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沙龙NO.39预告 | 郑璇:听障人群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

通知预告 科博沙龙 线上直播Comments Off on 科博沙龙NO.39预告 | 郑璇:听障人群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2,850Read

 

科博沙龙NO.39预告 | 郑璇:听障人群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Picture1

讲座题目:

听障人群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

主讲人:

郑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活动时间:

2023年12月23日 9:30 - 11:00

活动地点: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蒙民伟人文楼B206)

【讲座摘要】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当天,科学博物馆特别推出了线上展览“多元宇宙:残障、科技与共建未来”,旨在呈现残障社群的多样声音,消除公众对于残障的误解,促进残障社群与科学技术界的对话。结合这个展览,科博将邀请相关研究专家为公众带来系列讲座。12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璇首先带来《听障人群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的报告,同时,手语翻译范娇娇也会在现场提供手语翻译服务。

科博沙龙NO.39预告 | 郑璇:听障人群需要怎样的语言服务-Picture2

人工智能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特殊人群无障碍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向听障人群的手语机器翻译、语音转文字等语言服务新形式应运而生。然而,由于技术本身的局限和听障者自身的参与缺位,现有的高科技加持下的听障人群语言服务在实践中却频频遭遇尴尬。听障人群究竟有着怎样的语言沟通需求?我们应当如何更好地为这个群体提供语言服务?科技在此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本次讲座中,作为我国首位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聋人代表,郑璇教授将现身说法,带你转换视角,走进听障人群的世界,获取别样的感官和心理体验。

【主讲人介绍】

郑璇,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首位获语言学博士学位的聋人,2009年于复旦大学毕业后赴当时西部唯一聋人高等教育办学点重庆师范大学任教,2020年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国家手语和盲文研究中心。

长期在高校主讲“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特殊儿童沟通”等课程。研究领域为听障人群的语言、心理、教育和社会支持;残障友善心理咨询。除教学和科研外,亦面向残障者及家庭提供咨询服务,并持续接受人本主义督导和个人体验。

精通汉语、英语、中国手语、美国手语四门语言,在聋听两个群体间穿行无碍。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重大课题子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多项;出版教材、专著、译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全国最美教师、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曾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手语翻译介绍】

范娇娇,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远程视频翻译项目和听力残疾人就医引导服务项目负责人,北京各区残联手语翻译及手语培训讲师,顺义区融媒体中心手语主持人。参与《盗墓笔记》等多部影视作品手语指导工作,参编出版《初级手语翻译教程》,获得2023年国家通用手语比赛(北京赛区)一等奖,曾在多项重大活动中担任手语翻译,拥有丰富的手语翻译经验。

 

【供稿:尹菱】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通知预告

公告|科学博物馆中秋假期展厅连续开放

       2024年中秋假期将至,为满足广大观众假日观展需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在中秋节假期(9月15-17日)正常开放,时间安排如下:即日起至9月22日(周日)连续开放,参观时间为9:00-16:30。校外观众进校报备请参照清华大学保卫部相关规定。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欢迎您的到来,预祝观众朋友们中秋节阖家团圆、万事胜意!       开放时间:9:00—16:30 团体预约: 010-62799883 010-62780628 fah@tsinghua.edu.cn 展厅地点: 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层 (人文楼位于学堂路东侧,文科图书馆与三教之间)  
通知预告

邀请函|欢迎组织新生参观科学博物馆

各院系: 2024级新生已如期而至,为更好地迎接新生,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诚挚邀请各院系组织新生参观科学博物馆。科博将为新生安排专场讲解,提供观展手册,提升新生的科学素养,培育爱国爱校情怀。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作为中国首家综合类收藏型研究性科学博物馆,当前展览包括: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 “继往开来,以‘核’兴邦——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60周年主题展” “珍品柜第九季”   科博展厅位于蒙民伟人文楼B2层,适宜开展各种党团活动、研学活动。科博不定期举行科学主题的文化活动,欢迎与我们联系参观展览或联合举办活动事宜。   联系电话:010-62799883(参观预约)、62780628(合作洽谈) 邮箱:fah@tsinghua.edu.cn 地址: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层 科学博物馆(筹) 2024年9月  
新闻报道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No.43回顾|前法国国立工艺博物馆馆长朱丽叶·拉乌尔-杜瓦尔深刻解读博物馆的创造性表达

