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博物馆(筹)召开2023年度党政领导班子述职及民主测评会

新闻报道Comments Off on 科学博物馆(筹)召开2023年度党政领导班子述职及民主测评会410Read

1月9日上午,科学博物馆(筹)(下称“科博”)召开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述职及民主测评会,会议由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主持,人文学院党委委员王巍及科博教职工25人参加了会议。

科学博物馆(筹)召开2023年度党政领导班子述职及民主测评会-Picture1

吴国盛述职

左为范爱红主持述职大会;右为王巍主持民主测评

 

馆长吴国盛代表科博行政班子述职。他重点围绕教职工思政建设、职工队伍建设、筹办展览情况、藏品征集、学术交流、支持学校人才培养、筹款进展、公共教育等方面,汇报了2023年度科博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与存在的挑战。他表示,2023年科博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是鼓舞人心的,但是未来的工作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希望科博教职在工作中能不断提升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推动科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贡献力量与智慧。

科学博物馆(筹)召开2023年度党政领导班子述职及民主测评会-Picture2

会议现场

 

述职结束后,参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及成员本年度履职情况进行了民主测评,王巍主持了民主测评环节。

 

【供稿:孟洁;摄影:孙德利】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NO.40回顾 | 宋念申:西方古地图与世界想象

2024年4月12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在人文楼B206举办科博沙龙,此次讲座邀请到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历史系教授宋念申,报告的主题是“美洲之前的亚洲——西方古地图与世界想象”,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骁与之对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王景主持本次活动。       宋念申教授首先指出东亚不断向西眺望,欧洲不断向东眺望是人类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双向交流过程。正是这种相互的探索,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现代社会的起源,“发现美洲”是欧洲人“寻路亚洲”的结果。接着,宋老师通过几幅代表性的古地图,解析欧洲人对于东方世界的想象与探寻,并详细介绍了其中两个重要的地图传统:T-O图和海图。 T-O图,或称“依西多禄地图”,是中世纪Mappa mundi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去示意整个世界。8世纪《启示录注释》中的贝亚图斯图便是T-O图的典型代表,融合了宗教、历史和地理等元素,展现了当时欧洲主流的东方认知。宋老师指出,中世纪地图将地理信息与宗教想象相结合,反映出“人居世界”的地理观,这意味着在球形大地上人类可以居住的世界(亚细亚、欧罗巴、利比亚)只是其中一部分,在人居世界之外,还有人迹不可至的蛮荒世界,充满了蛮族或者鬼怪。这一时期欧洲视角下的东方形象混杂着伊甸园、蛮族和约翰长老,这种想象直到14世纪才慢慢被实际旅行经验所取代。《马可·波罗游记》主导了东方想象的更新,使得宗教崇拜让位于对财富的憧憬。1459年的毛罗世界地图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T-O图的“三分天下”结构,但其写实、记录的色彩要远大于宗教色彩。关于海图,宋老师指出这些地图是近海航海需求的产物,通常更注重图标与装饰,而非实际使用。他随后详细讲解了加泰罗尼亚地图集,这一图集记录了罗盘玫瑰的诞生,体现了《圣经》与航海传统的融合,展现了14世纪欧洲对于东亚和中国的标准认知。图集中海怪(Sea Monsters)的出现则反映了欧洲人对未知生物的想象,同时也反映了对于艺术性和财富的炫耀。        接下来,宋念申老师介绍欧洲世界地理想象的一次重要变革——15世纪人们重新发现托勒密《地理学》,重新构想三维地球空间,这一过程产生了经纬度概念和新投影方式。1493年,日耳曼人哈特曼·舍德尔出版《纽伦堡编年史》,采用古藤堡印刷术,将圣经传统与托勒密传统结合,展示了前哥伦布时代的不同传统相融合的地理观。 在报告结语中,宋老师指出,在“寻路亚洲”的强烈冲动下,哥伦布误打误撞“发现美洲”,是早期全球化的起点,也是现代世界的一个元点。对“海外”物质、文化、商业的需求, 是促使“现代”形成的原动力,而19、20世纪随殖民主义到来的“西学东渐”,则可以看作是数百年以来现代东西交流的延续。 随后的对谈环节中,刘骁老师就本次讲座内容与清华科学博物馆新展“海外奇器”的关系做了介绍,讨论到地图和仪器都是物质文化的载体,是人为主观塑造空间的产物,传递的知识多涉及到选择性。宋念申老师赞同这一说法,并通过地图学术语“projection”(投影)进一步阐释制图人主动选择绘图要素,所有地图作品都是制图者把自己的理念投射到对象上。 讲座最后,宋老师就中西方地图共通性、想象与科学的融合、时间与空间在地图绘制中的结合等内容与在场师生和线上观众展开深入问答交流。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受邀参展2024年北京高校博物馆文创作品巡展

2024年4月24日上午,由北京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北京高校博物馆联盟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承办,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策展的“文心独运——2024年北京高校博物馆文创作品巡展”首展开幕仪式在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隆重举行。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公共教育助理王玥涵出席开幕式。 “文心独运——2024年北京高校博物馆文创作品巡展”,由北京高校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北京高校博物馆联合主办,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承办,北京各高校博物馆积极参与组织、论证、设计、实施的年度巡展活动。巡展集中展示了北京13家高校博物馆的369余件优秀文创作品,这些文创作品既展现了各馆馆藏特色、学科优势和文化底蕴,也充分展示了高校博物馆的文心、创意,通过巡展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把发首都高校博物馆文物、文化创新发展的生机和活动,也让高校文博、文化真正在校园、在社区、在城市活起来。发挥高校博物馆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大学精神中的重要作用,凸显首都高校文博人担当、奉献、进取、创新的精神风貌。 清华大学博物馆受“文心独运——2024年北京高校博物馆文创作品巡展”展览主办方之邀参展,展出科博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系列,不仅展示了科学博物馆的文化魅力,更是对科学知识的生动诠释和普及。本次参展的文创产品包括纸质星盘天文教具、科博展览主题杜邦纸包、科博文创口罩,以及馆藏科学仪器明信片。 “2024年北京高校博物馆文创作品巡展”首展在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展厅展出,展期从2024年4月24日至5月8日结束,为期两周。后续还将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园林博物馆等各博物馆进行展出。   (撰稿:王玥涵   审核:范爱红)
新闻报道

文创上新|新推出清华科博基础款笔记本

在清华大学校庆 113 周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庆 6 周年之际,科博推出全新文创产品 —— 清华科博基础款笔记本。 笔记本封皮采用皮质材料制作,质感细腻,手感舒适,视觉设计上融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标志、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永久馆舍外观;内页洁白如玉,书写润滑,嵌入馆藏经典科学藏品形象与科学引言,让使用者在记录生活点滴的同时,感受清华科博的精彩与魅力。   【供稿:王玥涵】
新闻报道

廖妍雯同学向我馆捐赠倪以信教授相关资料

2024年5月6日,清华大学历史系廖妍雯同学向我馆捐赠了倪以信教授的部分学习、工作及生活资料,其中包括倪以信教授的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电力系统故障暂态全过程数字仿真》、若干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等。 倪以信教授1946年10月27日生于上海,中学就读于上海市女三中,1963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于1968年、1981年和1983年分别获清华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清华大学培养的第一位女博士,也是全国首位工学女博士。倪以信教授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清华-港大深圳电力系统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倪以信教授是著名的电气工程科学家和教育家,曾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对我国电力系统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收藏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