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新展开幕 | 孟德尔等43位科学家贯穿的150年遗传学发展史

新闻报道 展览动态Comments Off on 线上新展开幕 | 孟德尔等43位科学家贯穿的150年遗传学发展史8,766Read

线上新展开幕 | 孟德尔等43位科学家贯穿的150年遗传学发展史-Picture1

 

线上新展开幕 | 孟德尔等43位科学家贯穿的150年遗传学发展史-Picture2

扫描二维码观看线上新展《从豌豆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纪念孟德尔诞辰200周年》(展览网站:https://www.mendel200.net/,如因手机格式未见二维码,请后台留言 展)

 

1822年,孟德尔诞生于今天捷克境内的一个普通家庭,这位农民的儿子在21岁时选择成为一名神职人员。在布尔诺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孟德尔度过了平静而充实的一生。他用豌豆做了系列实验,创造了一个注定震惊世界的科学奇迹。

199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开始,在2003年圆满结束,这是一个多国合作的科学研究项目,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人类各个基因(约2.5万个)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并对所有基因进行测序(共约30亿个碱基对)。

2022年,在孟德尔诞辰20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与美国科学史研究院共同推出中英双语的“从豌豆到人类基因组计划——纪念孟德尔诞辰200周年线上展”。本展览分为5个单元,回顾了近150年的遗传学发展历史,介绍了43位对遗传学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的生平和成果。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陈桢(1894-1957)、李汝祺(1895-1991)和谈家桢(1909-2008)也做出了跻身世界一流行列的贡献。

科学仪器史正成为科学史一种新的编史学方法。本展览同时利用美国科学史研究院提供的科学仪器,如1929年产克莱特生物色度计,1938年产的科尔曼3D型pH计、1960年代的Spinco 120B 型氨基酸分析仪等,将这些仪器融入各个单元,以突出不同时期的科学仪器对于遗传学发展的重要性。

本展览是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与世界著名大学、机构的博物馆合作举办的线上系列展览之一,也是清华大学SRT项目“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22年线上展览策划”(科学史系刘年凯助理教授主持,编号2221T0511)的阶段成果。感谢清华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

线上新展开幕 | 孟德尔等43位科学家贯穿的150年遗传学发展史-Picture3

1910年立的孟德尔塑像,
位于孟德尔博物馆,吴国盛拍摄

 

总策划

吴国盛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系主任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

 

大卫·科尔

美国费城科学史研究院主席和CEO

策展人

刘年凯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

策展团队

吴沁彦

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2022级博士生

 

黄宗贝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2022级博士生

 

杨芊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

 

舒雨晨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2021级本科生

 

吴文轩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2021级本科生

展览团队

王景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学术部

 

刘佳妮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收藏部

 

艾琳·麦克利里

美国科学史研究院博物馆馆长

 

莫莉·桑普森

美国科学史研究院收藏经理

 

凯特琳·马丁

美国科学史研究院媒体主管

 

达纳·罗德里格斯

美国科学史研究院数字传媒经理

学术支持

钟声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平面及网站设计

杨伊

拾梦海设计

 

       责编|伊墨
       供稿|刘年凯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已复制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