面对世界各地博物馆机构的增长和多样化,博物馆专业人员如何提高他们的卓越性并保持他们的团结?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特别邀请到国际博物馆联盟欧洲副主席、前法国国立工艺博物馆馆长朱丽叶·拉乌尔-杜瓦尔(Juliette Raoul-Duval)作为第43期科博沙龙的主讲嘉宾,在5月17日下午为观众带来一场《博物馆专业人员:面对世界博物馆机构的发展和多样化,我们如何保持团结?》的线上讲座,科学博物馆特别邀请资深的法语翻译进行了中文同传。该讲座引领观众重新思考当下应该如何定义博物馆:职业道德、收藏、文化发展、公共陪伴、专业人员技能等等,并展示国际博物馆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为全球各地博物馆建立联系、提供相关信息和行动支持以及提升博物馆凝聚力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后王希言组织策划并主持活动,科学博物馆范爱红代表科博向拉乌尔-杜瓦尔女士表示诚挚的欢迎。   朱丽叶·拉乌尔-杜瓦尔从当今世界博物馆发多样态、多形式、复合模式的发展现状谈起,讲述了公众对博物馆的渴求不只表现在参观数量的激增,他们从被动的聆听者向参与角色的深层转变更能体现出博物馆发展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已经占据重要位置。其次,拉乌尔-杜瓦尔向中国观众详细讲述了世界范围的博物馆管理包括人员构成、经营模式、管理架构、收藏展示、观众服务、数字转型等方面的多样化发展。从现实反思本质,拉乌尔-杜瓦尔非常警醒地向观众抛出了到底“什么是博物馆”的最本源的课题,引导观众思考如何保持博物馆有别于音乐厅、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的独特性。作为博物馆博物馆协会公益机构的重要领导人,拉乌尔-杜瓦尔介绍了国际博协在博物馆技能培养、职业操守、博物馆交流、社会影响力、文化历史遗产保护等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与贡献。最后,拉乌尔-杜瓦尔从专业的角度以大量的案例回答了“什么是博物馆”“博物馆专业人员意味着什么”等核心问题。她讲到,2022 年国际博协在经过层层分析、研究、磋商,最终通过了“博物馆”的定义: “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向公众开放,具有可及性和包容性,博物馆促进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博物馆以符合道德且专业的方式进行运营和交流,并在社区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 博物馆“收藏与保护”的职能、非盈利的经营性质、“可及性、包容性、多样性、可持续性、社区参与、公信力”的社会职能以及博物馆人员的专业精神、职业道德被清晰而明确地得到重申。在讲座的结尾,拉乌尔-杜瓦尔对博物馆的包容性做了重要强调,她讲到,多语言主义正在倒退,对参与造成了影响,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对思想的多样性造成了影响,而思想的多样性只有在我们熟悉的语言中,才能得到有力的滋养和原创性的表达。如果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或许在翻译方面解决这个不足,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辩论,提出更多的概念,来丰富未来人工智能的翻译内容。拉乌尔-杜瓦尔引用《世界博物馆史》的作者 K. 波米安说的一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博物馆事业的一种信念: “博物馆的奇特之处在于其自相矛盾的性质:既无用又不可或缺。无用是因为它不能满足任何重要的基本需求,不可或缺是因为没有博物馆就无法想象现代社会”。 讲座结束后,线上观众就博物馆的话题与拉乌尔-杜瓦尔展开热烈而友好的交流。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法国博物馆系列讲座”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24年重力打造的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公共教育活动,今后科学博物馆还会邀请到法国重要博物馆的负责人、资深博物馆馆员、博物馆文化学者通过线上方式与观众交流互动。   【供稿:事业发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