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新闻报道 合作交流Comments Off on “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3,346Read

2021年11月18日,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和清华科学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06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系主任吴国盛主持,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小淳、南台科技大学林聪益、中国科学院大学胡维佳、清华大学图书馆刘蔷等四位相关专家做主题发言。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华中科技大学科学史教授刘克明参加讨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十余位教职工参会。

吴国盛向大家介绍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全尺寸复原水运仪象台的构想以及科博的研究复原小组工作进展,希望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各位专家详解有关水运仪象台的研究成果并对清华科博的复原工作给予指导。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孙小淳以“传统与创新:论苏颂水运仪象台”为题做主题发言。孙小淳教授首先提出“天人合一”是水运仪象台的传统思想核心,水运仪象台的出现正是前人研究累积的结果,也是为了解决当时观测技术与历法理论矛盾的一项技术创新。随后,孙小淳教授阐述了中科院2012年8月复原1:3苏颂水运仪象台时的“固定斗方案”。他认为此次复原以“不翻斗设计”替代“翻斗设计”,不仅在机械原理上更为简单合理、系统更加稳定,而且与《新仪象法要》中的记载几乎完全吻合,也符合中国古代“权、衡、关、机”等控制论思想。

“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Picture1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孙小淳

 

南台科技大学工程机械学院特聘教授、古代机械研究中心主任林聪益在线参会,报告题目是“北宋水轮秤漏装置的复原研究”。林聪益教授围绕“思路与经历—水运仪象台的复原与转译”、“北宋水轮秤漏装置的复原研究”以及“结论—古机械复原与转译”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他从机械史研究到水运仪象台研究与复原的成长之路。第二部分讲述他在南台科技大学进行水运仪象台复原与教学的成果与经验。最后他与大家分享了复原设计的水运仪象台水轮秤漏装置的实验分析数据以及以水运仪象台为基础结合中西文化思想创意设计的“天圆地方”艺术装置。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胡维佳的报告题目是“水运仪象台复原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胡维佳教授在这一报告中围绕“水斗究竟翻不翻”、“水运仪象台成功运行过吗”“是做历史‘复原’,还是做现代‘最优解’”等问题进行论述。首先,胡维佳的观点是水斗的设计应该是翻斗的,对文献中出现9(+1)处的“夹”(夹、夹持、夹置)进行阐释,并举出关于受水壶可以相对枢轮运动的间接证据。同时,胡维佳教授还对各地的翻斗模型进行了概述。关于“水运仪象台是否成功运行过”这一问题提出以下几种看法进行论证:①考察水运仪象台的创制过程,未见水运仪象台的实际水运情况记载;②围绕水运仪象台的浑仪有过废存的争论;③《新仪象法要》“正本”与“别本”的比较表明水运仪象台的结构有过改进。他认为宋代制作的水运仪象台是一台“原型机”,处于不断地调试和改进中。最后,他提出了复原水运仪象台需要遵守的几点要求:①符合创造事物由简到繁的发展序列;②复原的器物有当时或稍后的技术原理的支持;③尽可能利用当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Picture2

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胡维佳

 

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刘蔷的报告题目为“《新仪象法要》版本与校勘”。报告围绕“《新仪象法要》的版本流传”、“四种主要传本的校勘分析”以及“关于水运仪象台的古文献记载”三部分进行论述。目前《新仪象法要》流传于世的几个版本分别为:①《四库全書》本;②台湾“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图书馆藏清乾隆抄本;③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清抄本④题名为《绍圣新仪象法要》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藏;⑤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仪象法纂》一卷。刘蔷对这五个版本的文字和图片进行考证比对并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新仪象法要》成书时间等问题的古文献记载进行了说明。

“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Picture3

清华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刘蔷

 

