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

新闻报道 光电之迹 展览动态Comments Off on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10,8131Read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1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1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2

展览“光电之迹”第二单元——香农时代

 

香农时代话香农

从“光电之迹”展览谈

香农的划时代贡献

            文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范爱红

  “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以下简称“光电之迹”)于2021年5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开幕,吸引了众多观众,受到一致好评。该展览聚焦近200年的信息科技发展历程,以40多位科学巨匠及其里程碑式的重要发明为线索,叙述了信息学科领域的发展脉络,通过人物手迹、实物展品、视频等方式进行立体化展示。名人手迹真品是该展览的特色和亮点,包括信札、手稿、便条、签名书、签名照片、股票凭证、名片等类型,策展人做了精心翻译与背景解读,给人一种见字如晤的亲切感和直面伟人的震撼力,也让展览散发出历史的余温和科学巨匠的人格魅力。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3

“光电之迹”展览现场

 

“光电之迹”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从摩尔斯到卢米埃尔兄弟”和“香农时代”。展览十分突出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1916-2001)在近代信息学科发展中的奠基地位,将其贡献提到划时代的高度。展厅入口处的展览人物导图中,香农位于中心节点。展览中“香农时代”的导语写道:香农开创性的论文建立起了我们现在所处的信息化时代背后的整个通信基础架构。对香农的个人介绍则是:美国数学家、电气工程师和密码学家,“信息熵”概念提出者,被誉为“信息论”之父。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4

香农亲笔签名藏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
1944年出版的《个人及其社会:
原始社会组织的心理动力学》,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但是,香农在中国公众中的知名度并不高,绝大多数非信息学科背景的观众从未听说过这位科学巨人。那么,香农究竟是怎样一位大神级别的科学家,他对信息学科有哪些杰出贡献?信息论对于当今信息社会又有怎样的重要意义?了解这些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电之迹”展览以及“香农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香农的杰出贡献

No.1 基于布尔逻辑的开关电路

1937年,21岁的香农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该论文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篇硕士论文。它将开关电路、布尔逻辑代数、二进制计算这些此前毫不相干的学科知识关联起来,我们今天所有数字电路设计最底层的数学原理都写在了这篇论文中。从此,通过布尔方程式按照一定步骤就可以设计出具有复杂逻辑关系的电路。半个多世纪前英国数学家乔治·布尔(George Boole,1815-1864)创建的布尔代数终于得到了实际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也因此有了数学和电路基础。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5

香农硕士毕业论文

 

No.2 信息论

1948年,32岁的香农在贝尔实验室内部科学刊物 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 发表论文《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标志一门新的学科──信息科学的诞生。

该论文在谷歌学术中已被引12.7万余次;在“Web of Science”平台迄今他引4.3万余次,施引文献来自电气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人工智能、数学、物理、统计学、环境等学科,近五年还出现了新增长,从一个侧面说明香农的信息论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力,为多个学科做出了奠基性理论贡献。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6

在贝尔实验室受聘期间,香农仍挤出时间进行研究(图片来自网络)

 

香农在这篇划时代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信道容量公式,即香农公式,后世几乎所有的现代通信理论都是基于香农公式展开的。

C=Blog₂(1+S/N) (bit/s) 该式通常称为香农公式。其中,C是信息传输速率的极限值,即信道容量;B是信道带宽,S是信号平均功率,N则是噪声平均功率。该公式给出了决定网速上限的两个因素——信道带宽与信噪比及其相互制约关系。

人们将香农关于无失真信源编码、有噪信道编码、有失真信源编码的理论论述并称为香农三大定律。香农三大定律奠定了信息传输和存储的理论基础,给信息技术研究指明了努力方向和极限边界。

 

No.3 信息的概念与度量

对于信息的本质概念,香农给出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信息的意义在于消除未知世界的不确定性。信息的最基本形式是某一事物的对与错,可用一个二进制单位来表示,香农将信息的度量单位命名为“比特”。他提出用“熵”来描述信源内部的不确定性,给出了信息熵的计算公式,解决了信息的计量问题。此外,香农对于信息冗余、信息编码、信息压缩、信息加密解密等信息科学领域的诸多基本概念也都给出了科学的解释。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7

