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多元浸透,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活动记实

新闻报道 公教活动Comments Off on 回顾 | 多元浸透,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活动记实2,141Read

自2018年4月筹建以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深谙服务清华大学校内师生科学素养养成、科学精神传承的重任,十分注重与校内院系、部处、学生团体的沟通与接洽,策划主办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动,包括科学博物馆沙龙、科博文化周、科博五育文化节、科技伴读、科学光影、师生共话、沉浸式宣讲、天文观测、美育工作坊等等,讲述展品背后的科学与人文故事,以物说史,以史鉴文,以文化人。五年来,科学博物馆已经收藏六千多件科学仪器,先后组织举办二十多个线下线上科学主题展览,接待校内外观众三万余人,其中校内师生占一半以上。在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下,科学博物馆不仅是清华大学的科普教育平台,更是陪伴在校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

还原经典科学实验的历史瞬间

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的公共会议室里,悬挂着一幅复制的世界名画——英国油画家约瑟夫·莱特于1768年绘制的布面油画《空气泵中的小鸟实验》。创作这幅画时,空气泵已成为英国相对普遍的科学实验设备。同时代的科学家进行“自然哲学的巡回演讲”时,经常把“动物在空气泵中的实验”作为公众演讲的压轴戏,以此对社会民众进行科学普及与推广。油画作品《空气泵中的小鸟实验》正是反映了当时的场景。空气泵在现代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重大,作为科学仪器收藏单位,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特别邀请德国一家工作坊复原了近代化学奠基人罗伯特·波义尔发明的一台空气泵。今年六月,这台空气泵辗转运抵清华大学科博的精品库房。

回顾 | 多元浸透,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活动记实-Picture1

“万圣奇谭:空气泵与利维坦”活动现场

 

为了激发同学们对科学仪器的兴趣,还原经典科学实验的历史瞬间,在馆长吴国盛的倡导下,科学博物馆收藏部、学术部的几位馆员联同清华大学学生科学史学社展开研究与创作,并在2023年10月31日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表演秀——“万圣奇谭:空气泵与利维坦”。现场观众看了主题演讲和戏剧表演后,十分兴奋,没想到科学历史可以这样轻松展开。

高校博物馆的教育核心就是依托博物馆资源,凭借实物展示与互动参与的优势,结合专业讲解、小组讨论、作业展示等多样化的形式,为在校师生提供跨学科、灵活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物”的过程中调动起研究、读书的动力,使学习更直接、更有效。为此,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围绕科普戏剧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各种条件吸引清华同学参与到科普公教活动中来。

科学博物馆的筹建依托科学史系的教育研究团队而展开,也为科学史系的教学提供了从文本到实物研究的沉浸式场域。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王哲然将科博的“开放库房”理念融入课堂,在本科辅修课程《科学仪器史》以及研究生选修课程《科学物质文化研究》中,让代表科博多年藏品收集成果的科学仪器成为课堂上珍贵的“教具”,这让学生在观察、研究每一件历史科学仪器的同时也对某一段科学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切的体悟。两年教学实践中,同学们已经撰写仪器研究的相关论文十余篇。科学史系还通过SRT项目的平台招募在校生参与到科博的策展、藏品研究、藏品复原等实践工作中。这些项目极具实操性,备受同学们的欢迎,成果也非常显著。《直上云霄——达芬奇的飞行与机械器具展》中所有的复原仪器就是师生共创的结果。

“新生导引课”走入科学博物馆

“新生导引课”是清华大学2017年开始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各院系、各部处的党政负责人、长聘教授和青年骨干教师等共同组成授课团队。“新生导引课”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新生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提升育人实效。从2023年秋季开始,科学博物馆被纳入“新生导引课”的实践教学课程资源。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是科学博物馆筹建后第一个自主策划组织的展览。它通过清华大学各个院系移交、捐赠的科学类藏品展示清华几代人科教兴国的伟大足迹。2023年,已经有外文系郑文博老师、未央书院院长梁曦东老师、电机系党委书记于歆杰老师的“新生导引课”班级学生陆续来到科学博物馆开展课程参观。科博馆员针对“新生导引课”的主旨专门策划制定了课程的参观议程,精心为学生们准备了展览参观思考题,安排了专业馆员讲解以及观展后的交流讨论等环节。

回顾 | 多元浸透,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活动记实-Picture2

新生导引课导览现场

作为清华大学科普教育平台,科学博物馆积极组织优质内容、大力创设美好环境,方便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博物馆课程、党团活动、研学活动,在接受爱国爱校教育、缅怀科学家奉献精神的同时,激发清华师生科学研究的创新动力。

科博助我成长

为推动科学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公共教育职能和公众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志愿服务理念,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志愿者服务团队。目前共有60多名志愿者在仪器复原研究、策展布展、展览讲解、科学传播、信息化建设等多方面工作中发挥作用,成为科学博物馆不可缺少的建设力量。很多志愿者认为,科博是一门开放的形象生动的精品通识课,总能让人发现很多惊喜,拓展自己的视野;科博也是一个宝库,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人都能够从科博工作中得到启发、获得成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2020级本科生杨明繁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也积极拓展科学史课的研究,在加入科博志愿者团队后,配合科学博物馆做了大量展览讲解、新闻撰写、仪器研究、展览策划等工作,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使一个之前不喜欢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学生完美转身。在科学博物馆讲解大家庭的热情鼓励下,如今的杨明繁已经是一名落落大方、表达清晰、日渐精进的讲解员,在展览“哥白尼的生平与成就”志愿讲解中表现尤其突出,还在科学博物馆“YOUNG TALK”的首场分享中做了星盘研究的报告,受到现场观众的广泛好评。

