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

新闻报道 科博之友Comments Off on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4,324Read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1

  4月24日,正值清华大学111周年校庆,也恰逢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4周年馆庆,值此双喜之日,“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06热烈举行。

“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现场

 

人文楼的会议室里高朋满座、其乐融融。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赵劲松、清华大学校团委副书记王展硕、基建处吴芳芳、艺术教育中心杨淼等校内单位代表,“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委员王纲怀、袁帆、冯立昇、刘志翔、柴俪杰、郑培敏、谭丽娅、田家青、徐祖哲、钟秉明、周坤,团体委员唐仲英基金会的朱莉总监和张小丽主管,团体委员2007级本科校友代表王德宇,新增补的五位“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委员王晓滨、王裔澄、李屹、刘自敏、周航,藏品捐赠人代表杨天德,联合策展、布展单位代表程昊、刘潮、刘金莲,博物馆界代表北京天文馆郭霞,清华校友企业家代表龚华超等为科博作出贡献、给予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出席了年会。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高级顾问杨玲、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综合办公室主任孟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收藏部负责人刘年凯等科博馆员和部分科博志愿者团队代表出席会议。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2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老师

 

受疫情影响,此次年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嘉宾们咫尺天涯云相聚,共话科博的发展与未来。年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老师主持。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3

“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现场,图为馆长吴国盛致辞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教授首先致辞,他从基建、馆藏、展览展示、国际合作、公共教育等几个方面汇报了科学博物馆一年来的筹备进展。吴馆长表示,在2021年12月底科博场馆建设已经通过各项审批,勘探队已入场勘验,动工日期指日可待,当前主要工作是优化设计图纸。在馆藏方面,过去一年里,科博海外购买了约200件西方经典科学仪器。未来的科博将加大力度进行海外收购,争取早日实现开馆之时海外收藏达到2000件的目标。同时,科博团队开展的达·芬奇机械发明复原项目、苏颂水运仪象台复原项目的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国际合作方面,科博与美国科学史研究所以及哈佛、MIT、牛津、剑桥等世界一流大学科学博物馆建立联系,联合策展,预计以线上展览的方式暑期与大家见面。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4

“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现场

 

为了广泛凝聚社会支持力量,共同推动科博建设,提升科博的社会影响力,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21年校庆、馆庆期间成立了“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委员的背景与分布十分广泛,有来自清华大学的科学史专家、国内外的校友,也有来自博物馆学界学者、国内科学仪器收藏研究者,更有为清华科博捐款出力的唐仲英基金会和清华大学2007级本科校友作为团体委员加入。在过去的一年里,有更多的校友、社会人士加入到共建科博的行列中。

在“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现场,吴馆长为五位“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增补委员颁发聘任证书,他们分别是王晓滨、王裔澄、李屹、刘自敏、周航。因为疫情影响,李屹、王晓滨、王裔澄未能来到现场,聘任证书分别委托同事刘暐湘、同事麦伟洪、同学王德宇代领,并以视频、文字的方式发表感言。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5

受王晓滨委托,麦伟洪代领聘任证书

 

王晓滨,清华大学1988级热能系校友,北京银泰安全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2021年9月,为了助力科博团队复原制造一批在十六、十七世纪科学革命中产生重要影响的科学仪器,王晓滨校友捐款给科学博物馆用于“科学革命中的仪器”的复原收藏。他在视频致辞中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筹建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这对于清华、对于国家具有非凡的意义,众人拾柴火焰高,他将持续努力,为清华科学博物馆的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6

受王裔澄委托,王德宇代领聘任证书

 

王裔澄,清华大学2007级自动化系校友,北京华清惠友体育科技有限公司CEO。2021年4月,2007级本科校友作为秩年纪念活动集体捐赠科博。作为2007级校友中的一员,王裔澄校友随后又以个人名义捐款资助科博从海外购买了一批西方科学仪器。2021年9月这批仪器抵达科博,曾在科博珍品柜中举办“王裔澄的捐赠展览”。王裔澄校友因疫情影响未能亲自到现场,他委托他的2007级工业工程系校友王德宇老师替他接受聘任证书。王裔澄校友表示,作为一名清华学子十分荣幸能在母校科学博物馆的筹建中贡献绵薄之力,并希望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借助委员会的力量,为科博事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提升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

身为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教师的王德宇也从自己角度发表感言,他十分赞赏馆长吴国盛关于科学博物馆传承科学精神的理念,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不仅常常将学生带到科博展厅进行实地教学,而且坦言,这些承载历史印记、科技含量的仪器设备为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创新带来很多灵感。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7

受李屹委托,刘暐湘代领聘任证书

李屹发来的视频感言

 

李屹,清华大学1986级汽车系校友,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听闻未来的科博场馆里有一个用于普及天文知识的小型半球天象厅,李屹校友表示愿意支持天象厅的建设,并且已经安排技术团队协助科博开展基建工作。由于身在外地不能亲自到会,李屹校友委托同事清华大学电机系1993级校友刘暐湘先生替他接受聘任证书。李屹校友在视频里表示,作为一名清华人,他将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母校贡献力量。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8

清华大学1985级环境系校友刘自敏
接受科博馆长吴国盛颁发的聘任证书

 

刘自敏夫妇既是清华校友,也是清华教工,他们学于清华、成于清华。2021年9月,为了资助科博从海外购买科学仪器,刘自敏的女儿将上班后领取的第一份工资捐赠出来,与父母一起参加支持科博的义举。代表全家受聘“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委员的刘自敏老师表示,科博的事业不仅要让各界大咖认可,让同行认可,最关键的还能让下一代认可,让年轻人认可。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9

天使投资人周航接受科博馆长吴国盛颁发的聘任证书

 

