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

新闻报道 光电之迹 展览动态Comments Off on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4,377Read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

 

编前话

“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49件信息科学发展脉络中具有里程碑式人物的手迹展品,包含便条、信笺、书信、签名照等多种形式。这些平易近人的手迹展现了科学家们作为“人"的温情与智慧,为观众提供一次以人文的视角解读科学的机会。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2

“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现场

 

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手迹收藏家程昊特别为大家梳理了手迹收藏发展脉络,引导大家了解展品背后的更多意义。

 

手迹

——有温度的私历史

文/程昊

 

5月18日开幕的“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首次将科技发展史和名人手迹相结合,集科普性和人文性于一身。不仅线性呈现了信息技术在驱动社会发展、改变生活方式的演进历程,还透过难得一见的手迹载体折射出先驱巨匠背后的不平凡。手迹通过纸墨元素凝结个人工作和生活等历史瞬间,真切而直观地反映了不为人知的私历史,是正史的生动补充。本期,我们将带领博友踏入名人手迹世界,轻轻揭开它神秘而高冷的面纱。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3

“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现场

 

01.概念与起源

手迹是亲手写下或画下的载体。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4

“光电之迹——信息科技先驱手迹展”现场

 

名人手迹收藏最初始于罗马。自雄辩家蒙赛罗被誉为世界第一个签名收藏家之后,这股收藏手迹之风便愈演愈烈。

世界上最早的手迹是在伊拉克勒阿布萨拉比克发现的,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前2600年的第三王朝时期。

世界上最昂贵的手迹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亲笔签名,一封信的价格就动辄高达几百万美金。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5

莎士比亚画像

莎士比亚签名

莎士比亚手稿

 

世上最昂贵的手稿是达·芬奇1506年至1510年间创作于米兰的手稿,并以1717年英国买主莱斯特的名字命名。上世纪80年代艺术收藏家阿曼德·哈默将其买下后,更名为哈默手稿。如今它的主人是微软联合创始人、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该手稿之所以魅力无穷,除了珍贵的科研史料、缜密的学术演绎之外,还因其应用了镜像书写。这种书写方式是达·芬奇的独创。左撇子的他终其一生均以镜像写字。对左手写作者来说,将羽毛笔由右向左拉过来写比由左向右推过去写容易,而且不会将刚写好的字弄糊。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6

达·芬奇画像

达·芬奇签名

达·芬奇手稿

 

02.载体分类

 

(一)亲笔信

  亲笔信是亲笔书写的信件,属于手迹资源中信息内容最为丰富、载体要素最为完整(墨迹、信纸、信封、邮票、邮戳等)的类型,是彰显个人生活情怀和内心世界、展现书写风格和词藻文采的最佳呈现方式。信纸多为专用定制款,在页眉处印有专属字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1.个人姓名。属于打造个人品牌化的产物,有些还附带防伪水印;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7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7

使用“奥古斯特·卢米埃”信纸的奥古斯特·卢米埃1943年亲笔信

(卢米埃系法国发明家、工程师,电影放映机发明人,被誉为”现代电影之父“。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使用“G.埃菲尔”信纸的古斯塔夫·埃菲尔1917年亲笔信
(埃菲尔系法国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2.私人住址。许多名人喜欢四海为家的漂泊式生活,包含定位信息的信纸就是他们行踪轨迹的标志;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8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8

使用“欣德黑德”信纸的约翰·丁达尔1888年亲笔信

(丁达尔系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效应“的发现者。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3.官方组织机构。隶属或挂靠于该组织机构的名人使用这类信纸提升信件的正式程度。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9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9

使用“意大利参议院”信纸的伽利尔摩·马可尼1920年亲笔信

(马可尼系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被誉为”无线电之父“。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使用“维多利亚大学”信纸的奥利弗·洛奇1893年亲笔信
(洛奇系英国物理学家、作家,伯明翰大学原校长,电磁学领域先驱,“调频”专利持有人。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4.酒店地址。一般是酒店房间为客人提供书信、便条服务的专用信纸;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0

使用“卡尔顿公寓酒店”信纸的比顿1959年亲笔信

 

