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1日,由海淀区妇联主办、清华园街道和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联合承办的“海淀家庭幸福力提升”主题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特别邀到请清华大学社科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导彭凯平主讲“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彭教授科学、精彩、幽默的讲解让现场福流四溢、掌声不断。线下近百人在现场学习,线上搜狐和视频号近41万人在线观看,受到听众一致好评。该活动也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科技伴读”系列活动的底期,活动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主持。
两个小时的讲座,彭教授从“为什么提倡积极心态?如何产生积极心态?”两个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经典的理论,科学阐述了培养积极心态的意义和方法。指出消极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积极需要不断修炼、学习、坚持和实践。
课堂上,父母与孩子们积极与彭教授互动,专注地倾听,认为这是最有感染力的课堂,给自己进行了一次幸福的加持。
课程结束后,家长们提出了各种家庭幸福相关的问题,彭教授一一耐心解答。彭教授祝愿每一个家庭都福流满满,并给大家送上心理公益热线福利。
本次课程在搜狐视频同步直播,近41万家长“云”上课,近4000人在后台留言互动,幸福流动在线上线下,场内场外。
彭凯平教授精彩发言摘要:
消极使人生存下来,积极使人生活得更好。培养积极心态,与现实生活、工作、家庭幸福紧密相关。
疫情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出现了更多磨难、逆境以及不确定性,承受心理压较大,“焦虑、压力、内卷、躺平、摸鱼、打工人”的感受人群增多。如何去应对这些压力以及因此而带来的负面情绪呢?
彭教授指出,首先,要正确认知自己的负面情绪。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人自身有一套应对压力的机制。当人遇到挫折、打击、失败、风险、死亡各种挑战的时候,身体会紧张、害怕,会产生压力激素,这些激素会让人耳朵更灵、眼睛更毒、感觉系统更敏锐,同时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力量、骨骼力量都变得特别强大,所有这一切会让人进入到一种自我保护状态,能够斗,能够逃,能够跑,能够跳。
负面情绪有自我保护的一面,它是人类几千年来进化而来的保护机制。比如焦虑使人保持应激状态,伤心得到社会的更多支持,愤怒使人保护自己的能力增强。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你没紧张;亲人去世,你不悲伤;别人欺负你,你不愤怒,这都不是正常现象。
不过,积极心理学虽不否定消极情绪的保护作用,也不能让消极情绪笼罩太长时间。一个人如果被消极情绪笼罩7天以上,会影响到身体各个系统的健康,必须得想办法走出来。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很多人越想忘掉痛苦,越忘不掉;失恋的人想忘却对方,越忘不掉;想减肥的人怎么都减不了;射击选手越想手不抖,越抖得厉害。
这是为什么呢?
彭教授浅显易懂地讲了哈佛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魏格纳的白熊实验:心理学家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而且怎么都忘不掉。
白熊实验证明逃避、压抑、控制疼痛、创伤和困扰等,都导致这些症状以更负面的方式回归。
人类的大脑,有一个本性特点,就是存在负面偏差。通俗点说,容易在加工信息时把世界想象成负面的。
现实中,负面信息加工偏差的现象随时随地出现。比如,跟一个人聊一下午,他谈吐优雅、风趣幽默,相谈甚欢。临分手时不经意间他拿手指掏了一下鼻孔,一下午的好印象可能被这1秒钟的坏印象立刻摧毁。
学生考试,数学考特别好,英语不好,家长讨论的话题不是数学为啥能考好?而是英文为啥没考好?相亲相爱的夫妻,一直都和睦相处,唯独有一次生日时,丈夫忘记送妻子一朵玫瑰,引发了不愉快,家庭中很多矛盾是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
人的大脑更愿意关注负面、消极而不愿意关注正面、积极的信息。学者博曼斯特研究发现,坏信息比好信息对我们的影响要大。
既然大脑本能的存在负面偏差,人就应该理性地、刻意地去培养积极的行为。如何培养呢?
