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16:20:17Comments Off on 沙龙回顾 NO.19 | 柯内利乌斯·瓦雷的制图望远镜与十九世纪的“明箱” 1,718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 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2021年7月30日晚,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19期在线上举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蒋澈主持了本次沙龙。本期主讲人温心怡是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博士候选人。她的博士课题“早期现代医学实践中的征象学说”(惠康基金会博士奖学金)研究征象学说(doctrine of signatures)在16–17世纪德国和英国的炼金术、草药医学中的实践,同时关注这一学说在现当代的遗存和重新发明。在科学史研究之外,她同时研究艺术史家阿比·瓦尔堡,并曾在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研究新媒体艺术与理论。她同时也是公众号“科学史图书馆”的创始人。
这些带有描画功能的望远镜为十九世纪带来了一种“测绘视觉”。第一,测绘视觉是一种水平且聚焦的视觉效果。使用制图望远镜画出的风景画往往横向展开,焦点所在的建筑物等对象在画面中心,是全画最清晰的部分,其他背景和前景则较为简单,缺少肉眼观察可描绘出的非水平视角与丰富的前景。这种视觉效果虽然为一部分画家所诟病,但可以清晰呈现出距离测量的对象,便于计算。第二,测绘视觉带来的是一种结构性的再现,其核心并非”truth to nature”,而是”true perspective”。在用明箱和制图望远镜描画时,观测者一般只能描出观测物体的轮廓和透视关系,这使得物体的三维结构如建模一般被抽象出来,在山脉体块结构、运动的测绘中,这种视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制图望远镜以及各种明箱与望远镜的组合为摄影测量(photogrammetry)提供了关键的认识论,也是劳赛达日后发明这一技术的重要来源。将制图望远镜分布于一个地区、建筑物的各个角度进行绘图、观测,之后将不同角度的数据整合得出最终的数据,制出地图乃至三维模型,这种方法就是摄影测量的核心。在今天,我们用手机app、电脑软件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摄影测量,而这种技术的源头则是明箱提供的方法。最后她概述了一些近年来兴起的将图像操作化的理论方法。在“操作图像(operational image)”的概念下,照片、图像不被看作最终的目的,而是看作数据生产和进一步建模的工具。这一方面的进一步阅读文献可以参考科学史图书馆提供的文献目录《操作图像、技术图像、行动图像|馆藏书单》。https://mp.weixin.qq.com/s/rGkyaTGhH04wbSULTFmb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