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第四党支部来我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第四党支部于3月29日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开展“感悟科技力量,建设科技强国”主题党日活动。 在清华大学的蒙民伟人文楼,支部党员集体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该展览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中叶西方科技世界的社会景象,讲述了科技如何深刻地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全体党员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体会了19世纪西方科技对世界发展的巨大影响,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具有的不可替代作用。 参观结束后,支部全体党员一致表示,参加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受益匪浅,今后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的重要论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于本职岗位,推动中心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供稿: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第四党支部】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新展讲解志愿者培训会成功举办

2024年3月9日,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新展讲解志愿者培训会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圆满举办,43位志愿者走进科博展厅,开启对新展讲解内容的学习。科博公教助理、“海外奇器”策展助理王玥涵主持培训会,“海外奇器”策展人王景,科博库房主管、“海外奇器”展品统筹刘佳妮担任本次培训会主讲人。科博馆长助理、志愿者总队负责人范爱红,科博讲解员贺懿斐也出席本场培训会。     首先,王景带领志愿者走进“海外奇器”展厅,对展览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在会议室里为志愿者梳理了展览时代背景、策展理念以及参观动线框架,对展览中五个单元——“水陆交通”、“街头见闻”、“西人器用”、“博物致知”和“格致之学”的设计主线、主题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刘佳妮从藏品维度深入剖析特色展品的背景知识、功能和历史意义,为志愿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学术视角。讲座结束后,志愿者在刘佳妮和王玥涵带领下再次来到“海外奇器”展厅重温展览内容,多视角体验这场惊艳的历史之旅。       本次培训会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充足的展览学术资料以及丰富的观展视角,激发了志愿者的学习热情,针对个别问题与培训团队积极互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继续积累展览相关素材、深入理解展览内涵、锤炼打磨讲解语言,以便更好地讲解展览、服务观众。       【供稿:王玥涵】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医院向我馆移交医学仪器

2024年3月26日,清华大学医院向我馆移交了四件医学仪器,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苏州医疗器械厂产的前连合喉镜和电支气管镜、80年代左右丹麦产的听力计,以及21世纪初的亚都超声波医用雾化器。感谢清华大学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曹敏丽、五官科主任刘英和综合办公室主任聂庆东在藏品征集及移交过程中的大力协助!             (收藏部供稿)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黄耀寰校友向我馆捐赠清华大学自制计算尺

近日,清华大学1970届精仪系毕业生黄耀寰校友向我馆捐赠了一支计算尺。这支珍贵的计算尺是清华大学加工生产的,黄耀寰校友1965年入学后购买,计算尺外盒上还留有黄耀寰校友当时做的记录。 黄耀寰校友曾回忆:“从离开清华的几十年间,这把小小的计算尺,一直陪伴着我。直到1980年我还在西藏波密县时,远在广东的爱人寄给我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带函数计算等功能的电子计算器,这把计算尺仍被我作为纪念品珍藏着。在那个年代,用这把计算尺,帮我解决了工程量核算等不少问题。每当使用它、看到它,就会让我回忆起在美丽校园的许多往事和老师的教诲,及蒋南翔校长对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殷切嘱咐!也更加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母校校训!” 黄耀寰197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云南省临沧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工作,1979年3月被选派去西藏波密县计委工作,1982年返调广东省江门市,先后在市计量标准局、市质监局工作至退休。退休至今,仍然为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实验室做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的培训辅导。     (供稿:刘年凯)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于潇雨先生向我馆捐赠一台药物天平

2024年3月23日,仪器信息网的于潇雨先生向我馆捐赠架盘药物天平及砝码。该架盘药物天平及砝码制造于1991年12月,是于先生的母亲在北京生化仪器厂工作时使用过的。此外,于先生还捐赠了螺旋测微器等仪器。 (收藏部供稿)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新闻 |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春分日开幕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3月20日正值春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隆重举办。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阮草出席并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相关部处院系领导、博物馆界同行、藏品捐赠者代表、“科博之友”代表、策展布展团队及学生社团代表等一百余人参加活动。 【事业发展部供稿】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常伟先生向我馆捐赠一枚播威牌怀表

2024年3月20日,钟表文化学者及收藏家常伟先生向我馆捐赠了一枚播威牌怀表。此表制造于19世纪末,由白银表壳、珐琅表盘以及上条机芯的钥匙组成。据常伟先生介绍,播威品牌由瑞士钟表商爱德华·播威(Edouard Bovet)于1822年在广州成立,其生产的钟表为清朝王室贵族喜爱。为了融入中国文化,该品牌钟表采用“播威”这一中文名称,并在钟表上装饰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吉祥图案。     常伟,别号时计堂主,著有《播威与中国》《钟表收藏知识30讲》《中国与钟表》《名表名鉴》等书。       (收藏部供稿)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活动回顾 | 胡小唐先生度量衡藏品展开幕式在科博举办

2024年3月8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与天津大学图书馆共同举办的“厚积薄发:胡小唐先生度量衡藏品展”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人文楼B206举办。天津大学图书馆馆长傅平青、胡小唐先生夫人张颖、胡小唐先生女儿胡莲、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清华大学精仪系教授李岩、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年凯出席并发言,天津大学精仪学院教授庞慰、天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锴、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张开逊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代表、科学博物馆部分馆员以及胡小唐先生的亲友代表、清华大学部分师生代表等参加会议。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范爱红主持开幕式。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第39期回顾 | 郑璇:“残障”这个概念最终是要被消解的

  2023年年末,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推出线上展“多元宇宙: 残障、科技与共建未来”,本次展览展示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残障技术,也呈现出残障社群的多样声音,帮助公众消除对于残障的误解,促进残障社群与科学技术界的对话。该展不仅能拓展我们对科技的认知,也会丰富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科博沙龙第39期围绕展览“多元宇宙”,特别邀请到我国首位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聋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郑璇女士,深入探讨了听障人群在语言服务方面所面临的情况、需求和解决方案,为观众呈现听障人群的真实经历。该讲座受到了线上线下观众的热烈好评,吸引了来自北京各地的残障事业关注者和残障社群朋友。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远程视频翻译项目和听力残疾人就医引导服务项目的负责人范娇娇老师为活动全程提供手语翻译支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