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

新闻报道 合作交流Comments Off on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171Read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及《论教育》一书精神,加深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规律的认识,学习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2024年10月17日下午,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党支部、人文硕42党支部、人文硕31党支部与核研院101室党支部联合举办“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主题党日活动,科学史系师生及科学博物馆馆员和志愿者近60人一道前往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核研院”)昌平科研基地(200号)。

学习活动从核研院观景台参观开始。全体人员登上核研院观景台,俯瞰“200”号基地全貌,认真聆听核研院101室党支部书记陈晓明讲述“200号”基地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一群平均年龄仅为23岁半的清华年轻人,在北京远郊的昌平县虎峪村荒原之上,建成了屏蔽试验反应堆,实现了“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诺言。正是在这片看上去并不起眼的土地上,我国真正意义上自主设计、建造并调试运行的第一座核反应堆落成且一次成功启动。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清华师生秉持“为民造福、为国争光、建堆报国、建堆育人”的精神,不辞辛苦、不计回报,为我国掌握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技术和我国核能事业的起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Picture1

观景台上所见“200号”基地

全体党员同志聆听核研院101室党支部书记陈晓明讲述“200”号基地的历史

全体党员同志聆听核研院101室党支部书记陈晓明讲述“200”号基地的历史

观景之后,来自四个党支部的全体党员与参会群众于核研院教学楼第五会议室开展集体学习,本次集体学习由核研院101室党支部书记陈晓明主持。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Picture2

集体学习

陈晓明主持集体学习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同志主讲党课“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范老师首先带领各位党员同志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在学习中强调,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们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当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事业提出的要求,正确处理好教育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来自教育行业的力量。随后,范老师带领各位党员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在重温之中联系实际问题,深化思想体会。最后,范老师结合相关视频,简要介绍《论教育》一书的基本内容,号召各位党员认真研读、学习。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Picture3

范爱红书记讲授党课

核研院老领导王革华研究员做“‘200号’的历史、现状及‘200号’精神”主题学习报告。王老师介绍,核研院的发展目标是“以核为主要特色,以核能和新能源为主要研究领域,跨学科、综合性、战略性的世界一流研究院”。核研院是校领导主动请缨、全院师生艰苦创业的产物,以爱国奉献、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初心。几十年来,核研院先后达成多项重要成就,包括1964年建成的我国首座自行设计并建造的反应堆、溶剂萃取法核燃料后处理研究、世界首座一体化自然循环5MW低温核供热实验堆、进军核能安全这个世界性难题并实现核能固有安全——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等。几十年间,核研院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核研院道路”,形成了“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在我国的核能发展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Picture4

王革华讲授主题学习

随后,与会师生就“200号”精神展开交流座谈。人文学院党委委员王巍老师、科学史系博士生杜明禹、科学博物馆志愿者王燕斌等在科研组织、核安全、科学传播等方面和核研院老师进行了交流,在座党员围绕参观核研院基地的感悟,并联系“两弹一星”精神进行了发言互动。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Picture5

党员代表交流发言

集体学习之后,各位党员在核研院老师的带领下参观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深入了解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的设计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它在固有安全领域的突破。核研院老师还为党员们介绍了其核心关键技术——耐高温全陶瓷包覆颗粒燃料元件。通过参观,各位党员更加具象化地体会到该实验堆在占据世界核能安全领域制高点上的意义,也学到了很多基本的核科学知识。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及《论教育》一书中的重要论述,使党员师生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意义,增强对“200号”精神的理解。通过本期主题党日活动,大家不仅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各位党员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们矢志科技强国的初心使命和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传统,以老一辈科学家为榜样,将“两弹一星”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教育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学习‘200号’光荣传统”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成功举办-Picture6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前合影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前合影

科博“百年器象”展厅的“200号”专区

 

