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新闻报道 参观动态Comments Off on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966Read

2023年11月24日下午,在第三届科博文化周开幕之际,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迎来了40多位白衣天使,他们是来自中关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奋战在医院的不同科室。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Picture1

座谈会现场

 

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范爱红对医务工作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真诚感谢,感谢他们一直以来辛勤工作在医疗一线,救死扶伤,把健康带给人间。大家集体观看了科学博物馆宣传片,范爱红老师对展厅墙壁上的几位科学史大家肖像和两幅巨型科学题材油画作了详细讲解,让医务工作者们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和伟大的科学家精神。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Picture2

参观“哥白尼的生平与成就”展览

 

随后,在科学博物馆资深讲解员贺懿斐老师的带领下,医务工作者们集体观看了“哥白尼的生平与成就”展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讲解员启发式的提问和旁征博引的讲解,让深奥的天文知识浅显易懂,让哥白尼这位伟大的天文学家走进了大众身边。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Picture3

参观“哥白尼的生平与成就”展览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也是一位数学家、经济学家、法学博士,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一名医生。“手持一朵铃兰花,代表他是一位自然哲学家和医生”。贺懿斐老师介绍道,哥白尼为贫苦百姓免费配药治病,因医术高明而被人们誉为“神医”。他的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弗龙堡大教堂担任教士,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他的成名巨著《天球运行论》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听了哥白尼的人生经历,前来参观的医生们为之震惊。一个人业余时间都可以创造如此伟大的成就。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Picture4

参观“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历史展”

 

在“百年器象”展厅,医生们聆听了叶企孙先生的故事和两弹元勋的经历,无不为之感动和敬佩。叶企孙先生毕业于清华学校,后来留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被称为中国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物理学研究、教育事业乃至世界科学发展都作出了巨大贡献。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9位是他的弟子,如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赵九章、周光召、朱光亚、邓稼先、彭桓武,因而有人称他“大师的大师”。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Picture5

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藏盲文书写工具”珍品展

 

在“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藏盲文书写工具”展柜,医生们看到了盲人使用的书写工具,布满密密麻麻很多点点的平板,盲人通过触摸来阅读和书写。“10岁的时候因为一次高烧,用错了药,导致青光眼,最后失明。”范爱红老师讲述了一位来馆观展的盲人学者因医疗失误造成视力残疾的故事后,医生们无不唏嘘,更加体会到医务工作者们担负的重大责任。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Picture6

集体合影

 

参观结束,医务工作者们合影留念。有医生表示,此次参观科学博物馆,拓宽了自己的眼界,让自己见到了一个完全新鲜的世界。中关村医院人事科科长田方表示,此次参观学习,提升了医务工作者们的医德医风,提升了他们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病患的精神,拓宽了员工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他们以饱满的状态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科研创新中,意义深远。

中关村医院医务工作者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Picture7

集体合影

 

(撰稿:孟先梅    审核:范爱红)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方鹏、刘振敏、方浩然、方言一家资助我馆购买科学藏品

2024年6月20日,清尚集团副总经理方鹏及其家人刘振敏、方浩然、方言,资助我馆购买四件科学藏品,分别为一件1825年左右英国制造的表盘式弹簧秤、一件1890年左右制造的液压机演示模型、一件1765年左右制造的杆秤、一件1830年左右英国制造的多隆德谷物秤。 其中,液压机演示模型在珍品柜第九季“科学模型中的世界”展览中展出。   (收藏部供稿)
通知预告

公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暑期展厅安排通知

根据学校暑期安排,2024年7月15日(周一)至8月9日(周五),科学博物馆展厅暂停开放。8月10日(周六)起,展厅恢复正常开放。 暑假期间,欢迎您在线看展并持续关注科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与官网内容。 祝您暑期安康!
新闻报道

科博美育工作坊 No.5 回顾丨摒弃干扰与喧嚣,在艺术中体会爱与成长

2024年6月22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联合X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科博美育活动“流光片羽:蝴蝶艺术与创意”。一经推出,受到广泛关注。来自12组家庭的大朋友、小朋友三十余人相聚科博,听艺术家分享蝴蝶为主题的艺术构想与创作,亲自体验蝴蝶创意拼贴画的制作过程,场面十分热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王玥涵主持该活动。    
新闻报道

