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

新闻报道 百年器象 展览 展览动态Comments Off on 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3,783Read

自2019年12月24日起,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临时展厅对外开放,向校内外展示筹备进展。

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前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成功举办了“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备展”。展览共选取了108件具有历史意义的科学仪器,以“自强”“奋斗”“日新”三个展区体现清华理工学科和近代中国历史的三个不同阶段。

展厅目前以“百年器象”展品为主,添加了若干新藏品,欢迎观展。

展厅地址:人文楼(文科图书馆南、学堂路东侧)B205

开放时间:每周二、三、四、五 13:30-16:30

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Picture2
                                                                    人文大楼入口

                                                                     展厅门口

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Picture3
                                                                     展厅内部

                                                                      展厅内部

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Picture4
                                                                瑞士产肖步林精密机床

                                                                      展厅内部

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Picture5
                                                 爱迪生·贝尔(Edison Bell)牌蜡筒留声机

                                                       刘仙洲先生当年用过的绘图仪器

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Picture6
                                                                        展厅内部

                                                                        展厅门口

展览预告 |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展厅12月24日起隆重开放-Picture7

Loading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神机妙算——计算器具历史展“暨“第二届清华科学博物馆学论坛”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举行

   2020年9月24日,“神机妙算——计算器具历史展”经过半年的筹备期,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04、205展厅正式启幕。中国第一家综合类收藏型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携手合肥子木园博物馆,以“运筹”、“机巧”、“掣电”三个单元,展示80件东西方历史上重要的计算器具。从古代简单的手动计算工具,到近代复杂的机械计算装置,再到现代先进的电子计算设备,展览既呈现了人类计算观念的演进,又折射了人类生活模式和世界图景的变迁。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向波涛对科学博物馆能够历经疫情的压力,举办这次展览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科学博物馆通过不懈努力,更有力地展现清华的特点,促进清华人文学科的发展,为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持续贡献力量,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学科学博物馆,成为传播科学之美的重要平台。 开幕式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主持,合肥子木园博物馆馆长谭丽娅介绍了子木园与清华科学博物馆合作办展的筹备过程。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刘超英指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作为中国第一家大学综合类科学博物馆任重道远,这场展览充分展示了科博人专业的策展意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敢为人先的工作精神,科博的工作实践必定开创出博物馆工作的新篇章。 清华大学校内各院系各职能部门的领导、教师以及校外学者、博物馆界嘉宾和捐赠代表莅临现场,大家对本次展览丰富的计算器具展品、精心的展览策划、创新的展陈方式给予很高的评价。 科学仪器见证了科学发展的历程,保存和研究科学仪器是科学博物馆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已经收集到4000多件科学仪器藏品,并对历史上实物已经失传、带有文字记录的中外著名科学仪器和技术发明进行研究性复原。在这次展览中,清华科学博物馆研究制造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复制了古巴比伦数学泥板、战国竹简《算表》,复原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里程计、宋代的计里鼓车,用乐高搭建了古希腊安提凯希拉装置,研制了席卡德计算器、帕斯卡计算器和莱布尼茨计算器的互动模型。   这些仪器的展现与再现不仅仅为理工类专业的师生带来一次回溯历史、启迪创新的探究机会,对于其他学科的师生也是一次梳理计算发展脉络的极佳选择。同时,这次计算器具历史展也让公众对于日常熟知而不真知的计算机有了一次更为深入而详尽的了解,对于青少年科学启蒙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展览期间,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除了安排志愿者讲解队伍为大家进行专业导览,还将陆续组织各种跨界沙龙、讲座等公教活动,延展大家对展览的认知与理解。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本展览目前只限于校内开放,校外参观另行通知。     学术研讨是展览学术性的重要保证。当天,“第二届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学论坛”在科学史系报告厅同期举行,国内计算机学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参观完“神机妙算”展览之后针对计算器具史的研究进展进行充分的交流。学术论坛与专题展览的结合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将成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与科学史系联合推出的年度学术盛事。 论坛第一场以中国古代和中国现代计算器具两个重要主题切入,讨论了两个关乎中国历史进程,也关乎现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议题。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先生报告《从算筹到算盘:中国传统算具与算法体系的特色》,主要介绍了算筹和算盘这两种算具及其算法的历史,同时对筹算与珠算体系的特色做进一步的探讨和概括。计算工具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解中国古代计算工具,是我们了解计算历史的重要起点。随后,中国计算机史研究专家徐祖哲先生宣作了题为《“紧急措施”的由来与计算机事业的成效》的报告,讲述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以及计算机事业何以成为国之重器的历史。   论坛第二场,首先由展览的合办方,合肥子木园博物馆馆长谭丽娅报告《子木园里的“神机妙算”》。她系统地介绍了子木园博物馆的情况,从改变重心、填补空白、科技情怀、科普大众四个方面陈述了收藏计算器具及计算机的缘由;对子木园博物馆的收藏特色和陈列方式作了论述和介绍;同时还提出了收藏计算器具引发的一些思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高性能计算部副部长菅晓东介绍了天津超算中心和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和应用创新情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胡春明教授分享了中国计算机学会对中国计算机历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成果。 论坛第三场,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研究员张小平以《图灵之火》为题,从计算工具的演进回顾了其对社会的影响。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研究员、本次展览策展人司宏伟从几张微软的经典照片切入,将其背后的计算机往事娓娓道来。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清华科学博物馆研究制造部负责人王哲然介绍了此次展览中展出的众多复原品背后复原研究的理念、过程、方法与经验,探讨了科学仪器复原与博物馆展陈的新思路。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祁庆国作为参会代表上台发言。他高度肯定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在深入研究基础上确定的展览主线、展陈理念,以及出色的复原工作。其他与会嘉宾们就电子计算机复原、展陈等问题提出了建议。此次论坛圆满结束。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于2018年4月24日正式筹建,与清华大学科学史系联体运作。它的建立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数代清华校友的深切愿望。建成后的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将再现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上的成就,促进科学传播、激励科技创新,推动科学与艺术融合,开启清华人文新篇章。
通知预告