2022年4月,天使投资人周航先生向清华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款,支持科学博物馆用于海外科学仪器的收购。周航先生现场表示,希望疫情结束后能让在海外上学的孩子回国参观清华科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科学博物馆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理解科学和理解科学的精神,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工作和生活,自己很有幸能够成为科博建设的一份子,也很期待科学博物馆早日建成。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10

旅德艺术史学者、出版人杨天德将
捐赠的四幅珍藏的版画作品移交给科博馆长吴国盛

 

会议进行中,主持人范爱红向大家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在线参会的捐赠人王莲忠特别准备了一幅1891年德国百科全书的耳朵木刻版画作为馆庆礼物送给科博。现场嘉宾旅德艺术史学者、出版人杨天德也主动将珍藏的四幅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人物肖像版画作品以及一把20世纪初的测量尺捐赠给科博,吴馆长对两位嘉宾的深情厚谊表示感谢。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11

德国百科全书的耳朵木刻版画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四位人物肖像版画

 

年会的最后,线上线下嘉宾们围绕“为科博发展献计献策”、“为科博建设添砖加瓦”、“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三个主题积极互动、踊跃发言,场面十分轻松愉快、温馨热烈。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12

“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现场

北京天文馆资深馆员郭霞现场发言

科学博物馆高级顾问杨玲现场发言

 

线上参会的科博之友王纲怀老师祝母校111周年生日快乐,也祝“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顺利召开,将来科博正式开馆之日,自己一定前来支持。科博之友袁帆在线表示,看到科博一年来扎实稳步的发展十分振奋,在科博馆建设过程中,科博之友一定尽己所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计算机史专家徐祖哲老师则建议,科博馆的藏品研究不仅要介绍仪器设备原理、功能、使用情况等基本信息,而且还要挖掘重要的仪器设备背后时代条件、技术先进性以及发明过程等,因为这是激发创新的源泉。藏家周坤老师希望科博的收藏能够逐渐走向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

科博之友、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专家冯立昇现场建议科博,可以拓展在科技文献资料方面的收藏与梳理。北京天文馆的资深馆员郭霞介绍了藏品收集的工作思路,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国外eBay网站、中学实验室等收集渠道。她建议博物馆尽早明确定位和使命,这样收藏方向才能做得更好。清华美院工业设计系校友、拉酷创始人龚华超也在现场表达了自己对科博美好未来的期待并希望自己成为共建科博的一份子。

科学博物馆高级顾问杨玲老师表示,自己特别有幸能够融入到科学博物馆的建设中,她认为好的博物馆一定要有好的藏品,藏品本身传播的科学价值、人文思想是最重要的。目前科博最亟需解决的是藏品问题,距正式开馆还有非常艰辛的过程。她表示真心感谢科博之友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接下来她会加大工作力度,和大家共同努力。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13

“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现场,线上线下嘉宾合影留念

 

最后的合影环节,王纲怀先生在线引领大家喊出“我爱清华“。在愉快的氛围中,“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的现场活动圆满结束。春色尚好,主持人范爱红等科博馆员带领部分嘉宾校园踏青,参观了清华大学标本馆和天文台。

回顾 | 咫尺天涯云相聚,“2022‘科博之友’咨询委员会年会”热烈举行-Picture14

”科博之友“部分参会嘉宾与科博团队代表
在清华大学天文台合影留念

 

  撰文|刘波阳 尹菱
  摄影 | 孙德利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3件藏品

2024年10月9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了3件藏品,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私合营中国钟表厂制造的三五牌座钟一座、1965年由协昌缝纫机厂制造的无敌牌缝纫机一架和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101厂制造的海燕牌收音机一台。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展览升级 |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焕新重启

2024年10月9日,全面升级的“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以下简称“百年器象”展览)在蒙民伟人文楼B207展厅向公众开放。自2019年首次亮相以来,该展览多次更新展品,成为清华大学展示科学文化、弘扬学术精神的重要窗口。此次升级对展品内容、展陈方式进行了优化,更为全面地展示了清华人科技报国的光辉历史和行健不息的奋斗历程。 全新升级的“百年器象”展览分为“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200号: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四大主题展区,汇集120余件/套展品,其中约60%的展品为首次展出,涵盖教学实验仪器、关键技术成果、前沿科研设备等多个方面。 为了营造更加沉浸、立体的参观氛围,此次展览在展厅空间和展陈形式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以确保参观路线更加流畅,空间布局层次更为分明,并结合丰富的图文说明、视频及场景化展示,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清华大学百余年来的科技探索之路。 进入新时代,清华大学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布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此,升级后的“百年器象”展览特别聚焦清华大学近年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了清华人服务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以激励新一代清华人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NO.46回顾|常伟:从“大八件”品简、精、灵、意的时间之美

2024年9月14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围绕展览“海外奇器”举办了总第46期清华科博沙龙活动,古董表收藏家常伟先生应邀以“中国市场表的收藏情结——以钟表史的视角重新发掘‘中国市场表’的魅力”为主题,向听众介绍中国市场表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钟表收藏中的独特地位。常伟先生不仅是日内瓦钟表大奖赛学会成员、澳门钟表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钟表专委会理事,还参与撰写了牛津大学《钟表通史》中的中国史部分,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收藏经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
新闻报道

新时代名校长研修成员探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9月30日,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的带领下,到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到访成员包含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言等在内的五十余位中小学校长。   在博物馆内,馆长吴国盛为到访的成员们作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专题报告,循序渐进地揭示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他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态度。通过他的介绍,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脉动和科学家不懈探索的精神。     讲座结束后,成员们在科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成员们仔细观看了博物馆内科学仪器、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等,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大,以及辉煌的发展历程。     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研修成员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访问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