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纪要 NO.15 | 孙正坤:刘仙洲与中国机械史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Comments Off on 沙龙纪要 NO.15 | 孙正坤:刘仙洲与中国机械史2,314Read

2021年1月22日,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15期以线上会议方式举行。本期主讲人孙正坤毕业于东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中国科技史。

主讲人首先概述了刘仙洲先生的生平经历,介绍了他的学术成就。作为中国机械史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刘仙洲先生为中国机械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发表了18篇机械史相关文章,出版了两部专著。1952年,他向高等教育部提议在清华大学成立“中国各种工程发明史编纂委员会”,后虽解散,但是为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中国工程技术史资料库及中国科技史数字图书馆奠定了基础。据统计,至1969年底共查阅古籍22100余种;至1971年底共抄录工程技术史料卡片12554张、抄件3923份。他翻译书籍、统一科技名词、推进教育改革,为中国工科教育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他在农业机械研究和发明方面也颇有建树。

沙龙纪要 NO.15 | 孙正坤:刘仙洲与中国机械史-Picture1

刘仙洲先生

刘仙洲先生的机械史专著和他整理的中国工程发明史资料卡片

刘仙洲先生翻译的教材与编订的工具书

 

刘仙洲先生对中国古代的机械零件、农耕方式、马排、木牛流马、水运仪象台等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复原工作,或用现代机械理论对古代机械进行分析推测复原,或对前人复原作品进行考证创新,或翻阅古籍比较探究。主讲人对“木牛流马”复原研究进行了重点论述,并提出独到见解。(1)刘仙洲先生认为《诸葛亮集》所载“作木牛流马法”不符合机械原理,凭当时的机械知识不可能做出来,所以通过《宋史》《事务纪原》《陈后山集》《河工器具图说》等文献开展“木牛流马”复原研究,认为其发明人是蒲元和他的团队。(2)主讲人分析比较以上文献和《诸葛亮集》《南齐书》《太平御览》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工艺细节进行分析,“木牛流马”并不是一件自动机械,而是相对不费人力的工具,《诸葛亮集》中“作木牛流马法”具有复原研究可行性。(3)主讲人依据《三国志》《通典》《蒲元别传》,提出“木牛流马”应该是蒲元等人根据诸葛亮的思路共同创造的。

沙龙纪要 NO.15 | 孙正坤:刘仙洲与中国机械史-Picture2

“木牛流马”复原研究

 

主讲人评价刘仙洲先生是一位很有爱国热情、民族情怀,并且付诸了实践的科学技术专家和机械史家,归纳其机械史学研究有四个特点:应用图片资料对古代机械进行研读,并绘制古代机械图;注重考证古代机械发明起源;用现代机械理论编史及解释;重视原始文献的收集整理。

沙龙纪要 NO.15 | 孙正坤:刘仙洲与中国机械史-Picture3

刘仙洲先生绘制的立式风帆装置及运动原理图

 

主讲人还分析了刘仙洲的机械工程分类思想。《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一书从生产流程角度对古代农业机械进行分类,将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分为七类:整地机械、播种机械、中耕除草机械、灌溉机械、收获脱粒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以及交通运输机械,这种按照耕种方式的分类比王祯《农书·农器图谱》更有条理且实用。《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一书以西方力学和机械学的分类方式将中国古代机械发明分为七类:简单机械、发动机或原动机、工作机、传动机、仪表、反用发动机原理的机械、发动机与电动机,应该是受到当代机械分类的影响。

在交流互动环节,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教授补充介绍了刘仙洲先生在机械史教学方面的工作。刘仙洲先生在艰难的历史环境下努力完善教学和课程体系,长期致力于中国机械工程学科的本土化和独立发展,编写的机械学、蒸汽机、内燃机、机械原理、热工学等十几种中文教科书多次再版,有些被编入大学丛书,有些被国内工科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广泛采用,为发展我国机械工程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后,主持人沈萌介绍了目前正在我馆巡展的“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纪念刘仙洲先生诞辰130周年史料图片展”。该展览于2020年10月17日开幕,由清华大学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机械工程学院以及科学博物馆(筹)联合主办。本次展览从刘仙洲先生所经历的清末、民国、社会主义新中国三个发展阶段作为基本脉络,以物、图、文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详实地介绍了刘仙洲先生求学与治学、学术与科研、生活与工作的人生经历,并展出了刘仙洲先生家属2018年捐赠给我馆的若干物品,包括刘仙洲先生使用过的订书机、钢笔、万年历等。

沙龙纪要 NO.15 | 孙正坤:刘仙洲与中国机械史-Picture4

展览现场

刘仙洲先生手稿《机械工程图》

刘仙洲先生关于农业机械、独轮车、原动力发明研究、计时器等方面的中英文手稿及论文

刘仙洲先生的清华大学工作证、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聘任书,以及名章、钢笔、手表、怀表、订书机、日历等个人物品

 

【沈萌供稿】

沙龙纪要 NO.15 | 孙正坤:刘仙洲与中国机械史-Picture5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王瑛豪先生向科博捐赠四通MS-2410型打字机

2024年4月13日,王瑛豪先生向科学博物馆捐赠一台四通MS-2410型打字机。该台打字机生产于1996年,品相良好,至今仍可使用。 四通打字机是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公司在上世纪80-90年代生产的文字处理器。四通公司在1986年生产出第一代四通MS文字处理机MS-2400,1987年推出四通MS-2401型文字处理机,1990年推出四通MS-2406型中外文文字处理机。四通MS系列的打字机是我国办公领域从传统机械中文打字机向新兴PC迈进的关键一环。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局长周德进一行来科博参观调研

2024年3月28日上午,清华大学人事处党支部、科研院党支部与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党支部第三党小组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围绕“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主题进行联学交流。座谈交流之后,周德进一行在清华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王晓莉陪同下,前往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调研,进一步就学术研究、科学普及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交流。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范爱红带领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的各位来宾参观了科博当前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参观过程中,范爱红介绍了科博的建设规划与开展科普工作的情况。周德进局长一行兴致盎然地参观了展览,不时提问互动,对科博以特色科学史主题展览促进科普教育表示赞赏并希望今后在科普领域开展合作。   (撰稿:范爱红)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在科博举办2024年第一期“文化建设工作坊”

2024年4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文化建设办公室在科学博物馆会议室举办2024年第一期“文化建设工作坊”,开展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制度及应用规范培训,并组织参观科学博物馆的“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专题展览。文化办主任赵鑫主持本期活动,校内各单位承担文化建设或视觉形象建设任务的工作人员共50余人参加。 文化办综合协调高级主管许雪菲详细介绍了学校视觉形象体系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内涵,对学校标志、二级单位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规范和应用场景作出说明。 赵鑫在交流环节强调了视觉形象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相关应用问题进行了答疑。 培训结束后,参会人员共同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专题展览。科学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王燕斌、吴春秀作导览介绍。   (文化办供稿,科学博物馆范爱红修改并配图)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向我馆移交微型膜天平

2024年3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向我馆移交一台微型膜天平,这台微型膜天平是该院隋森芳院士课题组在20世纪90年代自行设计和研制的,由表面张力测量计、定面积单分子膜槽以及磁力搅拌器等部分构成。 利用这台仪器,隋森芳院士课题组研究了多个蛋白(包括毒素蛋白、膜融合相关蛋白、老年痴呆症相关蛋白等)的膜插入能力,为阐明这些蛋白与生物膜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信息。   (收藏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