(二)签名信

  签名信是亲笔署名的打印信件,属于手迹资源中信息内容较为丰富、挖掘价值较高的类型。有时出于对上款人尊重的考虑,也会亲笔书写上款人姓名,也可能会在空白处亲笔写下一些附言或备注内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随着打印技术的发展,市面上已出现大量由自动签字笔(auto-pen)打印而成的“签名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欧美政客和商人群体中。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1

华特·基佛德1931年签名信
(基佛德系美国企业家,“贝尔实验室”创始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原总裁、董事长。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三)手稿

  手稿是亲笔书写的原稿,属于手迹资源中学术研究价值最高、挖掘空间最大的博物馆级别藏品,在手迹收藏体系中处于金字塔尖的地位。常见的类型有日记、作品草稿、体会文章、成果材料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手稿不同于信件,落款并不是它的标配组成部分,往往取决于个人习惯和文种类型,也使得它的关注点更加聚焦于内容。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2

约瑟夫·亨利1846年备忘录
(亨利系美国物理学家,美国科学界第一代领导人,美国继本杰明·富兰克林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之 一。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爱德华·贝兰1930年备忘录
(贝兰系法国摄影家、发明家,“照片传真机”发明人。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海伦·凯勒亲笔赠言
(凯勒系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20 世纪人类励志偶像。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四)签名文件

  签名文件是亲笔签署的商务办公类公文,属于手迹资源中官方属性强、来源渠道可靠的类型,如命令、会议纪要、合同、凭证等,格式规范,史料价值高。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3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3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926年签名会议纪要

(爱迪生系美国著名发明家、企业家,留声机、白炽灯、摄影机发明人,被誉为“发明大王”。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五)签名本

  亲笔本是亲笔署名的书籍,属于手迹资源中较为热门的类型,一般签署在扉页上,有些还会含上款人、赠言和落款时间等要素。这一类手迹藏品也是被广泛沿用至今的收藏类别之一。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4

迈克尔·法拉第1838年签名本
(法拉第系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电气时代”开启者,“电磁感应现象”和“苯”发现者,被誉为“交流电之父”。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克劳德·香农1944年签名本
(香农系美国数学家、电气工程师和密码学家,“信息熵”概念提出者,被誉为“信息论”之父。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六)签名照

  签名照是亲笔签名的照片,属于手迹资源中视觉冲击力最强、信息最为直观的类型。有些还会包含上款人、赠言和落款时间等要素性信息。照片版本可分为原版、早期翻版和后期打印版,尺寸规格从5寸至12寸不等,其中10寸最为常见和典型。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5

海蒂·拉玛1938年签名照
(海底·拉玛系美国影视女演员、发明家, “扩频技术”发明人之一,被誉为“Wi-Fi 之母”。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李·德弗雷斯特晚年签名照
(李·德弗雷斯特系美国发明家,“真空三极管”和“有声电影”发明人,被誉为“广播之父”。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七)签名页

  签名页是亲笔签名的单页纸张,属于手迹资源中元素最单一的入门级类型。载体一般为笔记本页、便条纸、卡片等,有些还会包含上款人、赠言和落款时间等要素性信息。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6

乔治·伊士曼签名页
(伊士曼系美国发明家、企业家、慈善家,“柯达公司”创始人,“胶卷”发明人。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威廉·肖克利签名页
(肖克利系美国物理学家、发明家,“硅谷走向电子产业新时代”引导者,被誉为“晶体管之父”。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马丁·库帕2017年签名页
(库帕系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移动电话”发明人,被誉为“手机之父”。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八)签名实物

  签名实物是亲笔签名的非纸质实物,属于手迹资源里最具DNA级别的类型。一般包括服饰、唱片、文体用品、生活配件等。这类藏品由于载体类型多样,在当代名人收藏中也最为常见。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7

史泰龙签名拳击手套

 

(九)其他纸质载体

  亲笔签名的其他纸质载体,一般包括宣传品(杂志、画册、书页、海报)、书签、邮品(明信片、首日封、邮票)、名片等,属于手迹资源里纷繁庞杂的集合体。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8

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1912年签名明信片
(贝尔系苏格兰裔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贝尔电话公司(AT&T 前身)”创始 人,被誉为“电话之父”。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詹姆斯·T·拉塞尔1975年签名明信片
(拉塞尔系美国发明家、光盘发明人。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比尔·盖茨签名名片
(比尔·盖茨系美国企业家、软件工程师、慈善家,“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
此展品正在”光电之迹“展出)

