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科学家精神 | 朱邦芬院士畅谈“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对学生成长的启示”

新闻报道 科普讲座Comments Off on 传承科学家精神 | 朱邦芬院士畅谈“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对学生成长的启示”1,4851Read

5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物理系教授朱邦芬院士做客“传承科学家精神”第三讲,作题为“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对学生成长的启示”的报告。清华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袁丽丽,学生科学传播协会会长李志刚以及百余名学子参与活动。此外,北京城市学院的师生代表也到场聆听。

传承科学家精神 | 朱邦芬院士畅谈“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对学生成长的启示”-Picture1

朱邦芬院士作报告

 

报告伊始,朱邦芬院士用朴素的语言介绍了他与黄昆先生、杨振宁先生相识的故事。为了让到场同学们都能够清晰了解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的生平,朱院士介绍了杨振宁先生在专业领域内的13个方面成就,以及杨先生归根清华后为清华大学、为中国做出的5个方面巨大贡献。而对于黄昆先生的成就,朱院士用“两个高峰”来形容黄先生在科学研究中的成就,以“两件大事”(开创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科;长期在第一线从事物理教学,为一代又一代物理学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来描述黄先生对我国发展的重要贡献。

接下来,朱邦芬院士指出: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好的学校环境,“把学校的环境建设好,好苗子就比较容易冒出来”。朱院士结合杨先生与黄先生的学习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了好的学校环境具体有哪些表现。

PART/ 01

01
      最重要的方面是“优秀学生荟萃”且相互之间充满讨论、辩论以及“追问”。杨先生、黄先生在西南联大就读时,经常相互交流、讨论辩论,他们曾就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准确意义辩论到深夜,熄灯后仍点亮蜡烛,查看海森堡的著作来继续他们的辩论。朱院士认为:一流大学聚集了同龄人中一群最优异的年轻人,要让他们的创造力相互鼓励,产生和淬炼使他们终身受益的智慧、理想、学风和人格。

02
      其次,“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表现。朱院士提到,西南联大的良好学风让杨先生和黄先生都受益匪浅。杨振宁先生说让自己“感动不已”;而黄昆先生则表明,那种对科学不懈追求的精神“渗透到每天的生活中去”
03
      第三方面是“良师指导下的个性化教学以至一对一的培养模式”。朱院士强调:“学生从导师那里获得的东西中,最重要的是‘思维风格’,而不是知识或技能。”比如黄昆先生并没有同其导师Mott发表论文,但其导师Mott仍对黄先生学术风格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04
      最后一个体现则是“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空间”。一如黄昆先生所说:“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应当与自己驾驭的知识能力相匹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了解科研前沿、完成科研工作不可或缺的技能。针对这一点,朱院士特别语重心长地寄语在场同学:“在你们这个最具创造性的年纪,需要有仰望星空的时间,去天马行空。整天做题、准备考试,对你们的发展和创造不是很有帮助的”
在谈论了杨先生、黄先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后,朱邦芬院士又进一步讲授了两位先生对于创造知识(科研工作)的思想。

PART/ 02

这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选择未来的研究领域、研究课题。杨振宁先生建议学生们:应当选择与物理现象或物理基本结构有直接、简单关系的方向,或是选择有良好推广前景的方向。而作为本科生如何实践杨先生的建议,朱院士提示在场的同学们:“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把发文章作为目标。本科生研究的作用是训练渗透式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去了解不同的领域,去寻找有前途并且自己喜欢的领域。”

      选择了合适的研究方向之后,还须明确如何开展研究。朱邦芬院士介绍了杨振宁先生对研究生的“十戒”,其最为核心的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宁拙毋巧。此外,朱院士还分享了黄昆先生“三个善于”的思想——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善于作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杨振宁先生的“十戒”思想与黄昆先生的“三个善于”思想,都是从事科研工作需要的宝贵财富。
爱因斯坦曾说:“大多数人说,是才智造就了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错了;是人格。”杨振宁先生与黄昆先生的成就来源于他们天才般的学习与科研能力,更离不开他们人格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PART/ 03

传承科学家精神 | 朱邦芬院士畅谈“杨振宁先生、黄昆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对学生成长的启示”-Picture2

讲座现场

      通过朱邦芬院士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杨振宁先生曾亲身感受过亡国的危机感,这使得他与我们这代人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他对中国的热爱以及他挥之不去的中美之间的情结是绝对不可以被忽视的。朱院士用“率真”一词概括了杨振宁先生的品格。他能够直言自己的贡献,也毫不避讳地写下了“对于我的放弃故国,他(杨振宁先生的父亲)在心底里的一角始终没有宽恕过我”。在评价黄昆先生时,朱邦芬院士套用了爱因斯坦评价居里夫人的话语称:意志纯洁、公正不阿的判断、珍惜国家科研经费、学风纯正、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做研究、极端认真、谦虚、律己极严、任何时候的社会公仆意识,“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PART/ 04