“光电之迹”展览现场

 

香农的贡献意义

香农独自创立了比较完整的信息学科理论,即信息论,建立起信息时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息科学后来发展出很多学科分支与重要技术,都以信息论为理论基础。令人称奇的是,香农的信息论一经问世,便已形成了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显示出香农的超人智慧。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8

贝尔实验室的香农塑像(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获得过不胜枚举的荣誉和奖励,香农终生无缘诺贝尔奖,但他对人类的贡献远远超过一般的诺奖获得者。鉴于香农的卓越贡献,IEEE(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特别以他的名字设立了通信理论领域最高奖“香农奖”(the Claude E. Shannon Award),而首届获奖者正是香农本人。在贝尔实验室的大堂,有两尊半身塑像,一个是亚历山大·贝尔,另一个就是克劳德·香农。

有幸身处“香农时代”,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福利的同时,应该了解信息学科的发展历史,向以香农为代表的伟大先驱者们致敬,接过接力棒,继续前行。这正是“光电之迹”展览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吴军. 信息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2] 刘瑞挺. 香农:信息论及数字通信之父[J].计算机教育,2004(10):48-51.
[3] 罗世宏. 信息时代之父——纪念香农百岁诞辰[J].世界文化,2016(6):46-48.
[4] 崔光耀. 信息论的丰碑 密码学的鼻祖——写在克劳德·E·香农博士去世两周年之际[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02):77-78. 
撰稿 | 范爱红
责编|谷霖

读展|香农时代话香农——从展览“光电之迹”谈香农的划时代贡献-Picture9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3件藏品

2024年10月9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了3件藏品,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私合营中国钟表厂制造的三五牌座钟一座、1965年由协昌缝纫机厂制造的无敌牌缝纫机一架和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101厂制造的海燕牌收音机一台。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展览升级 |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焕新重启

2024年10月9日,全面升级的“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以下简称“百年器象”展览)在蒙民伟人文楼B207展厅向公众开放。自2019年首次亮相以来,该展览多次更新展品,成为清华大学展示科学文化、弘扬学术精神的重要窗口。此次升级对展品内容、展陈方式进行了优化,更为全面地展示了清华人科技报国的光辉历史和行健不息的奋斗历程。 全新升级的“百年器象”展览分为“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200号: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四大主题展区,汇集120余件/套展品,其中约60%的展品为首次展出,涵盖教学实验仪器、关键技术成果、前沿科研设备等多个方面。 为了营造更加沉浸、立体的参观氛围,此次展览在展厅空间和展陈形式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以确保参观路线更加流畅,空间布局层次更为分明,并结合丰富的图文说明、视频及场景化展示,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清华大学百余年来的科技探索之路。 进入新时代,清华大学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布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此,升级后的“百年器象”展览特别聚焦清华大学近年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了清华人服务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以激励新一代清华人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NO.46回顾|常伟:从“大八件”品简、精、灵、意的时间之美

2024年9月14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围绕展览“海外奇器”举办了总第46期清华科博沙龙活动,古董表收藏家常伟先生应邀以“中国市场表的收藏情结——以钟表史的视角重新发掘‘中国市场表’的魅力”为主题,向听众介绍中国市场表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钟表收藏中的独特地位。常伟先生不仅是日内瓦钟表大奖赛学会成员、澳门钟表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钟表专委会理事,还参与撰写了牛津大学《钟表通史》中的中国史部分,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收藏经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
新闻报道

新时代名校长研修成员探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9月30日,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的带领下,到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到访成员包含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言等在内的五十余位中小学校长。   在博物馆内,馆长吴国盛为到访的成员们作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专题报告,循序渐进地揭示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他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态度。通过他的介绍,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脉动和科学家不懈探索的精神。     讲座结束后,成员们在科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成员们仔细观看了博物馆内科学仪器、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等,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大,以及辉煌的发展历程。     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研修成员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访问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