同讨论进路。吴教授指出,目前中国还没有以收藏科学仪器为主题的大型综合科学博物馆。中国近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遗存急需博物馆进行收藏、研究和展示。

吴教授的报告逻辑清晰,图文并茂,理实交融,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一幅关于世界科学博物馆发展历程的壮美画卷。在报告中,吴教授还分享了他在清华大学筹建科学博物馆的经验,并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的发展建言献策。报告结束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们踊跃向吴教授提问,吴教授逐一作答,报告会场内学术讨论氛围浓厚。

转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方鹏、刘振敏、方浩然、方言一家资助我馆购买科学藏品

2024年6月20日,清尚集团副总经理方鹏及其家人刘振敏、方浩然、方言,资助我馆购买四件科学藏品,分别为一件1825年左右英国制造的表盘式弹簧秤、一件1890年左右制造的液压机演示模型、一件1765年左右制造的杆秤、一件1830年左右英国制造的多隆德谷物秤。 其中,液压机演示模型在珍品柜第九季“科学模型中的世界”展览中展出。   (收藏部供稿)
通知预告

公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暑期展厅安排通知

根据学校暑期安排,2024年7月15日(周一)至8月9日(周五),科学博物馆展厅暂停开放。8月10日(周六)起,展厅恢复正常开放。 暑假期间,欢迎您在线看展并持续关注科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与官网内容。 祝您暑期安康!
新闻报道

科博美育工作坊 No.5 回顾丨摒弃干扰与喧嚣,在艺术中体会爱与成长

2024年6月22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联合X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科博美育活动“流光片羽:蝴蝶艺术与创意”。一经推出,受到广泛关注。来自12组家庭的大朋友、小朋友三十余人相聚科博,听艺术家分享蝴蝶为主题的艺术构想与创作,亲自体验蝴蝶创意拼贴画的制作过程,场面十分热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王玥涵主持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