展览预告 |“神机妙算——计算器具历史展”将于2020年9月24日正式开幕

        开幕时间:2020.9.24 10:00   展览时间:2020.9.24-2021.5.5 (周三至周日 9:30-16:00)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204-205展厅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   合办单位:合肥子木园博物馆   协办单位: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言:“万物皆数”。计数和运算可以将万物关联起来。无数的计算工具,见证了人类编织世界数学之网的历程。从古代简单的手动计算工具,到近代复杂的机械计算装置,再到现代高级的电子计算设备,器物史既呈现了人类计算观念的演进,又折射了人类生活模式和世界图景的变迁。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携手合肥子木园博物馆,分为“运筹”、“机巧”、“掣电”三个单元,向公众展示80件馆藏的计算器具珍品,借这段漫长的人类计算器具发展进步历史,启迪社会科学创新精神,让公众走近科学,走近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展品精选 先睹为快       1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算表》【复制品】           The Suan Biao in the Tsinghua Bamboo Slips【Replica】   在清华大学2008年入藏的2400余支战国竹简中,有一组21支简形制特殊,编联成册后可形成一个数表形式的实用计算工具,被定名为《算表》。   《算表》核心是由“九”至“一”及其乘积“八十一”至“一”诸数构成的乘法表,可以用来计算任意两位数的乘法。数字的排列方式与中国早期九九口诀一致,可见它是当时已广泛使用的九九算术衍生出来的运算工具。   清华简《算表》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计算器与数学文献,而且其数学与计算功能也超过了以往中国发现的古代乘法表,它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先秦计算器具的空白,为认识中国先秦数学应用与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数据。      2   德国科赫制比例规            Sector   比例规是在17世纪前后欧洲人使用的一种数学工具,人们经常把它的发明归于英国数学家胡德(Thomas Hood,1556–1620)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比例规在明末传入中国并被广泛应用。比例规有两面,功能可多可少,常见的刻度线有:1、平分线;2、分面线;3、更面线;4、分体线;5、更体线;6、分弦线;7、节气线;8、时刻线;9、表心线;10、五金线。此十线类别之中,又可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用法。   本展品规体正面刻有德文“K. Koch fecitBerolini”(科赫制于柏林),做几何计算和工程计算之用。       3    富勒计算尺                  Fuller’s Slide Rule  富勒计算尺是一种高精度滑动计算尺,由三个同心圆筒组成。最外面的圆筒有1 英尺(约合0.35米)长,上面盘绕着一条41英尺(约合12.5米)长的螺旋形刻度标尺,它可以沿着中间圆筒的长度而推、拉和旋转;中间的圆筒有12英寸长,上面可以附着不同类型的纸质算表(比如本展品上具有正弦和对数刻度);内筒完全没有刻度,用于允许附着在其上的游标相对于其它两个圆筒旋转、推动和拉动。算尺的底部还有一个把手,方便携带。尺身用酚醛树脂和黄铜制成,装在一个带有黄铜支架的桃花心木盒里。   富勒计算尺由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教授乔治•富勒(George Fuller)于1878年发明并申请专利。    4   托马斯计算器         Thomas de Colmar Calculator   本展品为法国人查尔斯-泽维尔·托马斯·德科尔马(Charles-Xavier Thomas de Colmar, 1785–1870)制造的机械计算器,编号700,主体为黄铜结构,装在橡木盒中。   托马斯制造的这种“四则运算机”(Arithmometer)是世界上第一台商业上成功的机械计算器,俗称“托马斯机”,于1820年获得专利。托马斯也是第一个冒险创立一家企业来生产机械计算器的人,1850年,他正式将托马斯机投入商业化生产,至1915年共产出5500多台。托马斯机的使用和推广,使人们习惯动作由计算尺的抽拉变成计算器手柄的旋转,一个“手摇计算”的时代正式开始。      ...
新闻报道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筹)教职工赴故宫观展