 

03.来源渠道

(一)机构型。无论国际上的佳士得、苏富比,还是国内的嘉德、保利、西泠,大大小小的拍卖公司每年都会在世界各地举办名人手迹的专场拍卖会。当然,手迹藏品的流通和传播仅仅依靠拍卖形式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拍卖,与拍卖行关系紧密的文化艺术画廊、收藏机构等也是手迹交易的重要平台。

(二)个人型。首先是这些名人和与名人有过交集的人的后代,他们大多不是以传承的形式得到这些藏品的,于是乎对于藏品的传承性和价值定位看得很淡泊,眼中只有买卖这一属性。其次是一些资深藏家,由于年事已高,去世前会主动找下家整体打包接盘自己的收藏,往往会找一些收藏方向一致、志同道合的来接触洽谈。

 

04.鉴定认证体系模式

(一)鉴定机构

当前,美国三大手迹鉴定认证机构:PSA、JSA和BAS已在全球具备顶级公信力和权威性,鉴定范围包括绝大多数世界级近现代历史名人。

(二)鉴定方法

一般分三个步骤:

1.检测笔迹的年份:基于人物笔迹庞大而详实的数据库,针对性进行比对,初步判定年代。

2.检测载体的年份:使用仪器设备检测载体的年份与笔迹的年代是否吻合。

3.检测墨迹的年份:使用仪器设备检测载体的年份与笔迹、载体的年代是否吻合。

 

05.手迹收藏在中国

手迹收藏随着近些年中国艺术品收藏热潮,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收藏门类。较之西方藏家而言,西方名人手迹收藏对于中国藏家,其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这种不同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大量西方名人,例如爱迪生、居里夫人、高尔基,都被视作中国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这些名人也借助中国基础教育的大规模普及,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成为了西方名人手迹收藏在中国的大热门。其二,就好像西方的朋友对于东方文化、历史事件乃至宗教传统产生浓厚兴趣一样,最初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西方名人手迹起初被中国藏家熟知,也伴随了这种心态。而在其后的藏史发展中,藏品背后的文化价值才逐渐显露出来。带有猎奇性的交易也逐渐转变为对于文化的珍藏与传播。

中国的名人手迹收藏是伴随着拍卖而逐渐被大众熟知的。从1994年瀚海秋拍的一册徐悲鸿信札开始,至今已历经27载。而21世纪初期,西方名人信札的大量流入,使得中西文化在收藏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文化碰撞。如今的拍卖市场,中西方名人信札类拍品已出现分庭抗礼的局面,并出现了如泰戈尔、徐志摩互通书信这样的优质手迹藏品。这也使得中西文化在此刻珠联璧合,并以一种优雅而含蓄的姿态传承着。

近些年随着大量优秀藏家的涌现,西方名人手迹的曝光频率也日益激增,与其相关的文化展览也频繁在大中型城市中开设。起初,西方名人手迹通过名人的个体效应进行宣传,以一种相对传统的展览形式被展示。如今,伴随大量优秀策展人的出现,以体系和主题为展览核心的展览形式逐渐形成趋势。人文历史的每个领域或体系都呈现了其发展脉络中的起伏与明暗,拼凑出不可复制的全貌。就好像完整的星图不仅有那些光彩夺目的最亮者,更少不了环绕在周围的星团。手迹藏品因人物和事件背景的标签化,本就具有可体系化的特征,一旦藏品数量具备体系化的规模,单个藏品的标签就会被激活和放大,并呈现出巨大的文化价值。同时,其它门类收藏品所无法比拟的信息含量,使手迹肩负着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将最真实的藏品分享给大众,将最原真的精神传承给后人,这正是手迹收藏所存在的最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19

程昊,80后北京人,世界名人手迹收藏家,西元收藏联合创始人,已收藏名人手迹4000余件。作为策展人,在国内首创将名人手迹收藏与行业发展史相结合的展览模式,注重从人性化视角把握历史定位,从背景化史料洞察人物心境。2017年以来,先后完成电影、新闻、科技等主题的策展尝试。

 

