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

盲人节前,他们在清华园种下科学的种子

在第41个盲人节前夕,10月14日,北京市盲人学校30余名学生走进清华园,种下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他们走进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加了一场残障科技交流座谈会,共同探索科技在残障人士生活中的无限可能,以实际行动响应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的时代号召。 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志愿讲解员王燕斌的带领下,来访师生走进“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通过触摸和聆听,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科技的魅力。他们有的紧紧跟随讲解员听每一个文物的来历,有的用自己的双手感知科技的温度,感慨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参观结束后,北京市盲人学校一行与清华大学科学史系部分师生、科学博物馆馆员代表召开了残障科技交流座谈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介绍了近年来科学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以及他们致力于科技助残的项目。北京市盲人学校党委书记王小垂致辞,表示衷心感谢之余,表达了对科技与人文融合的期待,以及对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坚定支持。 线上展览“多元宇宙:残障、科技与共建未来”主要策展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后陈雪扬用一个个生动的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科技如何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加便捷、包容的生活环境,深受学生喜爱。现场互动踊跃,有的同学与陈博士在通感等无障碍理念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交流会如同一场研讨会,同学们的心里种下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委员、科学史系教授王巍做点评,他期待在未来能从科学史研究的角度为特殊教育学生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努力。   北京市盲人学校师生们结合在学校的学习和教学经历,分享了科技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未来科技发展的美好憧憬。提出了对科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建议与需求,体现了视障群体对科技发展的深度参与和积极贡献。   “今天很开心能来到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在这里摸到了许多以前没见过的东西,比如显微镜、双筒望远镜,也激发了我对科技的兴趣。”北京市盲人学校高一年级的程子淇表示,以前只在书本上了解过这些物品,没有什么概念,这次能一边听清华大学的老师讲解它们的历史,一边触摸这些物品,增长了很多知识。 高二年级的马明在参观后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准备回去之后继续查阅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今天能来到清华大学参加活动,非常激动、非常开心。在现场参观了许多历史瑰宝,有一些是之前在书本中了解到的,还有一些是第一次听说的,觉得非常有意思,让我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回去之后我要再查一查相关的资料。”   此次活动得到了中金公益基金会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供稿:北京市盲人学校;图片: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3件藏品

2024年10月9日,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裴胜利老师向我馆捐赠了3件藏品,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由公私合营中国钟表厂制造的三五牌座钟一座、1965年由协昌缝纫机厂制造的无敌牌缝纫机一架和20世纪80年代由上海101厂制造的海燕牌收音机一台。     【收藏部供稿】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展览升级 |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焕新重启

2024年10月9日,全面升级的“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以下简称“百年器象”展览)在蒙民伟人文楼B207展厅向公众开放。自2019年首次亮相以来,该展览多次更新展品,成为清华大学展示科学文化、弘扬学术精神的重要窗口。此次升级对展品内容、展陈方式进行了优化,更为全面地展示了清华人科技报国的光辉历史和行健不息的奋斗历程。 全新升级的“百年器象”展览分为“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200号:知难而进,众志成城”和“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四大主题展区,汇集120余件/套展品,其中约60%的展品为首次展出,涵盖教学实验仪器、关键技术成果、前沿科研设备等多个方面。 为了营造更加沉浸、立体的参观氛围,此次展览在展厅空间和展陈形式上进行了精心设计,以确保参观路线更加流畅,空间布局层次更为分明,并结合丰富的图文说明、视频及场景化展示,带领观众深入了解清华大学百余年来的科技探索之路。 进入新时代,清华大学积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布局,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为此,升级后的“百年器象”展览特别聚焦清华大学近年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了清华人服务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与担当,以激励新一代清华人积极参与到国家建设与科技发展的伟大事业中。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NO.46回顾|常伟:从“大八件”品简、精、灵、意的时间之美

