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王介《履巉岩本草》
《履巉岩本草》是一部1950年才发现的手绘彩色本草图谱,现存抄本存于国家图书馆,经鉴定为明抄绘本。该书共六卷,后人将之合为三卷,共收录药物206味,实存202味,残脱4味。每药一图,先图后文。在文字部分,作者记述了性味、功能、单方及别名,没有对植物形态进行任何描述。在绘画时,王介采用的技法是典型的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的双钩填色法,极为精美,特别是对植物叶片的描绘特别细致,注意描绘颜色正反不一的叶片。
该书的作者是南宋画家王介。他字圣与,号默庵,平素善工笔画,以山水人物见长,兼作梅兰,是一位在地方上有一定名气的画家。王介在该书序文中提到了慈云岭(今浙江境内),结合书中所收植物的也多为江浙一带的种类。学者郑金生先生考证后,确定《履巉岩本草》的撰绘地点为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书中所绘植物主要是当时生长在杭州一带的山地药用植物,该书故可视为一部地方性的本草图谱。
1.5.1 天南星
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
天南星科 天南星属
多年生草本。中国境内除西北与西藏外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生长于海拔27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或草地。日本、朝鲜亦有分布。
块茎含淀粉28.05%,可制酒精、糊料,但有毒,不可食用。入药称天南星,为历史悠久的中药之一,能解毒消肿、祛风定惊、化痰散结;主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小儿惊风、破伤风、癫痫;外用治疗疮肿毒、毒蛇咬伤、灭蝇蛆。
1.5.2 蛇怕草(续随子)
蛇怕草一名不见于前代本草。药图颇为精美,叶披针形、全缘,总状花序顶生梗,呈伞状,每伞梗又作数回2叉状分枝,在分叉处着生卵形苞片一对,可以认为即大戟科植物续随子。
续随子 Euphorbia lathyris L.
大戟科 大戟属
续随子首见于《开宝本草》。《图经本草》又云:“崔元亮《海上方》,治蛇咬肿毒闷苦欲死”,与本书所载主治相同。《图经》所出“广州续随子”图,亦与本药图相似。
二年生草本,无毛。茎微带紫红色,顶部二歧分枝,高达1米。叶交互对生,茎下部叶密集,茎上部叶稀疏,线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先端渐尖或尖,基部半抱茎,全缘;无叶柄。广泛分布或栽培于欧洲、北非、中亚、东亚和南北美洲。在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及新疆等地有栽培或野化。
1.5.3 莴苣
莴苣 Lactuca sativa L.
菊科 莴苣属
一年生或二年草本。中国各地栽培,亦有野生。原产地不详。根据《本草纲目》记载,莴苣可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等。莴苣的叶富含维生素A, B1,、B2, C 和 P,含有相当丰富的铁盐、钙盐和磷盐,作生菜用,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莴苣有许多栽培品种,但在分类学上都是作为栽培变种来处理的。如莴笋(var. angustata Irish ex Bremer),茎粗或极粗,供食用与制备酱菜,叶作蔬菜用;卷心莴苣(var. capitata DC.), 叶圆形,彼此抱卷成甘蓝式叶球;生菜(var. ramosa Hort.)叶长倒卵形,密集成甘蓝状叶球,作生菜用。
1.5.4 金灯草
酸浆 Physalis alkekengi L.
茄科 酸浆属
参见1.1.8
1.5.5 山薑花
蝴蝶花 Iris japonica Thunb.
鸢尾科 鸢尾属(鸡冠状附属物亚属,鸡冠状附属物组)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可分为较粗的直立根状茎和纤细的横走根状茎,直立的根状茎扁圆形,具多数较短的节间,棕褐色,横走的根状茎节间长,黄白色;须根生于根状茎的节上,分枝多。中国境内在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多省均有分布。生于山坡较阴蔽而湿润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缘草地,云贵高原一带常生于海拔3000-3300米处。也产于日本。模式标本采自日本。为民间草药,用于清热解毒、消瘀逐水,治疗小儿发烧、肺病咳血、喉痛、外伤瘀血等。
1.5.6 仙天莲
六角莲 Dysosna pleiantha (Hance) Woodson
小檗科 鬼臼属
六角莲是浙江民间常用的草药,有“山荷叶”的别名,与“仙天莲”的别名“天荷叶”相通。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20-60厘米,有时可达80厘米。根状茎粗壮,横走,呈圆形结节,多须根;茎直立,单生,顶端生二叶,无毛。产于台湾、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河南。生于林下、山谷溪旁或阴湿溪谷草丛中。海拔400-1600米。模式标本采自台湾。根状茎供药用,有散瘀解毒功效,主治毒蛇咬伤,痈、疮、疗、痨以及跌打损伤等。根状茎及根有毒。
1.5.7 棠毬
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
蔷薇科 山楂属(羽裂组)
落叶乔木,高达6米,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生于山坡林边或灌木丛中。海拔100-1500米。模式标本采自北京郊区。朝鲜和苏联西伯利亚也有分布。
山楂可栽培作绿篱和观赏树,秋季结果累累,经久不凋,颇为美观。幼苗可作嫁接山里红或苹果等砧木。果可生吃或作果酱果糕;干制后入药,有健胃、消积化滞、舒气散瘀之效。
1.5.8 五倍子苗
盐肤木 Rhus chinensis Mill.
漆树科 盐肤木属
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米;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中国除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外,其余省区均有,生于海拔170-27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溪边的疏林或灌丛中。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和朝鲜等国亦有分布。
本种为五倍子蚜虫寄主植物,在幼枝和叶上形成虫瘿,即五倍子,可供鞣革、医药、塑料和墨水等工业上用。幼枝和叶可作土农药。果泡水代醋用,生食酸咸止渴。种子可榨油。根、叶、花及果均可供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