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

新闻报道 公教活动Comments Off on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5,206Read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1

2021年9月11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和资深媒体《艺术商业》共同举办了领读维纳著作《人有人的用处》的公教活动。《艺术商业》出版人王语薇担任本次“科技伴读”第三期的领读人,区块链橙皮书媒体创始人李阳、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后陈臣、资深媒体人岳岩等嘉宾参与了讨论环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助理范爱红到场,科博事业发展部尹菱主持了本次活动。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2

活动现场

主持人尹菱

 

维纳全名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1894-1964),是一位少年奇才。他11岁上大学,被誉为美国最小的大学生,18岁获得数学博士,一生发表著作14本,其中最主要的著作《控制论》发表于1948年,两年之后出版了《人有人的用处》一书。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3

维纳是数学家,更是一位哲学家,被称为“现代信息论之父”。计算机领域的冯诺依曼和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均受过维纳思想的深度启发。他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他的理论直接影响了四五个诺贝尔奖的诞生。去世前两个月,维纳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成就奖”,被称为“信息时代的隐秘英雄”。

在生前,维纳认为自己是给人类偷火的普罗米修斯,带来一种新的学科观念。这个东西就像火一样,改变了整个人的境遇。他把机器的智能技术带给了人类,但却担心人类会趋同于机器,放弃选择和控制的权利。他的内心充满了悲剧感,觉得自己是一个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先知。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4

领读人王语薇

 

领读人王语薇认为,维纳关注的始终是人的问题——在技术的帮助下能做什么,或者说应该做什么。为了避免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唯一的答案在于建造这样一个社会:它的基础是人类价值,而不是买卖。维纳在学术的主流体系中一直处于某种尴尬的地位,因为他反对权力核心和国家军备竞赛,鼓励科学家从自己的喜好出发去研究,然后组成跨学科小团体,这是他理想中的科研状态。

所以说,《人有人的用处》是对《控制论》解读性质的书籍,穿插着维纳对技术哲学观的探讨。整部书的行文像散文,篇章之间松散不紧密,但是很多超越时代的思想至今仍能触发读者的深度思考。领读人王语薇按照书籍的篇章为大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维纳的基本观点。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5

活动现场

 

关于宇宙观

  20世纪以前,这个世界被牛顿力学的宇宙观所统治,认为一件事情发生必然导致其他事件的发生,未来事件都严格地取决于过去世界的宇宙。而现在一个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从牛顿力学变成了统计力学和所谓的热力学这个领域的发展。维纳认为,牛顿的思想不能被任何人证明,于是引进了不确定性、概率、随机要素的观念。这是20世纪以后,世界观一个根本的转变——宇宙不再是决定论的宇宙,而是充满了随机和不确定的宇宙,我们只能在一个概率上预测未来的事情可能会怎么发生。 

关于历史上的控制论

  实际上,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就是用“0”和“1”构成的数字世界。维纳当时就提出,信息不是我们简单认为的符号或者文字,而是一个事情有序和有组织的量度,跟熵相对。我们用来控制环境的命令,就是给予这个环境的信息。接受信息和使用信息的过程,就是对外界环境有效调节的过程。我们通过接收的信息来改变行为,改变方向。

关于进步

  维纳认为,进步观有两个层面,一边是事实的层面,一边是道德的层面。事实的层面就是美洲发现新大陆这样的模式,它可以有无限的新发现,因为人需要有无限的进步。从道德的角度来讲,我们在人间的天堂是来源于自身的不断进步。在进步的观念下,我们如此彻底地改造了环境,以至于我们现在必须要改造自己,才能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去。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6

活动现场

 

关于定型与学习

  维纳认为通信的基本观念就是消息的传输,而消息就是我们用来保持稳态的一种东西,稳态就是DNA。人的同一性是通过回忆机制链接并将这种稳态进行传承。通信有两种行为模式,比如蚂蚁和人,蚂蚁的通信模式是以遗传的模式而建立的一个基础,而人类是在学习的模式上建立的一个基础。所以他认为能学习的生物可以从已知的过去走向未知的未来,而这未来是不能与过去互换的。如果将信息比作有机体,信息便是混乱的对立面、噪声的对立面。一旦有机体这个形式不在了,我们其实就是被混乱瓦解和死亡。
 

关于法律和通信

  法律是什么呢?维纳认为,法律可以定义为通信的形式之一,是一种语言的道德控制。他认为法律的问题包括理论和实践两类问题,即关于证明正义的概念问题以及使这些正义概念得以生效的技术问题。所以他说,法律想说的话和法律所考虑的实际情况之间缺乏令人满意的语义方面的一致性。每当这些语义上的概念不存在时,法律的空白就存在了。好比我们有两种流通的货币,而没有共同交换的基础。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7