作者|程   昊
编排|麻嘉沛

释展 | 程昊:手迹——有温度的私历史-Picture20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方鹏、刘振敏、方浩然、方言一家资助我馆购买科学藏品

2024年6月20日,清尚集团副总经理方鹏及其家人刘振敏、方浩然、方言,资助我馆购买四件科学藏品,分别为一件1825年左右英国制造的表盘式弹簧秤、一件1890年左右制造的液压机演示模型、一件1765年左右制造的杆秤、一件1830年左右英国制造的多隆德谷物秤。 其中,液压机演示模型在珍品柜第九季“科学模型中的世界”展览中展出。   (收藏部供稿)
新闻报道

科博美育工作坊 No.5 回顾丨摒弃干扰与喧嚣,在艺术中体会爱与成长

2024年6月22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联合X博物馆共同举办了别开生面的科博美育活动“流光片羽:蝴蝶艺术与创意”。一经推出,受到广泛关注。来自12组家庭的大朋友、小朋友三十余人相聚科博,听艺术家分享蝴蝶为主题的艺术构想与创作,亲自体验蝴蝶创意拼贴画的制作过程,场面十分热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员王玥涵主持该活动。    
新闻报道

水木映月,馆校结合——十一学校月光社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交流纪实

2024年5月19日下午,十一学校月光科学讨论社再次踏进清华校园,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分别观摩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二展。随后与清华大学THU科学史学社及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进行了关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研讨交流活动。 迎接惠风和畅,天明日朗的五月,十一月光社的同学们在畅游了诺大的清华校园后抵达久别的科学博物馆。 各位社员在科博讲解员嵇何、贺懿斐的带领下参观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展览“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重见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科学与技术的兴盛极大改变思考维度与生活方式的西方科技世界;亦参观了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完整再现清华科学仪器的演历史。月光社的老新同学们皆生发出全新的思考与见解。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的“海外奇器”展览,挑选了最特别的中国晚清时期,呈现西方科学技术发展所诞生的仪器设备,再现科技荣光与人类无尽的智慧。同时,科学博物馆保留了优秀且具有广大影响力的“百年器象”展览,使同学们重见清华理工科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发展与进步,感受科学发展的魅力与仪器设备的精巧。 月光社的同学们在展厅门口拍完合照后进入“海外奇器”第一单元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各样的模型,有局部零件,亦有轮船、蒸汽火车缩版。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大家了解了交通工具工作的部分原理,比对如今的轮船、火车也已大不同。从西方传来的交通工具载着晚清士人的好奇之心回到充满魔力的西方世界,又用科技撼动了其期待,更多的带给他们震撼,士人们的惊叹从其古诗、随记中便可清晰感知。 在充斥着工业化的西方世界中,不仅铁路桥梁、公共交通日新月异,大不同以往,摄影术的发明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方式,也在另一方面记录保存了当时自然人文风光与人物场景等。通过屏幕视频复原,大家切实感受到了晚上灯火阑珊时的歌舞升平。从原理精妙简单的大真视镜,到丰富多样的幻灯片图片,都是社会技术发展的影子。对于第一次照相或观摩照相的晚清旅人,不像如今的我们,不免感到十分的新奇。 随着19世纪电气时代的到来,留声机、电话、打字机已然不再是幻想。月光社的同学们竞相拿起听筒欣赏古老的、模糊的留声机播放的歌曲。各式各样的电话也纷繁呈现,不同版式的电话体现当时人们多样的审美趣味。晚清士人们出国体验这些的云云经历也在渐渐催生国人对于科技的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热”的浪潮使显微镜与望远镜俨然成为了热门且新奇的仪器。大家在第二展厅见到了外形、原理都各具特色的显微镜与望远镜,有单双筒等等一系列。从列文虎克对更小更细致的追求起,一代代改造更迭,琳琅满目的显微镜展现着时代的光辉。有好奇心的驱使,才有不断的精进。与此同时大家也参观了不同种类的标本,一个个神奇的标本摆在眼前,等待着人们打开微观世界的大门。 从博物致知到格致之学,科学在不断的发现与探索中迸发出了文化的生机,演示实验成为了新奇的、人们竞相观看的景观。月光社的同学们依次参观了演示真空泵、静电起电器等等实验装置,想象着科学家展示实验时的情态。我们也特别地见到了《大英百科全书》这样闻名于世的百科书籍,科学普及被一字字记录在其中,不断地增本也历历见证着科学的发展。 时隔一年,再次走进百年器象展厅,清华大学近百年来的钻研与奋斗历历在目。条件是创造出来的,从买进、长途运输到改造、自创,无数老师、学子在求真求便之路上挥洒着汗水与岁月,献上巧思与智慧。从老前辈的一张平凡的桌子,到学生们基于好奇而研究的奇特半轮自行车,尽管已然是不同的时代,都可窥见清华学子相同且浓烈的赤子之心与无尽的好奇心。 参观完展览,月光社的同学们脑中仍萦绕着对于西方科技、清华科技史的思考。大家饱含着对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见解,与清华学生科学史学社以及胡翌霖副老师在会议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后也邀请胡教授作为颁奖嘉宾为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经典品读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们进行颁奖。 月光科学讨论社阅读《科学革命的结构》作为与学校图书馆联合的经典品读活动,特别对于在阅读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观点深刻且具有启发性的同学们进行颁奖(部分同学由于个人时间安排冲突无法到场领奖,已在后续月光社活动中颁发奖状与奖品)。颁奖活动由王宇婧同学、杨博翔同学主持,邀请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老师担任颁奖嘉宾。 再次赴清华大学交流,本次活动后,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对科学革命的结构以至科学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亦辩证地思考库恩先生的观点与其哲学观念,通过本书的阅读与此次交流,加深了大家对科学史背后伟大的科学精神敬仰之情。让我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继续探索历史,再次向好奇心致敬!   文字:蒋梓熙 韩家畅 王昕晨 杨博翔 改写:范爱红
新闻报道