撰稿:李鑫

审核:范爱红,陈晓明,刘骁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百年器象”新展志愿者讲解培训会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13日,清华大学“百年器象——科学仪器历史展”志愿者讲解培训在蒙民伟人文楼B206及展览现场成功举行。全新升级的“百年器象”展览分为四大主题展区:“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200号:知难而进,众志成城”,以及“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展览汇集了120余件/套展品,涵盖了从教学实验仪器到前沿科研设备的多个方面。 培训活动安排紧凑,议程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当日上午,志愿者们首先在“百年器象”展厅自由参观,亲自体验全新升级的展览内容。透过这次观展,志愿者们对展品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培训讲座打下了基础。接下来,在蒙民伟人文楼B206,王玥涵主持展览培训会,“百年器象”展品统筹刘佳妮详细解读了展览的大纲和展品介绍,涵盖了展品的历史背景、科技意义及其在清华大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刘佳妮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志愿者对展品内涵的理解,也为他们今后的讲解工作提供了实用的知识储备。随后,范爱红老师对“百年器象”展览重新布展的背景与提升,以及该展览将作为未来科博永久馆舍常设展“清华厅”的基础进行了介绍。最后,科博讲解员贺懿斐为志愿者进行导览示范,科博各馆员也在展厅中与志愿者们进行互动交流。志愿者们由此充实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为展览的顺利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期待志愿者们在未来的讲解过程中为观众带来更深刻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参观体验。
新闻报道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陈维成一行来科博参观交流

10月21日,北京市科协副主席陈维成一行30余人莅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参观交流,同行人员有北京市科协宣传文化部部长高博、副部长王晋、二级调研员李磊,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付萌萌、副主任周亚光。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党支部书记范爱红、媒体总监尹菱、公教馆员王玥涵参加接待。 北京市科协一行首先参观了科博展览。陈维成副主席在吴国盛馆长的引领下参观了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 随后,陈维成等北京市科协领导与吴国盛等科博人员在人文楼B206进行座谈交流,主要讨论在科学文化、科学史、科学人物方面的合作事宜。陈维成副主席就如何对科学史上的著名人物进行解读,做成科学传播精品,听取吴国盛馆长的见解,双方进行了深入交流。 吴国盛对北京市科协领导一行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并结合“高山科学经典”的科普品牌项目,介绍了科学经典内容的策划、执行、传播过程,以及在社会中产生的影响力。他强调了资金、人力、精力等条件的重要性,也指出了寻找科普传播主讲人以及受众认知参差的难点。吴国盛特别说明,“高山科学经典”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密集式传播的目标,但是经典内容常读常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要深化,不仅围绕经典读本导读,还要结合作者、时代背景、对当下的意义等通过导读、对谈、读书会、答疑会甚至展览、表演等多艺术形式进行全面地展现,在慢读、细读中达到教育化人的目的。面对当前科普内容同质化、低端化的倾向,吴国盛再次重申,科普是全民性质的科学普及教育,科学家群体也是科普对象,不应该单纯停留在学生阶段,局限在了解科学原理、科学家故事,而是要从历史系统中溯源,立足当下意义,引发哲思,启迪智慧,造就科学创新的土壤。 科协高鹏介绍了目前北京市科协正在做的经典科普项目,包括“科学元典名篇赏读沙龙”、科学大家人物系列、“科学之美”的科学影像系列等。陈维成也表达了科普传播者必须持有的长期心态和扎实务实的工作作风等观点,这样才能让经典内容真正沉淀下来,服务好社会的广大受众。 吴国盛非常认同北京市科协正在实施的科普项目,呼吁北京市科协可以集结像李永乐、严伯钧等科普自媒体博主,加入到科普大军,培养起一批爱科学、爱读书、爱讨论的科学粉丝,营造一种活跃、丰厚的学术氛围,加大媒体的传播音量。他建议将科学博物馆作为其中的传播阵地,通过对科学仪器的解读唤起受众对科学发展历史的深切感受,共同将科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潘旭辉老师向我馆捐赠抽印本论文

2024年10月30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部潘旭辉老师向我馆捐赠了的两件论文资料,分别是刘仙洲1958年发表的《王徵与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论文(抽印本)、刘仙洲与王旭蕴于1959年共同发表的《中国古代对于齿轮系的高度应用》论文(抽印本)。 刘仙洲(1890–1975),毕业于香港大学工学院机械学系,历任北洋大学校长(1924-1928),东北大学教授(1928–1931),唐山交通大学教授(1931–1932),清华大学教授(1932–1975)、副校长(1947–1975),创建了清华工学院和机械工程系,是中国机械工程学科开创者,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开创者。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馆长论道——高校博物馆业务交流会”(第五场)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成功举办

为了加强高校博物馆之间的业务交流,提升高校博物馆的服务能力,由北京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主办,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承办的“馆长论道——高校博物馆业务交流会”(第五场)于10月24日(周四)下午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06举办。会议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