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未来场馆的布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之中,其中“清华厅”常设展将展示清华大学理工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辉煌成就。为了群策群力办好展览,科学博物馆最近广泛征求校内院系和相关部门对“清华厅”布展大纲的意见,以便提升完善展览策划。
2025年5月26日上午,科学博物馆“清华厅”布展大纲座谈会在蒙民伟人文楼124会议室召开。本次座谈会由科学博物馆与离退休工作处联合举办,邀请我校老领导和各院系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针对“清华厅”常设展览的布展大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原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显章、韩景阳,原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原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原计算机系主任、计算机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周立柱,原化学系系主任、原图书馆馆长薛芳渝,原材料系党委书记冯庆玲,原精仪系党委书记王东生,原土木工程系党委副书记季如进,原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系主任张晓健,原核研院党委副书记林登彩,电机系离退休党支部书记丁青青等13位老领导、老专家应邀到会并发言。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科学史系副教授王哲然、刘年凯,综合办公室主任孟洁参会,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主持会议。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曲莎莎、党委离退休工作部副处长袁丽丽出席座谈会。
吴国盛首先对老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科学博物馆未来场馆的空间布局以及建设进展,详细阐述了“清华厅”的前后四版布展大纲,希望在此基础上听取建议继续完善展览策划。

吴国盛介绍科学博物馆未来场馆的空间布局以及建设进展
听取汇报后,老同志们纷纷发言,围绕展览理念、逻辑脉络、展示内容、展陈方式、布局平衡等方面献计献策,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展览素材和策展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建设科学博物馆非常重要,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举措,希望“清华厅”能够办出清华特色,融合清华历史、成就和人物,体现清华大学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表现清华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也面向社会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为清华师生和社会人士提供精神激励和科学文化服务。
胡显章高屋建瓴地指出,科学博物馆承担着系统地实事求是地梳理科学文化的责任,“清华厅”展览应体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两个结合”,展示清华大学与国家命运、人类文明发展的紧密联系,要以科学实物为本,还要强化清华校风、学风在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呈现以及清华人奋斗务实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从中西古今文理三汇通、大学科的文化自觉中展示出清华“兼和”的哲学思维引导。韩景阳提出要解决好历史脉络与科研成果、参与成果与自主成果、人物主线与成果主线、群星闪耀与重点突出的主次关系,同时强调突出展览的精神激励、科普教育和展陈效果。
张晓健综合前几版大纲的特点提出按照清华历史发展、重大成果展示、科技创新体验来进行展厅分区的布展思路;季如进则建议参考国家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大纲,展示清华大学的科技历程以及在其中发挥的巨大贡献;薛芳渝强调了展览的科普意义以及清华大学的育人本质;田芊强调“清华厅”的清华特色和清华科学发展历程的叙事研究,对如何利用好有限空间扩大展陈信息容量等问题给予有效建议;

老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老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离退休干部处副处长袁丽丽表示,老同志既是清华历史的亲历者、贡献者,又是历史的记录者,今天的座谈会很有成效,老同志的发言充满了对学校发展的深厚感情,为科学博物馆建设贡献了经验和智慧。
最后,吴国盛馆长对老领导、老同志的支持和建议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将尽快拿出更为优化的方案,精进布展工作,不辜负大家对科学博物馆建设的期盼。
本次面向老同志的座谈会圆满成功,加强了前辈们对科学博物馆建设的关注和了解,为清华厅布展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思路。
【撰稿:尹菱;摄影:孙德利;审核:范爱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