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许国图》
大家看到的是按5:1仿真制作的国画长卷《以身许国图》限量珍藏版作品。“以艺术家巧夺天工的画笔,探索清华园人才辈出的奥秘”。巨幅国画长卷《以身许国图》原作(220x1400cm),诞生于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名家绘清华》大型主题书画创作展示活动,作品以万里长城和祖国大好河山为背景,生动刻画了国家表彰的二十三位“两弹一星功勋”中十四位清华校友“我愿以身许国”(王淦昌语)的豪情壮志,组委会委托时任中央美院讲师、“全国百位杰出青年画家”之一的毕建勋先生创作定制,现收藏于清华大学档案馆,清华大学校史馆显著位置专门制作壁画展示,被誉为体现清华人文精神的“头号文物”。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郭永怀、赵九章、陈芳允、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彭桓武、杨嘉墀、王希季、周光召、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屠守鍔。 本限量珍藏版,是清华大学九十周年校庆《名家绘清华》活动组委会按5:1仿真制作(仅10幅),装裱时附上了当年健在的两弹元勋本人以及遗孀或子女的签名复制件,由时任《名家绘清华》活动组委会总策划兼执行主席、现任清华校友总会君子文化传承发展项目总干事、清华园里读经典主题文化活动公益总发起人、1983级学长徐林旗代表捐赠。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及其使用过的科学仪器
这个桌子上摆放的是清华大学200号曾经使用过的科学仪器。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规模最大的科研与设计单位。1958年7 月,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决定建立以反应堆为中心的原子能基地。1960 年3 月5 日,屏蔽试验反应堆在虎峪村以南破土动工。屏蔽试验反应堆最初在校内基建项目的编号为“200”,核研院因而俗称“200 号”。 60年前的中国,工业基础尚且薄弱,科学技术研究不成体系,照片上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团队喊出“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豪迈口号,在核研院建立四年后胜利完成了屏蔽试验反应堆的建设任务,建造出了我国首座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为我国的核能研究与国防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