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开学季微访谈@彭凯平
对于2022年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说,疫情反复对他们的学习时空、心理压力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生活的种种不确定性以及难以预测的未来,年轻人的焦虑与痛苦都有不同层面的展现,或显性或隐性。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认为,压力是人类进化历史长河中十分正常的一种反应,当我们遇到挫折、打击、失败、风险、死亡各种挑战的时候,人的身体会产生压力激素,这些激素会让我们耳朵更灵、眼睛更毒、感觉系统更敏锐,同时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肌肉力量、骨骼力量都变得特别强大,所有这一切会让我们进入到一种战斗状态,能够斗,能够逃,能够跑,能够跳。因而,悲观消极心理让我们时时保持警惕心,能够安全活下来,但人类的积极心理是让我们活得更好的重要支柱。
开学季之际,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特别采访了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请他为大学新生传授一些积极心理学,帮助大家更好地调整负面情绪,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找到个人学习、事业和生活的方向,从而拥有自己笃定、自信而怒放的人生。
彭凯平 现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至今已发表450多篇学术期刊论文,出版图书《心理测验:原理与实践》、《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吾心可鉴:跨文化交流》、《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等中英文著作12部,致力于积极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的研究。
01. 大学新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应该如何尽快适应生活,照顾好自己?
● 彭凯平


清华大学本科生开学典礼现场
02. 身心、人际关系决定一个人的幸福力。面对宿舍、同学之间因生活习惯、思维模式的不同而造成的不接纳甚至是冲突,空间上的逃避又不太可能,新生该如何处理好这段关系?
● 彭凯平

03. 曾经有一篇文章反映清华没有适合个人发呆的地方,您觉得个人发呆的场所对个人心理疏导有什么作用?

04.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有多种因素,学业跟不上是个重要的因素,新生如何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
05. 以转专业为例,人有时会纠结,是坚持挺过去,还是换一个轨道,两者都是利弊交织在一起。放弃与坚持之间,同学应该怎么选择?

06. 面对阶段性的负面情绪,您有比较有效的调整方法吗?

07. 您觉得大学一年级意味着什么?如果让您重返回大学校园,您会怎么做?
● 彭凯平

08. 现在流行两个词汇,一个是“内卷”,一个是“躺平”,分别来自对未来的忧虑和无望。未来的社会对当下年轻人的挑战是什么?您觉得他们应该怎么从当下出发去适应未来?


我的公众号
微信号已复制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