2024年9月14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围绕展览“海外奇器”举办了总第46期清华科博沙龙活动,古董表收藏家常伟先生应邀以“中国市场表的收藏情结——以钟表史的视角重新发掘‘中国市场表’的魅力”为主题,向听众介绍中国市场表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钟表收藏中的独特地位。常伟先生不仅是日内瓦钟表大奖赛学会成员、澳门钟表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钟表专委会理事,还参与撰写了牛津大学《钟表通史》中的中国史部分,具有丰富的学术背景和收藏经验。本次讲座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新时代名校长研修成员探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9月30日,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计划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基地第八次集中研修活动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刘莉莉的带领下,到访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到访成员包含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方言等在内的五十余位中小学校长。   在博物馆内,馆长吴国盛为到访的成员们作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专题报告,循序渐进地揭示了科学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他指出,科学精神是一种追求真理、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精神态度。通过他的介绍,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学发展的脉动和科学家不懈探索的精神。     讲座结束后,成员们在科博讲解员的引领下,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成员们仔细观看了博物馆内科学仪器、历史文献和珍贵文物等,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进步的伟大,以及辉煌的发展历程。     此次访问不仅加深了研修成员对科学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这次访问的收获融入到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办公室供稿
阅读全文

公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招聘启事

招聘启事 因工作需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拟招聘非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名,具体要求如下: 岗位名称:展览总监 岗位职责: 1、负责博物馆展厅展览项目的策划与管理,及时制定、修订、协调展厅的档期计划; 2、根据展览申办情况不定期组织展览评审会,担任会议秘书,负责会议筹备、投票统计、要点记录和形成会议纪要; 3、协助主管领导制定、修订本馆年度展览工作计划及专项经费预算,协助规划经费支出计划、总结经费支出情况; 4、协助主管领导进行合作展览的沟通、谈判,落实展览合作细节,草拟或审核中英文展览合作协议、借展协议,完成协议签署程序; 5、统筹相关人员开展展览项目工作,规划项目总体进度,督促按计划完成,对工作成果进行把关; 6、统筹各项展览的行政报批工作,审核报批材料,解答上级主管单位质询,按要求提供补充材料(如需),确保相关手续流程高效推进; 7、负责部门各项展览业务委托合同的谈判、审核、签署、管理工作,确保业务委托的规范性、合同执行的有效性; 8、审核各项展览的展陈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及项目经费支出计划,预计每年3-5项; 9、负责根据馆内展览计划制定部门年度、季度、月度工作目标,制定部门预算、完成展览项目工作人员的部署和职责安排,定期组织部门工作例会,听取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明确下一步工作要点,督促各项工作按计划完成; 10、学习研究国内外科学博物馆展览行业规范及管理理念,结合学校相关规定及本馆实际情况,协助主管领导做好部门发展规划及展览工作机制的制定,完成人员管理、培训与考核,巩固并不断拓展展览业务资源; 11、主持展览筹备、实施相关规章制度以及流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定、落实工作。 次要职责: 1、统筹展览专用设备、材料、工具等物资的采购、管理与维护工作,审核采购需求及经费支出计划; 2、统筹部门设备库、工具库、临时展览周转库的日常管理工作; 3、统筹部门重要资料的整理、归档; 4、协助校内展览类合同的技术性条款审核工作。 招聘条件: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具备5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3年以上博物馆业务骨干经历。或: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8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5年以上博物馆业务骨干经历。具有丰富的展览业务资源和展览项目管理经验。 发布日期及有效期: 2024年10月8日,有效期至2024年10月15日 应聘方式:请应聘者将应聘材料于2024年10月1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至mengjie1029@mail.tsinghua.edu.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科学博物馆展览总监+姓名”。通过初选者将安排面试,未通过初选者不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 所需材料:个人作品、简历、学历学位证书及其它能证明本人能力的材料。  
阅读全文
新闻报道