彭教授提到:“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前期靠身体的状态,中期靠智慧、经验和学历,后期靠自己的坚韧不拔的心理韧性”。在所有这些积极的人性中间,面对压力的心理韧性,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策略和生存智慧。
作为一名家长,更重要的修炼应该放在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让他们能够在遇到不确定的事件发生时,心理有弹性、有韧性、有复原力,要培养孩子和自己的“熟牛皮”精神,百折不挠。
人类天然的反应是消极的,而幸福是一种需要刻苦修炼的能力。
第一,学会抑制负面情绪的长期活动。心理学研究发现,消极情绪的产生与大脑里的杏仁核有很多关系。杏仁核是我们大脑鼻子后面一个特别小的像肚子一样的器官。这个器官受到一些刺激之后,比如闻到一些不好的味道,看到一些丑恶的画面,或者听到一句刺耳的话,就会充血,温度上升。让自己幸福,首先要抑制杏仁核的活动,不让它那么亢奋,这样负面情绪能够得到调整,得到管理,得到抑制,能够让人恢复到一种正常状态。
第二,产生积极情绪,刺激快乐神经递质的出现。多巴胺、催产素、类非肽、血清素这四种神经递质,能让大脑形成快乐神经元的神经网络,是所有幸福快乐体验的一种生理表现。亲人间的拥抱、微笑、做好事、有大爱等,都可以刺激这些快乐神经递质的出现。
第三,有积极的意义感。除了生理上的条件反射之外,还必须赋予意义和价值。意义不积极,快感会下降。
如何让负面情绪控制,积极情绪产生,让意义感升华?彭教授介绍了八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1.深呼吸。人在生气、愤怒、亢奋,处于应激状态时,出气特别粗,呼气特别长。想要控制负面情绪,要反其道而行之,做深呼吸。美国小学生的情商课,第一堂课会教孩子“别急,慢慢地吸气!”奥运会选手,在比赛前会做一件事——深吸一口气。
2.闻香。杏仁核闻到香味后,感官会愉快。人类的感觉器官,视觉、味觉、触觉、听觉等,都是先走心再走体。嗅觉却相反,先走体,再走心;先有情绪反应,再有认知评价。气体进入杏仁核,先产生情绪反应,再做理智判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闻花香、书香、茶香、婴儿香等,都会让感官产生愉快反应。古人早有“君子佩香”的做法,英文里有安慰人的办法叫“smell roses”,闻一闻玫瑰的芬芳,香气对情绪有最快的调节作用。
3.抚摸身体。抚摸膻中穴、摸肚子、捏脖子,家人之间握手、拥抱、击掌等,都对情绪有安抚作用。
4.幽默。来自英文单词humor,幽幽地想,默默地笑。幽默比笑话更容易产生快乐情绪的体验。亲人之间多一些幽默的对话,能够有心灵的沟通。
5.倾诉。不是简单地交流,而是至少有将近30分钟的深度交流,聊一些没有确定答案开放性的话题。
6.运动。做什么不重要,首先让自己动起来,有事做。
7.专念。把意念转移到别的地方,转移对负面事情的关注。
8.写作。写点自己的感受、心得等等,有助于让情绪流动起来。
引发快乐心情的“五施法”
颜施:第一要笑。给别人真诚的笑脸。
身施:第二要动。把人好动的天性发挥出来。
言施:第三要说。说话开心,开心说话。
心施:第四要悟。多反思,多开悟。
眼施:第五要观。用肉眼看,也要用心看。
彭教授建议家长们做个幸福练习,晚上刷完牙后,咬着牙刷,对着镜子笑五分钟,或者互相对视笑五分钟,看看家人的状态会怎样?
积极心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做一件事情时全神贯注、物我两忘、驾轻就熟、身心合一、酣畅淋漓,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心流涌动于心间”。彭教授将这种美妙的状态称为flow,在他的著作中称为“福流”。这是积极心态的最佳体验,彭教授祝愿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自我学习、主动修炼,让生活充满福流。
彭教授介绍,清华幸福公益心理服务热线,目前已经开设8条专线,受训的心理专业人员600余人接听热线。如果您在生活中遇到心理困惑和困难,可以拨打清华幸福公益心理服务热线:4000-100-525。
【供稿:清华园街道;审核:范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