观众专心聆听

 

关于信息的价值

  维纳认为,信息在美国的价值观中是一种可以买卖的东西,是有所有权的。这种态度导致人们对信息及其有关概念的误解。他认为,信息作为商品,是动态的,如果作为商品交易,其价值是很难保持稳定的。我们通常的价值标准是黄金的量,而黄金就是一种特别稳定的物质。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有价值、有质量、有用的信息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赚钱在制造陈词滥调,为了声望、名气做的事情通常没有什么价值。他认为,只有独立的信息才是可以交换的,能激发行动、创造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就意味着我们要关注、参与到知识的连续发展中,不断进行知识的畅通无阻的交流。 

关于知识分子和科学家的作用

  他认为科学家或者说整个科学领域要想保持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就不要预先给他们设定一个地带,他们的研究方向要由自己的兴趣来决定。如果他们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依然愿意付出代价来取得从事这样工作的机会,那么这就是一种真实的创造的冲动。在这样的状态下创造出来的东西才有可能是新的。不然的话,你就只是一个机器的零件,复制和传送别人的信息而已。 

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器作为人体力量的替代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机器作为人脑的替代物。他认为“新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以毁灭人类。所以要理智地利用新技术为人类造福,减少人的劳动时间,丰富人类精神生活,而不仅仅为了获得利润把机器当做新的偶像来崇拜。”这个新的时代带给人新的责任。而我们现在无法对这种责任进行认识、规范和监督,那么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到底是什么?维纳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于人工智能

  维纳谈了未来的三种机器:一种是单一目的、固定目的的机器,第二是仿生机器,第三是弈棋机,就是阿尔法狗。他花了一个章节的篇幅来讨论弈棋机的重要性。弈棋机看似无关痛痒,但这个技术能不能够服务于人类幸福是很值得担忧的。因为弈棋机一旦被国家机器使用,国家机器就是那个最强的博弈者,会拥有最多的信息、最透明的系统和最强的行动力。而个人作为博弈的另外一方,永远被它控制在下面。人如果不作为人,而是机器的一个连杆,那么人就是机器,你跟机器是没有区别的,你的劳动可能就是奴隶劳动。
 

有关语言的混乱和堵塞

  维纳喜欢引用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上帝精明但无恶意。他认为, 自然界是上帝创造出来的,是一个最精密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的规则难以被发现,但是难以被发现并不是故意不让你发现,它没有恶意。但博弈论中两个人都是在全盘欺骗,博弈论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手段打败对方,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希腊人以极端矛盾的情绪来对待火的发现。维纳认为,普罗米修斯就是科学家的原型,他是一位英雄,但却是一位应该被惩罚的英雄。科学家必须淳朴和诚实,遵从自然界规律的信仰。如果科学家不怀着悲剧感,没有敬畏之心,就会引领人类走向毁灭。他认为美国人对于人类价值知道的非常少。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8

活动现场

听完王语薇的领读,现场嘉宾李阳、陈臣以及现场的观众一起就维纳的观点展开讨论。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9

嘉宾/ 李阳

现在信息过量时代,什么样的信息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就是能够触发人们产生行动的信息。这个观点让我非常受触动。平时我们阅读了大量信息,但其实好像没有什么用。我们也会写很多东西,但那并不是因为输入的信息激发了我,或者这个感觉不明显。比如我读这本书很多遍,但是读不懂。朋友给我讲一段,然后语薇给我讲一段,这个面对面的触动会更加强烈。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10

嘉宾/ 陈臣

我们经济学有两种商品分类,一种商品叫可贸易商品,一种商品叫不可贸易商品。我们可以把手机或者汽车从美国运到中国,但是为什么求学就要去美国或者是欧洲呢?包括医疗,大家都会来北京看病。这是因为医生的时间以及他的服务是不可贸易的,尽管现在流行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那么,线上交流和线下交流的本质区别又是什么呢?我问过一个亲戚,他在阿里做技术管理,本人在深圳和杭州之间来回跑。我问他,线上和线下工作的区别是什么?他给我一个回答,如果是技术问题,大家可以在线上解决。但如果是管理问题,比如某个人要离职,我要去挽留他,就要飞过去。教育其实也是不可贸易商品。比如我一个人可以对1万个人讲课,但我没法给1万个人答疑。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11

