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心怡从制图望远镜与明箱的原理、使用及认识论意义等方面,藉由绘图仪器的操作过程来揭示看待科学图像的新视角。
图片由主讲人温心怡提供
明箱(camera lucida)由科学家沃勒斯通(William Hyde Wollaston)于1807年发明,而制图望远镜(Graphic Telescope)是明箱的变体,由仪器制造商和风景画家柯内利乌斯·瓦雷(Cornelius Varley)改造而成,它既是一个望远镜,又是一个画图仪器。在十九世纪,人们用这些仪器观察和绘制大到彗星,小到植物和微生物的物体,也用于建筑测绘和风景水彩画绘制等。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明箱等绘图工具在科学图像叙事中处于边缘地位,历史学家通常认为摄影是十九世纪图像史的转折点,而将明箱等绘图工具视为摄影的前身,理解为机械复制图像的工具。
温心怡提出,在以摄影为中心的叙事以外,我们可以以另一种谱系来研究明箱、制图望远镜等机器,将绘图工具不仅视为生产图像的手段,而且视为将图像数据化、模型化的工具。
首先她介绍了这些仪器的光学原理和使用方法。以制图望远镜为例,使用时需要先将物镜对准观察物体,然后将眼睛对准目镜。目镜的上半部分是一面镜子,用于反射接收到的光;下半部分是一个孔,当眼睛靠近目镜时,由于视觉的重影效果,观察者就可以在纸上描绘出观测到的图像。明箱及其衍生出的绘图工具使得描画而非肉眼写生成为十九世纪勘测实践的核心。其次她介绍了如何使用明箱、制图望远镜,以及其他多种明箱与望远镜的组合仪器描摹图像与建模。在测绘时,观测者利用角宽度与纸上描画的图像实际大小的比,用三角函数估算望远镜到观测对象的距离,进而应用于军事行动等场景中。由于描画方法能让画家原样再现物体的远近、大小比例,因此许多著名测绘家如摄影测量的创始人劳赛达(Aime Laussedat)、建筑史家勒杜克(Viollet-le-Duc)等都青睐这些描画工具。
报告结束后,温心怡与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了三角测量法、透视法、地平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分享了科学史领域关于科学图像的代表性研究。
【本沙龙纪要由志愿者刘佳璇整理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