水木映月,馆校结合——十一学校月光社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交流纪实

2024年5月19日下午,十一学校月光科学讨论社再次踏进清华校园,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分别观摩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二展。随后与清华大学THU科学史学社及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进行了关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研讨交流活动。 迎接惠风和畅,天明日朗的五月,十一月光社的同学们在畅游了诺大的清华校园后抵达久别的科学博物馆。 各位社员在科博讲解员嵇何、贺懿斐的带领下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重见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科学与技术的兴盛极大改变思考维度与生活方式的西方科技世界;亦参观了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完整再现清华科学仪器的演历史。月光社的老新同学们皆生发出全新的思考与见解。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的“海外奇器”展览,挑选了最特别的中国晚清时期,呈现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所诞生的仪器设备,再现科技荣光与人类无尽的智慧。同时,科学博物馆保留了优秀且具有广大影响力的“百年器象”展览,使同学们重见清华理工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发展与进步,感受科学发展的魅力与仪器设备的精巧。 月光社的同学们在展厅门口拍完合照后进入“海外奇器”第一单元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各样的模型,有局部零件,亦有轮船、蒸汽火车缩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了交通工具工作的部分原理,比对如今的轮船、火车也已大不同。从西方传来的交通工具载着晚清士人的好奇之心回到充满魔力的西方世界,又用科技撼动了其期待,更多的带给他们震撼,士人们的惊叹从其古诗、随记中便可清晰感知。 在充斥着工业化的西方世界中,不仅铁路桥梁、公共交通日新月异,大不同以往,摄影术的发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也在另一方面记录保存了当时自然人文风光与人物场景等。通过屏幕视频复原,大家切实感受到了晚上灯火阑珊时的歌舞升平。从原理精妙简单的大真视镜,到丰富多样的幻灯片图片,都是社会技术发展的影子。对于第一次照相或观摩照相的晚清旅人,不像如今的我们,不免感到十分的新奇。 随着19世纪电气时代的到来,留声机、电话、打字机已然不再是幻想。月光社的同学们竞相拿起听筒欣赏古老的、模糊的留声机播放的歌曲。各式各样的电话也纷繁呈现,不同版式的电话体现当时人们多样的审美趣味。晚清士人们出国体验这些的云云经历也在渐渐催生国人对于科技的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热”的浪潮使显微镜与望远镜俨然成为了热门且新奇的仪器。大家在第二展厅见到了外形、原理都各具特色的显微镜与望远镜,有单双筒等等一系列。从列文虎克对更小更细致的追求起,一代代改造更迭,琳琅满目的显微镜展现着时代的光辉。有好奇心的驱使,才有不断的精进。与此同时大家也参观了不同种类的标本,一个个神奇的标本摆在眼前,等待着人们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 从博物致知到格致之学,科学在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中迸发出了文化的生机,演示实验成为了新奇的、人们竞相观看的景观。月光社的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演示真空泵、静电起电器等等实验装置,想象着科学家展示实验时的情态。我们也特别地见到了《大英百科全书》这样闻名于世的百科书籍,科学普及被一字字记录在其中,不断地增本也历历见证着科学的发展。 时隔一年,再次走进百年器象展厅,清华大学近百年来的钻研与奋斗历历在目。条件是创造出来的,从买进、长途运输到改造、自创,无数老师、学子在求真求便之路上挥洒着汗水与岁月,献上巧思与智慧。从老前辈的一张平凡的桌子,到学生们基于好奇而研究的奇特半轮自行车,尽管已然是不同的时代,都可窥见清华学子相同且浓烈的赤子之心与无尽的好奇心。 参观完展览,月光社的同学们脑中仍萦绕着对于西方科技、清华科技史的思考。大家饱含着对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见解,与清华学生科学史学社以及胡翌霖副老师在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后也邀请胡教授作为颁奖嘉宾为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经典品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们进行颁奖。 月光科学讨论社阅读《科学革命的结构》作为与学校图书馆联合的经典品读活动,特别对于在阅读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观点深刻且具有启发性的同学们进行颁奖(部分同学由于个人时间安排冲突无法到场领奖,已在后续月光社活动中颁发奖状与奖品)。颁奖活动由王宇婧同学、杨博翔同学主持,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老师担任颁奖嘉宾。 再次赴清华大学交流,本次活动后,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以至科学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亦辩证地思考库恩先生的观点与其哲学观念,通过本书的阅读与此次交流,加深了大家对科学史背后伟大的科学精神敬仰之情。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继续探索历史,再次向好奇心致敬!   文字:蒋梓熙 韩家畅 王昕晨 杨博翔 改写:范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