回顾 | 多元浸透,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活动记实-Picture3

志愿者杨明繁导览“哥白尼的生平与成就”

此外,科学博物馆还积极为各个院系的学生团体提供机会、搭建舞台,根据现有展览资源与场馆条件,与多个院系共同举办“科博文化周”、“五育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同学们承担起活动的策划、组织、传播、演出等工作,为在校师生设置了名师对话、演讲SHOW、沉浸式宣讲、戏剧表演、音乐快闪、科博奇妙夜、美育工作坊、科普讲座等不同场景下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也在校内活动评选中多次获奖。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协会不仅与科学博物馆合作举办多次天文观测、天文学讲座等,而且还积极响应科学博物馆的征集活动,选送出同学们优秀的深空摄影和星野摄影作品,在科学博物馆的科普展览“俯仰之间”科学摄影展中展出。化学系博士生张嘉奇在分享会中说到,星空摄影是课余时间最好的放松方式,没想到还能作为创作者之一参加展览,这既是意外的收获,也让我看到这些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居然能和那么多人达成共鸣。

以展促教  以展促学

2023年10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发展史课程的十余名硕士生走进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藏盲文书写工具展”与“哥白尼的生平与成就”两大主题展览,从实物出发了解科学技术的历史、原理与使用,并与展览的策展人、科博馆员互动交流,就“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视障人群与世界的多感官接触”“跨物种交流与传播的可能性”等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博物馆丰富的展览和展品为媒介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提供了具体的实物参照,同学们既看到了真正的媒介技术物品,了解了媒介技术的发展历史,又通过与讲解老师的现场交流解答了相关疑惑。

回顾 | 多元浸透,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活动记实-Picture4

“媒介发展史”主讲教师吴璟薇在展厅与同学展开交流与碰撞

媒介实践项目一直是《媒介发展史》课程设计中的特色环节,一方面让理论既存在于书本之中,也展现于现实之上,从而更好地达到授课目标;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单向枯燥的讲授模式,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促进教学相长。《媒介发展史》主讲教师、新闻学院副教授吴璟薇已经连续两年带领学生走入科学博物馆,她认为,“历史不是停留在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真实的生活,而这些展品作为媒介物,记录了人类的过去,传承着文化与精神。通过这些展品,同学们可以真正走入历史,理解历史。”

回顾 | 多元浸透,助力学生学习与成长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以展促教,以展促学”活动记实-Picture5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发展史”课程的十余名硕士生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藏盲文书写工具展”

 

为了将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有效转化为高校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与院系教育需求有机衔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除了利用优势策划推出高质量科学主题展览之外,还与校内各个院系老师深入合作,拓展博物馆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启发学生在与科学仪器的“对话”中启智增慧,坚定信念,以推动科学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建立起馆系合作的长效机制,逐步成为促进科学传播、激励科技创新的清华新景观。

 

【供稿:尹菱;审核:范爱】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新时代名校长研修成员探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9月30日,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的带领下,到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到访成员包含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言等在内的五十余位中小学校长。   在博物馆内,馆长吴国盛为到访的成员们作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专题报告,循序渐进地揭示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他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态度。通过他的介绍,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脉动和科学家不懈探索的精神。     讲座结束后,成员们在科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成员们仔细观看了博物馆内科学仪器、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等,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大,以及辉煌的发展历程。     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研修成员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访问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办公室供稿
新闻报道

开学季微访谈@沈阳|硅基文明的第一代原住民如何走入未来?沈阳教授有话对你说

编前话       从2022年11月30号ChatGPT 3.5发布之日开始,人类就永远进入到了人机共生的时代。2024级新生作为硅基文明的第一代原住民,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将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呢?新学期伊始,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对学生使用AI辅助学习提出了要求。为此,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24开学季微访谈栏目特别对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老师进行了采访。沈阳教授不仅对历史之变做出响应并对未来做了预判,同时也持经权变,对真善美的生命原则表达了不变的坚守。        
通知预告

燎原论坛活动预告 | 名家学子共话科技守护健康

2024年清华大学科普文化节×新生创意大赛系列活动之“论道”——名家学子共话科技,由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合办论坛并开放线上同步直播,与挑战杯特等奖团队共话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科技前沿领域。
新闻报道

伦敦科学博物馆集团Jessica Bradford、黄琇瑜一行来访科博参观交流

2024年9月23日中午,伦敦科学博物馆集团(以下简称“伦敦科博”)收藏负责人、首席策展人Jessica Bradford女士与东亚国际事务主管黄琇瑜女士一行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交流。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率本馆事业发展部、学术部、收藏部、综合办公室负责人范爱红、刘年凯、王哲然、孟洁以及志愿者刘佳妮参加接待。 首先,两位来宾在吴国盛、范爱红和王哲然的带领下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以及未来馆舍模型。 随后,双方在蒙民伟人文楼B206会议室进行座谈交流。双方互相介绍了各馆的基本情况。Jessica女士着重介绍了即将开放的国家藏品中心。黄琇瑜女士着重介绍了针对博物馆从业者、老师和科学传播者的业务培训和教育资源平台“SMG Academy”,并分享了伦敦科博与故宫合作办展的经验。伦敦科博希望能够加强馆际合作,为科学博物馆的展览、科学教育工作,以及提高馆员业务水平提供帮助。双方围绕藏品征集与复原、藏品数字化、科学博物馆中的艺术装置、合作办展和业务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期待未来有更多合作。           (撰稿:刘佳妮    审核:范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