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

新闻报道 科博沙龙Comments Off on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3,658Read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1

2021年4月9日晚,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第16期线上举办。本期主讲人是钟珞筠博士,她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博物馆学,专业方向为博物馆教育与观众研究。她目前担任伦敦科学博物馆博士后研究员,曾参与多个博物馆研究项目,对博物馆教育和观众调研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陆伊骊老师主持了本次沙龙。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2

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五大博物馆 (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钟博士首先介绍了伦敦科学博物馆的概况,包括发展历程、馆藏、使命和主要策略等。伦敦科学博物馆是欧洲著名的大型科学博物馆,也是人类科技成就的见证者。其前身是1857年建立的南肯辛顿博物馆,后来分化为维多利亚和艾尔伯特博物馆和现今的科学博物馆,分别展出艺术类藏品和科学类藏品。目前伦敦科学博物馆馆藏展品超过35万件,主要分为医疗、科学、技术三大类型。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3

伦敦科学博物馆部分藏品,分别是航天服、差分机复原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钟表机械、人体经脉运行模型(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伦敦科学博物馆隶属于英国科学博物馆集团,其下还有另外四座博物馆,分别是国家铁路博物馆(约克)、科学与工业博物馆(曼彻斯特)、国家科学与媒体博物馆(布拉德福德)和机动铁路博物馆(希尔登)。科学博物馆集团每年接待超过500万名游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博物馆集团。科学博物馆希望通过探索科学、技术、工业发展,力求打造一个具科学素养的社会,并启发下一代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4

(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接下来,钟博士详细介绍了伦敦科学博物馆的教育理念和成果。钟博士认为,对科学博物馆而言,“学习”的定义是非常广泛的,不仅是指科学技术知识的学习,更是发展观众的科学理解能力,培养科学意识,肯定科学价值,产生科学情感,进而通过“学习”提升改变社会的动力。

基于对“学习”的定义,钟博士介绍了几种增进“学习”的策略,如主动出击、合作、创新、领导等。钟博士还向大家展示了科学博物馆的一些教育成果。首先是在线学习产品和数字资源,它们以馆藏介绍为主,适配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助力于英国的科学教育。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5

科学博物馆的在线学习资源 (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其次是科学博物馆学院的成立,其提供科学传播经验培训服务,使科学博物馆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法在领域内处于领导地位。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6

“科学资本”背包(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是“科学资本(Science Capital)”概念的引入。“科学资本”源自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念,由科学博物馆和伦敦大学、伦敦国王学院两个学校合作发展而来。不同的观众有着不同的兴趣、信仰、价值观、背景知识,他们的“科学资本”就像是一个个背包,里面装有人们对科学的了解、看法、接触程度。凡是有助于促进科学参与、支持科学发展的所有才能、态度、资源、资格、实践和社会关系等都是科学资本,它和文化资本类似,都需要慢慢地养成。透过“科学资本”的概念,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科学博物馆的受众,从而更好地设计教育资源、规划展览。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7

使用学习手册和不使用学习手册的 观众调研对比(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钟博士认为,观众调研的应用范围很广泛,既可针对展览,也可用于评估学习产品和教育资源。对展览而言,观众调研可应用于展览前、中、后的各个环节,开展前调研可了解观众兴趣点从而助力展览设计,开展后调研可评估观众对展览的吸收程度和展览影响力。观众调研分为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定量调研主要是问卷调查,定性调研有访问、观察、焦点小组等形式。基于不同的调研需求可适用不同的调研方法,钟博士通过几个案例对这些调研方法作了形象的介绍。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8

展厅观察模型 (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2015年,伴随着科学博物馆集团的成立,科学博物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观众调研,将科学博物馆的受众分为八大类别,以助力五大馆的后续工作。钟博士重点为大家介绍了前三大类:第一类是狂热的文化消费者,对文化艺术非常热衷,约占观众群的13%;第二类观众不仅热忱科学,而且乐于分享,喜欢带着朋友、家人来科学博物馆,约占观众群的30%-35%;第三类是对潮流非常敏感的观众,约占观众群的10%,他们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非常适合“夜间开馆”等新潮活动。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9

科学博物馆的八类观众 (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最后,钟博士以其参与的“时间、文化与民族特征:中英联合开展历史研究、共同提升访客体验”研究项目为例,分享其观众调研成果。该研究项目基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世纪英国钟表及自动机械展览。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10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18世纪英国钟表 及自动机械展览展出的自鸣钟(图片来自网络)

 

据钟博士介绍,该研究项目的观众调研在香港科学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伦敦科学博物馆三地开展,通过焦点小组和拦截采访两种形式对博物馆访客、志愿者、钟表收藏家、策展人等不同对象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观众调研,博物馆可以分析中英博物馆访客如何探索、了解钟表机械以及深入研究钟表机械对中英两国社会、文化及技术所形成的影响。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11

焦点小组(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拦截采访(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钟博士针对调研结果分享了她的三点观察:

不同的钟表文化背景使得中英观众对展览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不同。在中国,送钟被视为不吉利,展览中的钟更多是皇帝财富的展示。所以,人们的关注点在于皇帝的珍宝;而在英国,观众则是对一位知名的制钟匠詹姆斯·考克斯(James Cox)的故事更感兴趣。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12

观众反馈(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展览场馆、钟表故事中的人物元素、钟表运转等都会对观众理解钟表有很大影响。与其他艺术性博物馆不同,观众来到科学博物馆,自然对展品的科学性有一定期待,如希望了解钟表的机械运作原理等。钟表背后蕴含皇帝、钟表匠、修复师等多种人物的故事,这些都是观众的兴趣点,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中的修复师王津的故事就吸引了大量观众。钟表运转演示能增强与观众互动,并加深观众对钟表运作的理解。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13

观众反馈(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数字资源可助力于钟表演示及其故事的延伸,帮助志愿者作展览解说,加深观众对钟表的理解,提高展品吸引力。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14

观众反馈(图片来自钟博士讲解PPT截屏)

 

最后,钟博士对展览观众分类问题作了补充介绍。在英国,文化消费者的观众分类已十分普遍。科学博物馆将观众梳理为八大分类,其目的在于了解观众,从而更好地设计展览和服务观众。目前,科学博物馆集团的五个馆共用着这一套分类。但是观众分类需要大量的样本,科学博物馆的观众分类就收集了3000多份问卷,因此小规模的展览一般没有必要作很详细的分类。此外,跨国、跨文化展览的观众分类会更加复杂,未来将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

 

 

“清华科学博物馆沙龙”是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及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办的学术交流活动。自2019年9月初始,不定期邀请海内外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主题涉及科学仪器、科学展品、科学博物馆建设与展览等多个相关领域。

 

责编|伊   墨

文字|刘波阳

海报|麻嘉沛

沙龙回顾NO.16 | 钟珞筠:从伦敦科学博物馆看博物馆教育与观众体验-Picture15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已复制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