2024年4月23日上午,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带队,系馆教职工一行二十余人赴故宫博物院参观“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展览《紫禁城与凡尔赛宫》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现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和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展览精选约200件展品,多数收藏于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涵盖科学仪器、瓷器、绘画、书籍等多种类型。是难得一见的与科学类收藏相关的展览。 在故宫博物院筹展团队成员王宜若老师的介绍下,科学史系与科博教职工参观了位于文华殿展出的展览。展览共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龙与百合花的相遇”,主要介绍了中法间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的开端。第二单元是“紫禁城中的法国风景”,分为“礼品和定制”和“交汇与新创”两个章节。本单元展示了随着两国交往的不断深入,清代宫廷收藏中出现了种类丰富的法国器物,既有两国交往的礼品,又有传教士的贡献,更有清宫向法国定制的物品。而第三单元为“凡尔赛宫的中国时尚”,同样分为“收藏和改造”和“模仿与灵感”两个章节。其主要向参观者呈现了被法国王室成员和政要收藏的中国艺术品,并在展览中解析法国对中国进口物品的装饰和改造,以适应当地人的审美需求。 观展后,吴国盛教授就布展方式、藏品展示、科学器物收藏等问题与故宫博物馆院筹展团队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双方都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沟通与合作。 本次参观活动也是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首次联合举办团队建设活动,科学博物馆自成立以来,与科学史系联体运行,科学博物馆不仅为科学史系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教学平台,同时也借助科学史系的学术资源,不断丰富和深化展览内容,让更多的公众能够领略到科学的魅力。这次活动不仅是系馆长期合作关系的一次深化,更是对未来更加紧密合作的一个美好展望。   撰稿:刘骁 摄影:孙德利,孟洁 审核:孟洁
新闻报道

张自强先生向我馆捐赠四通MS-2411型打字机

2024年4月20日,张自强先生向我馆捐赠一台1999年生产的四通MS-2411型打字机。四通MS-2411型打字机由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四通集团公司于1993年生产推出,是我国第一台符合ISO 10646《通用多八位编码字符集》的多国语种中外文打字机。 张自强先生曾担任四通公司工程师,全程参与了四通MS-2406中文打字机的研发,负责主机板的研发设计,获得四通集团开发一等奖。        延展阅读︱中文如何走进电子设备?专访四通打字机工程师张自强   (收藏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