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

俯仰之间 新闻报道 展览 展览动态Comments Off on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4,213Read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1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联合地球系统科学系、材料学院、学生天文协会等共同策划、举办的一场展览。该展汇聚了10余位创作者的75件/组摄影作品,从“俯察尽微”、“仰观致广”两个部分展示了科学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探真、寻美之心,也为广大观众打开一扇带来惊异奇妙感受的观看之门。在展览现场,策展团队还精心布置了两个区域,介绍诞生科学摄影作品需要使用到的辅助器材及软件,也为每一位主创人员录制了一段访谈视频,分享他们创作背后的故事,帮助观众从视觉感受、科学研究等多侧面解读作品。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

展出时间  

2023年3月5日—2023年8月31日

展出地点

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层公共空间

主办单位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

特别鸣谢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2

策展团队特别将遥感作品平铺在地面,给观众以“俯察”的视觉感受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3

展览现场

 

前言

永和九年,癸丑暮春三月,王羲之因“兰亭序”的书写为世人留下了千古绝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俯仰之间,是人类师法造化的求索之心,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精神指向。《中庸》里“致广大而尽精微”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广大是多大?精微是多小?这是科学的命题,也是哲学的命题。人类的眼睛是非常精密的光学仪器,但是也有不及之处。如果对象太远、太小、太快、太暗,我们就需要借助科学仪器完成观看,比如望远镜或显微镜等。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拓展着人类的视野。科学工作者借助科学仪器记录下这些肉眼不及的科学影像,更以人文的视角将这些影像进行艺术上的处理,从而呈现出“‘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中仰观与俯察的摄影图片。因为这些图片、影像在人类头脑中没有直接的认知经验,所以给了观众无限想象的空间,也成就了科学摄影的精妙之处,更体现出科学工作者永不磨灭的探真、寻美之心。

科技拓宽了影像的边界,而影像的边界,也拓展着人文的原野。“科学史之父”萨顿一针见血地指出,理解科学或者艺术,谁都离不开对方。

 

01. 俯察尽微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4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4
策展团队特别将遥感作品平铺在地面,给观众以“俯察”的视觉感受。

 

02. 仰观致广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5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5
策展团队特别将天文摄影作品平铺在头顶的墙面,给观众以“仰观”的视觉感受。

 

03. 作品解读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6
新展发布 | “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为您打开一扇崭新而奇妙的观看之门-Picture6
展览结尾的大屏幕将播放每一位主创人员的访谈视频,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作品。

 

主创团队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俞乐课题组

俞乐课题组开展可持续土地系统研究,主要致力于提升土地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研究之余,俞乐课题组通过卫星观察和科学研究、利用遥感影像展示目不所及的土地模样,带领观者感受俯瞰土地的诗意浩瀚。

俞  乐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副教授

李曦煜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生

苑新群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生

赵继尧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博士生

清华大学(地学系)-西安市勘察测绘院新型智能测绘联合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地学系)-西安市勘察测绘院新型智能测绘联合研究中心是面向新型城市测绘需求的交叉型研究机构,主要研究领域为面向城市测绘需求的人工智能方法、高性能计算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方向及其相互间的交叉融合,以卫星影像、航片等数据的时空融合及智能化分析,实现对城市管理和规划的数字化支撑。

付昊桓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  清华大学(地学系)-西安市勘察测绘院新型智能测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于荣教授研究团队

于荣教授研究团队主要围绕超分辨电子显微学与物质微结构进行研究,他们发明了自适应传播因子叠层成像、局域轨道三维重构等方法,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这些技术将显微成像的信息极限推进到了15皮米,实现了原子分辨的自旋成像。

于  荣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

李亚栋 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李  千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助理教授

刘麟汗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后

沙浩治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

马云鹏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

李佳璐 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生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 病理学教授 李铁军

李铁军教授的研究方向为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分子病理与生长行为,200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9年获中国医科院口腔颌面部肿瘤精准诊断创新单元等重要项目资助。个人也曾荣获卫生部颁发的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中国科协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李铁军教授业余爱好摄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生命之美》、《显微镜下生命的奥秘与遐想》、《寻境》和《生命如诗如歌》等有关显微摄影的艺术画册和人文专著。

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

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自1997年10月15日成立以来,积极普及天文知识、倡导科学思想,几乎每年都会在清华校内举办一次较有规模的"天文科普周",并且十分注重实际观测经验的培养,为同学们天文观测、天文摄影创造条件。王卓骁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天体物理博士生李召麒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本科生王世豪 清华大学化学系2021级博士生张嘉奇 清华大学化学系2020级博士生

展览团队

总策划:吴国盛  范爱红

总顾问:杨玲

策展人:尹菱 范爱红

展览执行:孙德利、夏子禾、贺懿斐、刘佳妮、李华伟

设计团队:北京见灵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数字展厅:孙德利

宣教推广:尹菱  夏子禾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3件藏品

2024年10月9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了3件藏品,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私合营中国钟表厂制造的三五牌座钟一座、1965年由协昌缝纫机厂制造的无敌牌缝纫机一架和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101厂制造的海燕牌收音机一台。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展览升级 |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焕新重启

2024年10月9日,全面升级的“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以下简称“百年器象”展览)在蒙民伟人文楼B207展厅向公众开放。自2019年首次亮相以来,该展览多次更新展品,成为清华大学展示科学文化、弘扬学术精神的重要窗口。此次升级对展品内容、展陈方式进行了优化,更为全面地展示了清华人科技报国的光辉历史和行健不息的奋斗历程。 全新升级的“百年器象”展览分为“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200号: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四大主题展区,汇集120余件/套展品,其中约60%的展品为首次展出,涵盖教学实验仪器、关键技术成果、前沿科研设备等多个方面。 为了营造更加沉浸、立体的参观氛围,此次展览在展厅空间和展陈形式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以确保参观路线更加流畅,空间布局层次更为分明,并结合丰富的图文说明、视频及场景化展示,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清华大学百余年来的科技探索之路。 进入新时代,清华大学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布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此,升级后的“百年器象”展览特别聚焦清华大学近年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了清华人服务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以激励新一代清华人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NO.46回顾|常伟:从“大八件”品简、精、灵、意的时间之美

2024年9月14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围绕展览“海外奇器”举办了总第46期清华科博沙龙活动,古董表收藏家常伟先生应邀以“中国市场表的收藏情结——以钟表史的视角重新发掘‘中国市场表’的魅力”为主题,向听众介绍中国市场表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钟表收藏中的独特地位。常伟先生不仅是日内瓦钟表大奖赛学会成员、澳门钟表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钟表专委会理事,还参与撰写了牛津大学《钟表通史》中的中国史部分,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收藏经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
新闻报道

新时代名校长研修成员探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9月30日,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的带领下,到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到访成员包含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言等在内的五十余位中小学校长。   在博物馆内,馆长吴国盛为到访的成员们作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专题报告,循序渐进地揭示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他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态度。通过他的介绍,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脉动和科学家不懈探索的精神。     讲座结束后,成员们在科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成员们仔细观看了博物馆内科学仪器、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等,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大,以及辉煌的发展历程。     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研修成员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访问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