对于当今的科研工作内卷化现象:
朱院士认为,需要将我们的评价体系从“数数”转变为由熟悉的人(如教授、导师等)写信推荐和同行根据成果评价,而其前提是学术诚信体系的完善。但在评价体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们作为个体要保持自己做人的底线。有同学想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研究重大问题,但这可能几年之内没有成果,“publish or perish”,在回答时朱院士建议,一方面围绕自己喜欢的方向持续攻关,另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些相对简易的研究“应对”考核,双管齐下。
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的平衡问题:
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兴趣,其次是自己的能力是否适合,待遇等因素当然也需要考虑。但是,作为清华的学生,还应当有自己的使命感:能做第一流科研的人并不多,清华的学生更应当对人类、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全体人员合影

 

活动结束后,朱邦芬院士寄语道:清华学子应该在自己有兴趣,有能力的领域,做一流的工作,这是我们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

 

讲座简介——“传承科学家精神”系列讲座是为弘扬和传承科学家精神,助力青年成长,搭建的师生共建交流的新平台。本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清华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离退休工作处、科学博物馆、科学史系主办,学生科学传播协会、工物系团委、机械系团委、电子系学生科协、电机系学生科协、未央书院学生科协和新雅书院学生科协协办。本次活动也得到了清华大学物理系以及清华大学学生社团发展支持计划的大力支持。

【供稿:THU学生科学传播社 】

捐赠链接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科博馆微信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新闻报道

“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 暂停开放的通知

尊敬的观众朋友: 因“百年器象——清华大学科学仪器历史展”展览布展施工,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B207展厅定于2024年9月19日(周四)至10月7日(周一)暂停对外开放。 在此期间,其余展览正常展出。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特此公告。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 2024年9月18日
新闻报道

字节跳动一行到科学博物馆参观访问

9月13日,字节跳动技术战略和学术合作部总负责人金小伟、学术合作部华北区负责人唐艺丹、学术合作部清华大学负责人陈琦永美到科学博物馆参观访问,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党支部书记范爱红、馆员尹菱、孙德利接待来访。   吴国盛向三位来宾介绍了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科学博物馆在科普教育的工作,指出了科普教育、科学传播的工作重点与难点,对科学史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代科学发展的源起、重要节点、伽利略与牛顿等关键人物做了重点讲述,匡正了中国与西方在科学传播方面的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比如对中国四大发明说法的由来等等。   金小伟一行非常感谢吴教授的讲述,也诚恳地表示,字节跳动希望能与科学博物馆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助力科学博物馆的科学教育与传播工作。会后,字节跳动一行在范爱红的带领下参观了科学博物馆的展览“海外奇器”与“百年器象”。  
新闻报道

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举行教职工警示教育会

按照人文学院党委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教师工作作风和师德师风的边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于2024年9月12日下午在人文楼B206举行教职工专题警示教育会,科学史系的教师、博士后和科学博物馆教师共29人参加会议。   科学史系党支部书记范爱红首先向参会人员通报了人文学院的一起职工违纪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工作中守住底线,不碰红线,提高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科学史系主任、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老师做了严肃的警示讲话。他向参会人员传达了近期举行的全校正职干部专题研讨班的精神,强调从严治党、从严治校,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校风。高校在资产和招生等领域容易出现问题,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于普通教师,科研经费的使用则应该合理合规,严格把关,警钟长鸣。此外,吴国盛老师还特别强调科学博物馆目前正处于建设的重要时期,资金往来较大,绝不能从中牟利,避免存在侥幸心理。工作中一定要规范化、程序化严格管理,以后将制定相应管理细则,防微杜渐。     在自由发言环节,人文学院党委委员、科学史系王巍教授以中国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之”为出发点,谈起自己在博士读书期间就曾意识到,相比于贪污金额的多少,更重要的是性质的问题,身边的违纪案例说明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并不遥远,要引起足够重视。科学史系副系主任蒋澈谈到文科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指出系里有专门的财务老师负责报销,但是也弱化了在职教师对财务规定的认识,需要加强对学校报销规则的了解。在招生问题上,要避免考生打招呼等行为。科学史系副系主任沈宇斌认为这次警示会让大家对相关规章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号召老师们在经费使用、招生方面要做到问心无愧。科学史系综办主任孟洁表示应该坚守底线思维,办公室的老师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坚持从严把关,只有提高自己的意识,才能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科学史系党支部宣传委员刘骁表示上学期党支部一直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帮助教师党员查摆了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虽然今天参会的老师并不都是党员,但也可以通过学习党的政策、文件来提升自己的认识。科学博物馆张婕老师表示财务的工作比较特殊,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老师们在使用资金时,可以从使用的出发点上想一想,就比较能够判断可支出的范围。     范爱红老师在总结中再次重申了师德师风建设,强调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和三观树立,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筑牢师德师风防线,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 科学史系与科学博物馆教职工警示教育会圆满结束。   撰稿:刘骁 审核:范爱红
新闻报道

2024年第4期《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封面刊登科学博物馆馆藏仪器

近日,2024年第4期《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杂志的封面、封二刊登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馆藏经典仪器——曾经在清华大学20世纪60年代核反应堆研制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安全棒驱动机构。2024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特别联合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在10月刊中对这件清华自主研发、直接保障核反应堆安全运行的关键仪器进行介绍。该仪器是清华大学设备制造厂于1964年4月制造,金属材质,尺寸为32cm×15cm×35cm,也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科技的力量》主题展中展出。   【供稿:尹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