邓杰校友向我馆捐赠地质罗盘仪

2024年6月9日,清华大学电子系1978级校友邓杰,向我馆捐赠了一件其母亲郭舜玲女士所使用的地质罗盘仪。郭舜玲女士195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勘探与开发专业,此次捐赠的罗盘是她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郭舜玲女士还与我们分享了关于这件罗盘的珍贵回忆,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地质勘探工作者的艰辛与奉献。以下为郭舜玲女士的分享: 我195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石油地质勘探与开发专业。 罗盘在地质勘探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提供所在的地理方位;2、测量所勘探的地层三要素,即岩层的走向、倾向及倾角,从而确定岩体构造的价值。所以,勘探队员,每人必备。 这里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 1956年我们在柴达木野外地质工作,因工作需要必须联网式将一地块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勘探工作,所以我们采取晨起在A点,而白天边工作边往B点新搬的“家”进发。小分队配有后勤组,负责将我们的行李和吃喝给养搬至“新家”B点。 可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真的发生了!后勤搬错了方向,搬至反方向啦!当我们收工到达B点,见到的仍然是一片戈壁,没有帐篷和炊烟,大家都认为就在附近,于是以B点为圆心,放射状分散去找我们的新家,当然是一无所获。天快黑了,一个个垂头丧气回到原点。 众所周知,柴达木3000多米的海拔高原,氧气稀薄,只站着呼吸都费劲,何况爬坡过坎、在戈壁滩上工作了一整天的小分队员了,平时为轻装工作,吃过早餐后只带水和几块糖,或少量干粮。到收工时已水尽粮绝了,再加上去找“新家”的雪上加霜,消耗体力,已精疲力竭了。柴达木入夜奇冷,日夜温差很大,入夜冷风袭来,加之肚子空空,冻得发抖。 还好,我有二根火柴,又去找“柴”。因为戈壁很难长草和树,但为不被冻死,大家拼尽全力,总算找回少许草和老树根,火烧后前半身总算有暖了,背后仍很冷。渐渐大家都躺下了,我的同学王素民她摘下手表给我,让我必要时交给她的男友做纪念。第二天醒来,没有一个人能站起来,也无法说话了,大家都奄奄一息啦! 幸好后勤组的一个本地小工友。找到我们时,有人想喊也喊不出声,抬臂也抬不起来。他及时喂我们喝水,我们得救啦! 值得吸取的教训是:后勤组也必带罗盘!找准方位! 这件地质罗盘仪的捐赠,不仅丰富了我馆的馆藏,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20世纪50年代的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