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

新闻报道 参观动态Comments Off on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4,912Read

2021年9月2日下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通信研究所学术研讨会在科学博物馆成功举办。会议由电子系戴凌龙副教授主持,实验室12名硕博士研究生参会,原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电磁场专家冯正和教授特邀参会指导,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范爱红应邀参会并带领与会师生参观展览。

作为实验室本学期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当前信道容量已经逼近“香农极限”,即将触摸到通信理论上的天花板。未来如何突破局限,延展香农极限,需要引入新理论,开辟通信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试图探讨电磁场理论与通信理论的交叉,期冀通过头脑风暴式的研讨,碰撞出学术火花。

科学博物馆正在举办“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呈现了近200年的信息科技发展历程,与电磁场和通信密切相关。实验室将本次学术研讨会搬到科博举办,旨在从通信科技发展史中受到启发,跳出思维定式,激发创新灵感。

首先,与会师生集体参观“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由范爱红进行专业讲解。

然后由戴凌龙老师做题为“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从数学信道到物理信道”的开场报告。戴老师阐述了研讨会的主题背景,他回顾了从1873年麦克斯韦创建《电磁学理论》到1901年马可尼实现跨洋无线通信,再到1948年香农发表《通信的数学原理》的过程,指出电磁学理论是现代通信技术的基础,在香农极限逐渐逼近的形势下,21世纪如何从物理角度发掘无线通信的新维度?电磁学与信息论是否可能交叉发展形成电磁信息论?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1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2

随后,博士生万钟志超、朱结奥和张子健分别汇报了电磁学与信息论的交叉研究初步结果。题目分别为“Electromagnetic Information Theory: Upper and Lower Bounds On Rate For Finite-length Linear Antennas”和“Waveform Design for Electromagnetical Surface (ES)”。冯正和教授现场进行了电磁场理论方面的指导,大家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3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4

会后,师生们表示研讨会在科学博物馆召开效果特别好,形式特别,印象深刻。“光电之迹”展览内容引人入胜,大家被先驱们的科学热忱所感染,深感人类的未来开拓不尽,应该突破局限,沿着先驱们指引的方向前进。本次研讨会也是科学博物馆展览嵌入院系科研活动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5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6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7

 

撰稿:范爱红

“电磁信息论:香农与麦克斯韦的世纪之约”学术研讨会在科博举办-Picture8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筹)教职工赴故宫观展

2024年4月23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带队,系馆教职工一行二十余人赴故宫博物院参观“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展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现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和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展览精选约200件展品,多数收藏于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涵盖科学仪器、瓷器、绘画、书籍等多种类型。是难得一见的与科学类收藏相关的展览。 在故宫博物院筹展团队成员王宜若老师的介绍下,科学史系与科博教职工参观了位于文华殿展出的展览。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主要介绍了中法间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开端。第二单元是“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分为“礼品和定制”和“交汇与新创”两个章节。本单元展示了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清代宫廷收藏中出现了种类丰富的法国器物,既有两国交往的礼品,又有传教士的贡献,更有清宫向法国定制的物品。而第三单元为“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同样分为“收藏和改造”和“模仿与灵感”两个章节。其主要向参观者呈现了被法国王室成员和政要收藏的中国艺术品,并在展览中解析法国对中国进口物品的装饰和改造,以适应当地人的审美需求。 观展后,吴国盛教授就布展方式、藏品展示、科学器物收藏等问题与故宫博物馆院筹展团队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双方都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合作。 本次参观活动也是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首次联合举办团队建设活动,科学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与科学史系联体运行,科学博物馆不仅为科学史系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借助科学史系的学术资源,不断丰富和深化展览内容,让更多的公众能够领略到科学的魅力。这次活动不仅是系馆长期合作关系的一次深化,更是对未来更加紧密合作的一个美好展望。   撰稿:刘骁 摄影:孙德利,孟洁 审核:孟洁
新闻报道

张自强先生向我馆捐赠四通MS-2411型打字机

2024年4月20日,张自强先生向我馆捐赠一台1999年生产的四通MS-2411型打字机。四通MS-2411型打字机由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公司于1993年生产推出,是我国第一台符合ISO 10646《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的多国语种中外文打字机。 张自强先生曾担任四通公司工程师,全程参与了四通MS-2406中文打字机的研发,负责主机板的研发设计,获得四通集团开发一等奖。        延展阅读︱中文如何走进电子设备?专访四通打字机工程师张自强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馆校共建: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五一班师生走进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4月20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五一班师生三十余人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听取了一场生动有趣的博物馆讲座并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展览。这是科学博物馆根据北京市教育改革方针面向中小学开展的有关科学教育的馆校共建活动。   科学博物馆复原研究员杨智明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科学史上的伟大科学家》的科普讲座,他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展示,将一个个深奥的科学原理融入到科学家故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一个小时的讲座时间过得飞快。师生们均表示意犹未尽。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依次参观了科博的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他们认真观看了各种展品,感受了科技发展的历史变迁,深刻理解了科学的伟大意义。   通过这次别开生面的博物馆讲座、参观活动,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五一班师生们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的欲望。相信这次活动将成为他们学习生涯中宝贵的一课,开启他们对科学探索的新篇章。   (撰稿:孟洁   审核:范爱红)        
新闻报道

王瑛豪先生向科博捐赠四通MS-2410型打字机

2024年4月13日,王瑛豪先生向科学博物馆捐赠一台四通MS-2410型打字机。该台打字机生产于1996年,品相良好,至今仍可使用。 四通打字机是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公司在上世纪80-90年代生产的文字处理器。四通公司在1986年生产出第一代四通MS文字处理机MS-2400,1987年推出四通MS-2401型文字处理机,1990年推出四通MS-2406型中外文文字处理机。四通MS系列的打字机是我国办公领域从传统机械中文打字机向新兴PC迈进的关键一环。   (收藏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