领读人/ 王语薇

机械论认为,能够用机械去表达和复制的东西便属于可贸易商品。活力论讲心流、感染力,是不可贸易的商品,它存在于另外一个系统中。维纳认为,机器实际应该在活力论里寻找方向。我们其实需要的是一种新的道德和宗教关系,人必须知道自己的目的,必须找到人的价值,区别于机器的价值是什么。但是这个世界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类价值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已经成为我们不能确保能够拥有的东西了。

主持人尹菱最后总结到,像维纳这样的科学家就好像为世界找到了重新观看世界或理解世界的一把钥匙,他的跟随者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一扇扇科学技术大门,为广大公众展开了崭新的生活模式。没有这样的科学家,我们就永远处于蒙昧与无序之中。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12

活动结束后,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责编 | 伊  墨

  撰文|王雪文
  记录 | 颜子雯
  摄影|岳金钊
  排版|麻嘉沛

 

 

科技伴读NO.03 | 当今社会一个根本矛盾是,不断扩大的个人信息量和不断缩小的总信息量的矛盾-Picture13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科学传播交流活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专场成功举办

11月5日下午,由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承办、北京科普技术普及创作协会协办的科学传播交流活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专场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举办。来自科技馆之城的科普场馆、高等院校、市属学协会、科技企业和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会员等单位的三十余名嘉宾共同参与活动。 主题分享环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党支部书记、事业发展部负责人范爱红老师进行了题为“探索科学奥秘·共筑创新梦想”的分享,介绍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的筹建历程、建设愿景、科普教育活动及科学传播工作概况。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打造了科博沙龙、科学光影影院、科技伴读、科博文化周等多个品牌活动,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等多平台进行传播,打造立体宣传矩阵。 嘉宾交流研讨环节,来自北京科技报、北京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园林博物馆、北京出版集团、人民交通出版社等多家单位的嘉宾纷纷发言,分享了各自在科学传播工作方面的经验和思考。 分享交流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讲解员贺懿斐引导嘉宾参观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并进行了精彩讲解。 本次活动是“科学传播交流活动”系列活动,作为促进科学传播与融媒体平台融合发展的品牌活动,已成功举办二十余期。接下来“科学传播交流活动”将继续发挥交流分享平台作用,深化各类科学传播组织间的相互了解,促进科学传播工作的创新发展和资源共享,推动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科学传播融媒体体系。   供稿: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 审核:范爱红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教职工赴传媒博物馆参观交流

2024年11月5日下午,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带队,率科学博物馆教职工一行十余人赴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参观,并进行交流学习。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是我国首家国家二级传媒类博物馆,也是首个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的高校博物馆。该馆展览面积达3000平方米,馆藏藏品逾12000件,重点展现国内外广播电视电影事业从诞生、发展到崛起的关键历史节点。 在吴志勇馆长和藏品征管部薛文伟主任的带领下,科博教职工参观了传媒博物馆的四个常设展厅——广播馆、电视馆、电影馆和传输馆。通过丰富的实物藏品、历史影像及互动展示,教职工们深入了解了广播、电视、电影及传播技术的历史发展与技术革新,也为今后学术研究和展览策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观过程中,两位馆长针对展品深入交流切磋,薛文伟主任还对部分重点珍贵展品进行了深入讲解,并演示了19世纪晚期及20世纪初期八音盒的工作原理,展示了这一早期机械音响设备如何利用轮盘和音梯,通过钢制音片的撞击发声,演奏出动人的旋律。 在随后的座谈交流中,双方就博物馆藏品征集、展览策划、公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吴志勇馆长详细介绍了传媒博物馆的基本情况以及藏品征集方式和展览策划思路,并分享了高校博物馆在服务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此,吴国盛馆长表示,传媒博物馆无论是藏品质量还是展览水平都堪称一流,在高校博物馆中具有示范作用,也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最后,双方探讨了未来在馆藏建设、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等方面展开长期合作的可能,期望携手推动高校博物馆迈向更高水平。   撰稿:赵蓓蓓 摄影:尹菱等 审核:范爱红
新闻报道