燎原论坛“用科技守护健康”在科博成功举办

2024年9月28日下午两点,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与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清华大学科普文化节×新生创意大赛系列活动之“论道”——名家学子共话科技,本次论道以“用科技守护健康”为主题,邀请清华大学第42届“挑战杯”环保建设赛道特等奖团队“绿建清环”共话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科技前沿领域。   首先,论坛主持人向各位嘉宾和同学详细介绍了挑战杯赛事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来历、比赛形式、举办时间、活动意义等;并介绍了校科协燎原论坛的活动理念和开展情况,对本次论坛举办的背景也作了详细介绍。 随后,“绿建清环”团队围绕挑战杯项目“地铁系统中的新型旋风式磁性过滤器”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科研旅程。首先,赵怡婷为我们介绍了本次获奖项目的诞生历程。由大一学年的“磁性过滤器的优化设计研究”SRT项目作为引入,在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传统的织物过滤器存在着过滤效果差、能耗大、需要频繁更换滤网等缺点,由此发现本领域存在的壁垒,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提出了“旋风式磁性过滤器”的创新想法。其典型应用场景便是地铁站机房,用于过滤轨道散落的含铁颗粒物,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   接下来,郁哲轩同学为我们介绍了研究初期团队的心路历程。总体来讲是“从忐忑不安到上手实践到逐渐熟悉”,并表示绝大多数的科研都是边学边做,要以问题为导向,在研究中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再去专门学习。在过程中,寻求帮助是必要的。要多与导师、学长学姐交流,敢于提问、敢于试错,脚踏实地、推陈出新。此外,郁哲轩同学表示他最大的收获是在过程中掌握了本专业许多必需软件的使用。   赵宇扬同学畅谈了团队的研究思路——采用从理论推导,到模型设计,再到计算机模拟验证,最后是制作样机检测实际效果,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团队研究的模型迭代过程,从中可以感受到团队不断摸索、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   最后,由刘一尘同学为我们介绍了历经重重困难的样机制作环节。在理论上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实际实现过程中却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料的问题。从购买磁铁、到定制亚克力板、再到裁剪拼接、装配元件,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考虑许多额外的条件。例如,团队在亚克力板裁剪拼接过程中经过多次失败,查阅文献也无果,最后通过反复地实验观察,发现用常见胶水粘连的亚克力板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生破碎,产生“冰裂纹”,最后改用专用亚克力胶才得以解决问题。类似的情况还有对磁铁磁力预估偏差导致装置严重变形等问题。在刘一尘同学的生动讲述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科研工作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在团队成员分享后,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李晓锋作为该项目的指导老师为同学们分享了宝贵的关于本科生科研的几点建议。 首先是机遇与挑战,学生应深入了解本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李老师以建环专业为例,为我们讲述了此行业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包括我国的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重要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航空航天、极限环境下的作业、国防战略需求等等。李老师鼓励同学们将科研工作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相结合,以实现科研工作的真正价值。 此外,李老师讲述了如何选择研究方向,并提出了兴趣既重要又不重要的给人启发的观点。一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产生强大的内驱力,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课题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载体,通过课题研究有助于建立知识体系,激发学术兴趣,培养独立开展创新性科研工作的能力。做好一个项目,就要可以做好任何一个项目。第三点,“知”、“行”、“悟”。李老师指出博士五年的要求是一个“十字架结构”,既需要坚实宽广的专业基础,也需要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而人生五十年的要求则是“见识、学习、思维、情商”,作为清华科研人,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顶尖的研究、解决关键问题。 最后,现场的同学们针对科研入门阶段存在的困惑积极提问,与团队成员和李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提问内容包括科研收获、时间分配、高效沟通、阅读文献等多方面,为同学们的实际科研工作带来帮助。   论坛主题:用科技守护健康——“地铁系统中的新型旋风式磁性过滤器”科研经历分享 汇报人:“绿建清环”团队:刘一尘、赵怡婷、赵宇扬、郁哲轩 (均为清华大学未央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2022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李晓锋,清华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建筑环境检测中心副主任   【燎原论坛简介】 “燎原论坛”前身为“星火论坛”,由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是清华大学最有影响力的学术科普论坛之一。“燎原论坛”通过举办大型讲座和小型沙龙,点亮科技之光,探寻兴业之路,传播人文之声,服务广大同学。论坛现已成功举办各类活动一百五十余场,周光召、姚期智、施一公、薛其坤、James Watson、尤金·卡巴斯基、李开复、王小川等都曾在这里与同学们探讨自己的深刻见闻和拳拳心语。   【供稿:清华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