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博沙龙预告NO.33|萨日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

通知预告 科博沙龙Comments Off on 科博沙龙预告NO.33|萨日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746Read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  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科博沙龙预告NO.33|萨日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Picture1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33期

题  目: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

主讲人:

萨日娜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  间:

2023年6月16日14:30-16:00

地  点: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蒙民伟人文楼B206)

主办方: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

科博沙龙预告NO.33|萨日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Picture2

视频号直播二维码

科博沙龙预告NO.33|萨日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Picture3

搜狐视频直播二维码

 

主讲人简介

科博沙龙预告NO.33|萨日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Picture4

主讲人:萨日娜

 

萨日娜,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博士,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曾为日本JSPS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日本京都大学客座教授,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访问学者。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史、中日科技文化交流(包括数学史、计量史、天文学史和医学史等)。

科博沙龙预告NO.33|萨日娜: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东亚科技与器物—戥子秤与银秤为例-Picture5

戥子秤与银秤

内容简介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指出“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宋朝时期的诸多发明创新彰显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宋代发明的一些器物也曾流传海外,推动了周边国家和地区传统科技的发展。刘承珪(949-1012)发明的戥子秤,曾为宋代度量衡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使用时间跨越宋元明清,直到1994年才退出历史舞台。戥子秤在16—17世纪传入日本,成为江户至明治时期日本的传统衡器。对比戥子秤和银秤,一方面可以了解中日传统计量文化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可揭示中国传统科技文明对亚洲近邻国家和地区的深远影响。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通知预告

公告 | 科学博物馆五一假期展厅安排

  2024年“五一”假期将至,为满足广大观众假日观展需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开放时间安排如下: 4月30日至5月5日展厅正常开放。校外观众可通过清华大学“行在清华”APP预约进校。 开放时间:9:00—16:30 团体预约:010-62799883、010-62780628 fah@tsinghua.edu.cn 展厅地点: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位于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层(人文楼位于学堂路东侧,文科图书馆与三教之间) 年度大展“海外奇器”正在展出, 欢迎广大师生带上家人、好友来科博看展!
科博沙龙

沙龙回顾NO.41 | 姜虹讲座《戴珍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观鸟史》在科博举行

    4月19日,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大学科技哲学博士姜虹受邀来到科博为观众讲授《戴珍与20世纪上半叶中国观鸟史》。本次第41期科博沙龙活动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博士后张晓天主持,校内外三十余位观众聆听了讲座。   20世纪初,成都和上海等地开启了中国的观鸟历史。美国人戴珍(Jane B. Dye)与丈夫戴谦和任教和生活于华西协合大学,在成都及其周边地区观察鸟类三十余年。姜虹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中了解到这一段历史,并开始了文本和实物的研究。20世纪初,随着在自然环境中观察鸟类作为一项大众爱好和科学活动逐渐发展起来,戴珍将这一项活动延展到中国,从四川的城墙、钟楼、山坡等地通过望远镜俯视观察鸟类行为。当时的中国鸟类研究主要依靠标本收集,戴珍具有便利的收集条件,但她拒绝加入收集队伍,她坚信野外观察也是有效的研究方式。她将观鸟当成习惯,细致地记录、描述和鉴定鸟种、分析习性和行为、发表鸟类文章、举办讲座等,并潜移默化影响了周围的人。戴珍在回忆与Beck女士到雅安观鸟时写道,“我们度过愉快的观鸟时光。她研究鸟类已经几年了,我们比较彼此的鸟类笔记。她说自己主要参考的资料还是前几年我在《华西教会新闻》上发表的每月观鸟笔记。我在雅安最后那几天,我们每天都徒步、观鸟……见到了差不多40种鸟。”   讲座中,姜虹从戴珍与先生戴谦和在中国的从教经历讲起,讲述了博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20世纪中叶被遗忘的一段观鸟历史以及女性在其中的贡献与影响力。戴珍的观鸟实践延续了维多利亚博物学文化的潮流,顺应了奥杜邦运动呼吁的鸟类保护,也反映了当时业余观鸟活动与职业鸟类学之间的张力。戴珍在1930年给朋友的书信中写道:“《上海鸟类》是写给那些想在鸟类栖息地观察它们的人,而不是那些靠博物馆标本研究鸟类的人。从这点上讲,它比我其他所有鸟书都更适合我。当然,里面只有一部分鸟类和四川的鸟类相同。” 在博物学复兴的今天,戴珍以观鸟先驱的身份浮出水面,已经成为成都鸟类博物学的一张名片。姜虹在讲座中还谈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因为女性在观鸟中一直处在助手、配角的地位,且并未融入鸟类研究的共同体中,因而像戴珍一样的女性常常被忽略。后来,有人评价戴珍:“她的文章彰显了她的勇气,将鼓舞有志之士行动起来,把知识分享给他人。如果全中国爱鸟之人都能以成都为榜样,关于鸟类的科学知识很快就会丰富起来。”   讲座后,主持人张晓天就讲座内容以及科学传播、读书等话题与姜虹展开深入对谈,现场观众也纷纷互动交流,场面十分热烈。   【撰稿:伊墨 ;摄影:曹飞红】
通知预告

公告 |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招聘博士后2名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正在筹建之中,现依托科学史系科学技术史博士后流动站招收2名博士后,以组建学术攻关团队。 所需专业:科学技术史 合作导师:吴国盛 研究领域:中外科学仪器史;中国近现代科学史。 一、拟从事研究内容或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之(一):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史研究与复原,子课题包括但不限于:清华30年代物理实验室研究与复原,清华30年代化学实验室研究与复原,清华30年代生物实验室研究与复原,清华30年代工科实验室研究与复原,清华80年代教学实验室研究与复原等。 研究课题之(二):西方科学仪器史研究与复制,子课题包括但不限于:古希腊的技术发明研究与复原,西方天文仪器研究与复原,机械钟表史研究与复原,西方计算工具史研究与复原,蒸汽动力设备研究与复原,电磁学仪器与电气设备研究与复原等。 研究课题之(三):中国古代技术发明研究与复制,子课题包括但不限于:中国天文仪器研究与复原,苏颂水运仪象台研究与复原,《天工开物》研究与相关器械复制等。 二、资格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的年限一般不超过3年。 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等专业已获得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者优先。 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进取的精神。 具有较强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工资待遇: 薪资、保险等按照国家和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法执行。 可申请清华博士后公寓或享受住房补贴。 解决子女入园、入学。 推荐申请各类博士后支持计划,包括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士后引进项目、清华大学“水木学者”支持计划等。具体信息请查询清华大学博士后官网: http://postdoctor.tsinghua.edu.cn/ 四、申请材料: 本人简历。 学术成果材料,包括发表论文及收录情况、获奖情况、主要负责和参与课题情况等。 3.截止时间:2024年7月31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孟老师 电话:13811411277 邮箱:mengjie1029@tsinghua.edu.cn 申请材料请发至联系人邮箱   【供稿: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