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Comments Off on 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9,2371Read

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Picture1

•藏品尺寸:长:330cm 宽:80cm 高:150cm
•材料质地:金属
•藏品年代:20世纪40年代
•藏品来源: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提供
•产地厂家:苏联

        本展品为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型号可能为PД-20,系苏联仿制德国的BMW-003喷气式发动机,推力为800kg,环形燃烧室,装于Миг-9喷气式战斗机(双发动机配置)。我国在1950年代初曾购买少量此种飞机,至1950年代后期,此种飞机在苏联和中国都退役了。我实验室从空军得到了退役的PД-20发动机,由能动系实验室人员解剖制成实体展示模型。
        BMW 003最初由德国勃兰登堡发动机厂(Bramo)研发,1940年首次运转。该发动机长3.565米、直径0.69米、重750公斤,装有7级轴流式压气机、环形燃烧室和一个单级涡轮,可在9500转/分钟时产生800公斤推力。二战后,前苏联用两台缴获的BMW003作为第一架喷气飞机米格-9的动力。苏军还从德国工厂得到BMW发动机的蓝图,在列宁格勒“红十月”工厂建设了BMW003 生产线,1947年开始批量生产RD20 。
        1956年,吴仲华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中国第一个燃气轮机专业,原有志于航空发动机的教学和研究。当时从空军获得了大量退役设备:包括喷气式发动机的整机和零部件、活塞式发动机整机、活塞式发动机上的废气涡轮增压器等。这些设备对实验室建设起了很大作用,例如V型活塞式发动机一直作为实验室风源的主要动力(称为“小风源”)。1957年,吴仲华教授主持的《燃气轮的研究》获第一次中国科学院奖金二等奖。
        燃气轮机专业建设初期除吴仲华先生是专家外,原来汽轮机方面的敦瑞堂先生等都没有燃气轮机方面的经验。上列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都是从头学起,年轻教师、实验员、实验室技工通力合作,还有学生参加,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得到很大锻炼。从而形成了一支坚强的实验室队伍,保障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例如喷气式航空发动机的解剖,就是实验室技工孙继、徐志毅和实验员、教师合作,到北京航空学院请教学习后独立完成的。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科技水平、科技工业基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该设备分为压气机、燃烧室和透平/涡轮。压气机分为动叶和静叶,通过旋转做功的方式以提高空气压力;燃烧室通过燃烧的方式将燃料化学能转化为燃气热能的装置;透平/涡轮分为动叶和静叶,通过动叶旋转的方式将功输出。
        这台残留的喷气发动机实体模型,不仅仍然可以继续作为教学观摩的教具,也是历史的承载物。它不仅记载了燃气轮机专业和实验室成长的历史,也反映了世界上喷气发动机的发展史。
        该设备目前支持本科生课程《先进燃气轮机的理论与实验技术》 《动力机械及工程基础》 《热力涡轮机装置》和研究生课程《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和应用》该航空发动机动叶部分已经固定,参观过程禁止旋转动叶;实验设备为金属材质,且压气机叶片较为锋利,参观过程禁止拥挤。

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Picture2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徕卡(Leica)正置荧光显微镜

•藏品尺寸:长:62cm 宽:38cm 高:51cm •材料质地:金属、玻璃 •藏品年代:2001年 •藏品来源: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捐赠 •产地厂家:德国,Leica         本藏品为徕卡显微系统2001年生产的Leica DMLB 正置荧光显微镜,型号为020-519-503,为生命科学学院捐赠,设备处协助捐赠,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最早接收的仪器之一。该仪器上标有“DEV”字样,为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 Biology)的简写。         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后进入激发态,而受到激发的原子或分子在去激发过程中再发射波长比激发光波长更长的光,这种再 发射的光称为荧光。生物体内有些物质有自发荧光,如叶绿素 或细胞壁的某些成分,受紫外线照射后发出荧光;生物体内大 部分物质本身不能发出荧光,但如果用特异性的荧光染料标记 后,经紫外线或其他波长的光照射后也可以发出荧光,这种荧 光可以被荧光显微镜捕获,并进行定量分析。因此,荧光显微 术就是基于荧光对这类物质进行研究的技术。荧光显微镜依 据观察物体大小及原理又可以分为多种。常用的有体式荧光 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等。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IBM个人电脑

•藏品尺寸:长:50cm 宽:50cm 高:40cm •材料质地:金属、塑料 •藏品年代:1983年 •藏品来源: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捐赠 •产地厂家:美国,IBM         自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之后,电子计算机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到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先后抛弃了电子管和晶体管,开始采用集成电路作为其主要部件。1970年,IBM公司首次在计算机中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启了第四代计算机的时代。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称之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开始采用Intel的CPU,使用Ms-DOS操作系统,成为民用个人电脑发展的里程碑。         本藏品为IBM PC的升级型号IBM PC/XT计算机,产于1983年。它采用与前代产品相同的Intel 8088 CPU,但其特点是拥有一个10M内置硬盘,这是内置硬盘首次成为个人电脑的标准配置。
新闻报道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参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2020年7月14日,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国学”读书群部分委员赴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举行线下交流会,围绕“国学的当代价值”主题互动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刘新成出席并讲话。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主持会议。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宋大涵、副主任丁伟、刘佳义、阎晓宏、刘晓冰(驻会),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戚建国,全国政协委员王震中、叶小文、王世明、刘宁、陈霞、张其成、孙来燕等参加会议。     委员们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百年器象”展厅中陈列的珍贵科学仪器文物,对清华理工学科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的辉煌成就有了深刻的直观感受。       撰文:沈萌 摄影:孙德利
百年器象筹备展展签信息

Micro-PIV系统

•藏品尺寸:长:32cm 宽:32cm 高:50cm •材料质地:金属、塑料、复合材料 •藏品年代:2005年 •藏品来源: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捐赠 •产地厂家:清华大学SMC气动技术中心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是20世纪末实验流体力学的重大成就之一。相对于过去的流体测速技术,PIV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在保证测量精度和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能给出平面全流场的瞬时速度矢量信息。经过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完善,已成为当前流体测量的主要工具之一。PIV 技术的原理,是在流体中添加示踪粒子,利用脉冲片光源照亮被测量的流动截面,用照相或摄像的方法记录粒子图像。         早在1985年,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SMC气动技术中心就在国内率先开展数字图像测速技术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研究,于1992年完成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及诊断技术”的科研任务,并不断发展更新技术。2005年,清华大学SMC气动技术中心为研究MEMS技术中的微流动,自主开发了micro-PIV 系统。         本藏品即2005年SMC气动技术中心开发的micro-PIV系统。系统由双 Yag 激光器、同步器、 荧光显微镜、CCD相机和数据采集系统组成,部件完整,功能完备,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捐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