科技与人文互鉴: 柳冠中谈“设计的逻辑”暨“科技巾帼丹青缘”书画巡展 清华站启幕活动成功举办

为加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与交流,促进彼此的了解与合作,2024年11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科技与人文互鉴”主题交流活动, 邀请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做《设计的逻辑》主旨报告, 同时宣布“科技巾帼丹青缘”书画巡展启幕。来自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有关单位的女科学家代表、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清华园街道妇联、学院路街道妇联、东升镇妇联的执委、社区工作者、亲子家庭代表等百余人参加了活动。活动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举办,由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执行主任刘颖主持。 清华大学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院长郦金梁在致辞中感谢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清华人文学院等有关单位对活动支持。他表示,科技与人文融合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旋律,尤其在学科交叉集成空前活跃、科技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今天,科学与文化的相互交织、合流,共同塑造着科技时代的新型文化形态。此次研讨会及书画巡展内容丰富,科技与人文相得益彰,不仅为女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展示的平台,激励更多女性跨界探索,也能够促进科技与人文的对话交流,为创新发展增添动能与活力。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柳冠中先生做《设计的逻辑》主旨报告,他所提出的“事理学”设计理论,有别于现代设计的“功能论”等基础理论,是探索设计造物的“事”“理”关系并应用于复杂产品系统设计的重要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柳冠中强调设计师需从“造物”转为“谋事”的思维方式,他指出设计是从解决“问题”的本质入手,解决产品在制造、流通、使用和回收整个循环系统的根本性问题。设计研究本身即是创新知识、探索规律、创造方法的过程。设计者要有结构支持,要建立系统的思维,而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设计的目标不能只讲交换价值,还要创造价值,不能只做产品,还要解决服务的问题。设计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决产品全流程问题,最大程度节约资源,为社会创造出合理、健康、公平、分享的生存方式。 柳冠中说艺术家是见自己的,从自己的角度看世界,视角不同,世界也是丰富多彩的;科学家是见天地的,将天地间的规律解释出来,供人们认识和利用;而设计师是要见众生的,要研究中国现状,研究世界趋势,找出中国的发展之路。他认为工业设计是中国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器,要用中国智慧诠释中国方案,在工业设计领域走出属于中国的创新之路。只有这样,中国的工业设计才能与“中国智造”共舞,创造新的辉煌。 在交流环节,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党支部书记范爱红认为柳冠中的报告从多视角对工业设计的关键问题进行阐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有诸多启示,其中很多重要思想将进一步指导科学博物馆的建设。 北京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科技文化创作分会负责人刘芙蓉介绍了“科技巾帼丹青缘”书画展的背景及组织情况,这些女科技工作者不仅在科技创新、科技管理、科学传播等领域作出积极贡献,也勤于在艺术领域耕耘探索,传递出新时代科技女性丰富的精神世界、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及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奋斗的进取精神。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教授张华认为人文素质及内涵在人才培养甚至科研攻关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当前很多所谓“卡脖子”技术问题,实则是认知的瓶颈,研究者须超越狭隘的局部视角,采用更为宏观和系统的思维方式来寻求破解方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庆莲表示,科研工作者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时,一定要积极面对和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复杂社会问题。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者自身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阔的社会视野和责任感。 东升镇妇联执委汪玉妃、清华园街道妇联执委肖睿琳分别就基层治理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分享了各自体会。 最后,来宾集体观看了“科技巾帼丹青缘”书画展和清华科博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等主题展览,活动圆满结束。   (产业创新与金融研究院供稿)
新闻报道

“百年器象”新展志愿者讲解培训会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13日,清华大学“百年器象——科学仪器历史展”志愿者讲解培训在蒙民伟人文楼B206及展览现场成功举行。全新升级的“百年器象”展览分为四大主题展区:“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红色工程师的摇篮”,“200号:知难而进,众志成城”,以及“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展览汇集了120余件/套展品,涵盖了从教学实验仪器到前沿科研设备的多个方面。 培训活动安排紧凑,议程内容丰富且针对性强。当日上午,志愿者们首先在“百年器象”展厅自由参观,亲自体验全新升级的展览内容。透过这次观展,志愿者们对展品有了初步了解,为后续的培训讲座打下了基础。接下来,在蒙民伟人文楼B206,王玥涵主持展览培训会,“百年器象”展品统筹刘佳妮详细解读了展览的大纲和展品介绍,涵盖了展品的历史背景、科技意义及其在清华大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刘佳妮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志愿者对展品内涵的理解,也为他们今后的讲解工作提供了实用的知识储备。随后,范爱红老师对“百年器象”展览重新布展的背景与提升,以及该展览将作为未来科博永久馆舍常设展“清华厅”的基础进行了介绍。最后,科博讲解员贺懿斐为志愿者进行导览示范,科博各馆员也在展厅中与志愿者们进行互动交流。志愿者们由此充实了知识,提高了技能,也为展览的顺利运行奠定了良好基础。期待志愿者们在未来的讲解过程中为观众带来更深刻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参观体验。   撰稿:王玥涵 审核:范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