水运仪象台原件高12米,底座方长7米,用水做动力,集观测、演示、报时为一体,是中国北宋时期规模最庞大、耗资最大的国之重器。原件在北宋末年已经不存,但设计者苏颂留下了《新仪象法要》,记载了该仪器的制造方法。清华科博在筹建之初,便提出复原水运仪象台的规划,如今这个项目已经得到唐仲英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复原后的仪象台将作为镇馆之宝陈列在建成后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中央大厅。

报告结束后,参会老师和同学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例如:水运仪象台的原理和维护、该设备各种复原方案的优劣以及《新仪象法要》版本图片和文字的差异等等。会后,馆长吴国盛教授带领嘉宾参观了正在科博展出的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唐晓强团队复原的水运仪象台枢轮机构装置。

“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Picture4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馆长吴国盛教授带领嘉宾参观了正在科博展出的清华大学机械学院唐晓强团队复原的水运仪象台枢轮机构装置。

研讨会部分参会人员合影

 

【文字:孙正坤  摄影:孙德利】

“水运仪象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Picture5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新展讲解志愿者培训会成功举办

2024年3月9日,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新展讲解志愿者培训会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圆满举办,43位志愿者走进科博展厅,开启对新展讲解内容的学习。科博公教助理、“海外奇器”策展助理王玥涵主持培训会,“海外奇器”策展人王景,科博库房主管、“海外奇器”展品统筹刘佳妮担任本次培训会主讲人。科博馆长助理、志愿者总队负责人范爱红,科博讲解员贺懿斐也出席本场培训会。     首先,王景带领志愿者走进“海外奇器”展厅,对展览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并在会议室里为志愿者梳理了展览时代背景、策展理念以及参观动线框架,对展览中五个单元——“水陆交通”、“街头见闻”、“西人器用”、“博物致知”和“格致之学”的设计主线、主题内涵进行深度解读。刘佳妮从藏品维度深入剖析特色展品的背景知识、功能和历史意义,为志愿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学术视角。讲座结束后,志愿者在刘佳妮和王玥涵带领下再次来到“海外奇器”展厅重温展览内容,多视角体验这场惊艳的历史之旅。       本次培训会为志愿者们提供了充足的展览学术资料以及丰富的观展视角,激发了志愿者的学习热情,针对个别问题与培训团队积极互动,大家纷纷表示,一定继续积累展览相关素材、深入理解展览内涵、锤炼打磨讲解语言,以便更好地讲解展览、服务观众。       【供稿:王玥涵】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医院向我馆移交医学仪器

2024年3月26日,清华大学医院向我馆移交了四件医学仪器,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苏州医疗器械厂产的前连合喉镜和电支气管镜、80年代左右丹麦产的听力计,以及21世纪初的亚都超声波医用雾化器。感谢清华大学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曹敏丽、五官科主任刘英和综合办公室主任聂庆东在藏品征集及移交过程中的大力协助!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黄耀寰校友向我馆捐赠清华大学自制计算尺

近日,清华大学1970届精仪系毕业生黄耀寰校友向我馆捐赠了一支计算尺。这支珍贵的计算尺是清华大学加工生产的,黄耀寰校友1965年入学后购买,计算尺外盒上还留有黄耀寰校友当时做的记录。 黄耀寰校友曾回忆:“从离开清华的几十年间,这把小小的计算尺,一直陪伴着我。直到1980年我还在西藏波密县时,远在广东的爱人寄给我一个当时最先进的带函数计算等功能的电子计算器,这把计算尺仍被我作为纪念品珍藏着。在那个年代,用这把计算尺,帮我解决了工程量核算等不少问题。每当使用它、看到它,就会让我回忆起在美丽校园的许多往事和老师的教诲,及蒋南翔校长对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殷切嘱咐!也更加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母校校训!” 黄耀寰197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云南省临沧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工作,1979年3月被选派去西藏波密县计委工作,1982年返调广东省江门市,先后在市计量标准局、市质监局工作至退休。退休至今,仍然为全国各地各级各类实验室做质量管理和技术运作的培训辅导。     (供稿:刘年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