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从事残障研究、在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座谈

新闻报道 合作交流Comments Off on 多位从事残障研究、在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座谈2,857Read

2023年11月17日上午,多位从事残障研究、在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并参与座谈。来宾包括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马建强、馆员郑培新、北京市盲人学校党委书记王小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曾庆怡、时雪冰,以及“多元宇宙:残障、科技与共建未来”线上展览学术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蔡聪和清华未来实验室助理研究员焦阳。参与展览策划及实施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王景、刘佳妮、杨啸及科学史系博士后陈雪扬全程接待。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馆长助理范爱红参与座谈会议。

在科博讲解员贺懿斐的导览下,大家首先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哥白尼:生平与成就”展览。大家而后移步到“珍品柜第七季: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藏盲文书写工具展”前,策展团队向各位来宾介绍了这批展品的基本情况,马建强馆长进行了补充。作为“多元宇宙”线上展览的一部分,盲文写板、盲文打字机、触摸教科书等展品率先以线下实物的形式与观众见面。该展得到了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成功落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收获了热烈的社会反响,也为馆际合作创造了良好的范例。

多位从事残障研究、在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座谈-Picture1

图为蔡聪演示盲文打字机

 

在展柜前合影留念后,众人来到人文楼124会议室展开座谈环节。视障社群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蔡聪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与学术研究,为大家介绍了盲文打字机的设计原理,通过部分展品展示了盲文打字机的使用方法,就我国盲文的历史、不同国家的盲文、盲文的书写技术及其影响等主题与参会人员展开探讨。北京市盲人学校党委书记王小垂结合北京市盲人学校的历史讲述了我国盲人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随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王景代表策展团队介绍了“多元宇宙”线上展览的大致内容与工作进展。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马建强表示,对于残障技术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的本质,关注生命多样性;希望这个展览可以在此基础上有所扩展和延续。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从场馆建设角度出发,表示科学博物馆的建设会充分考虑无障碍设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人员曾庆怡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关注并保护残障群体的权益,很高兴在这个展览中看到残障社群与残障专家的发声,能够真正从残障者视角来看待技术的应用,体现残障群体的文化参与。

多位从事残障研究、在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一线工作的专家、学者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座谈-Picture2

图为来访嘉宾与科博部分工作人员合影 (从左往右:陈雪扬、时雪冰、刘佳妮、曾庆怡、郑璇、吴国盛、蔡聪、范爱红、马建强、王小垂、王景)

 

最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结合斯蒂格勒、梅洛–庞蒂和培根等哲学家的思想提出,人存在的方式的很多维度是被隐匿的,可以通过特殊的契机重新打开。残障正是一个重要的维度,而博物馆应是揭示人类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文化空间。同时,科学博物馆应该关注现在方兴未艾的残障技术的发展。希望以此为契机,结合科学史系现有学术资源,在残障与技术方面展开更多研究。科博将考虑在正式开馆后以此为主题举办更大规模的线下展览,期待在未来与各位来宾展开更多合作。

 

【供稿:陈雪扬、王景】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展览升级 |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焕新重启

2024年10月9日,全面升级的“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以下简称“百年器象”展览)在蒙民伟人文楼B207展厅向公众开放。自2019年首次亮相以来,该展览多次更新展品,成为清华大学展示科学文化、弘扬学术精神的重要窗口。此次升级对展品内容、展陈方式进行了优化,更为全面地展示了清华人科技报国的光辉历史和行健不息的奋斗历程。 全新升级的“百年器象”展览分为“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200号: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四大主题展区,汇集120余件/套展品,其中约60%的展品为首次展出,涵盖教学实验仪器、关键技术成果、前沿科研设备等多个方面。 为了营造更加沉浸、立体的参观氛围,此次展览在展厅空间和展陈形式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以确保参观路线更加流畅,空间布局层次更为分明,并结合丰富的图文说明、视频及场景化展示,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清华大学百余年来的科技探索之路。 进入新时代,清华大学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布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此,升级后的“百年器象”展览特别聚焦清华大学近年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了清华人服务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以激励新一代清华人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NO.46回顾|常伟:从“大八件”品简、精、灵、意的时间之美

2024年9月14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围绕展览“海外奇器”举办了总第46期清华科博沙龙活动,古董表收藏家常伟先生应邀以“中国市场表的收藏情结——以钟表史的视角重新发掘‘中国市场表’的魅力”为主题,向听众介绍中国市场表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钟表收藏中的独特地位。常伟先生不仅是日内瓦钟表大奖赛学会成员、澳门钟表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钟表专委会理事,还参与撰写了牛津大学《钟表通史》中的中国史部分,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收藏经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
新闻报道

新时代名校长研修成员探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9月30日,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的带领下,到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到访成员包含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言等在内的五十余位中小学校长。   在博物馆内,馆长吴国盛为到访的成员们作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专题报告,循序渐进地揭示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他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态度。通过他的介绍,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脉动和科学家不懈探索的精神。     讲座结束后,成员们在科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成员们仔细观看了博物馆内科学仪器、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等,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大,以及辉煌的发展历程。     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研修成员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访问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办公室供稿
新闻报道

开学季微访谈@沈阳|硅基文明的第一代原住民如何走入未来?沈阳教授有话对你说

编前话       从2022年11月30号ChatGPT 3.5发布之日开始,人类就永远进入到了人机共生的时代。2024级新生作为硅基文明的第一代原住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新学期伊始,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对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提出了要求。为此,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24开学季微访谈栏目特别对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老师进行了采访。沈阳教授不仅对历史之变做出响应并对未来做了预判,同时也持经权变,对真善美的生命原则表达了不变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