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9 月 21 日,纪念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 75 周年国际学术会议 “科学与记忆”分会场在蒙民伟人文楼 B206 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席为科学史研 究所(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 ·科尔(David Cole) 博士和清华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教授。报告人分别是我系刘年凯助理教授、科学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中心主任大卫 ·卡鲁索(David Caruso)博士、科学史研 究所凯恩策展研究员朱迪斯 ·卡普兰(Judith Kaplan)博士以及我系王哲然副教授。
吴国盛教授首先做了主席致辞。他逐一介绍了与会专家并简单介绍了清华 科学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吴老师表示,希望本次会议能进一步增加科学 史研究所和清华科学博物馆之间已有的深厚友谊。
接下来,科尔博士作了主席报告。他向与会学者们介绍了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十三任教务长、化学教授埃德加-法斯-史密斯(Edgar Fahs Smith 1854-1928)。他长期致力于化学史的编写和普及,并积极推进将学科史引入化学课 程,进而强调化学科学人文的一面。为了实现前述抱负,史密斯在教学中引入了大量化学史相关的藏品。科尔认为无论是科学史研究所还是清华科学博物馆 其实都在做跟史密斯类似的事情,即本次会议的主题将科学史研究和博物馆策 展结合在一起。
第一位报告人刘年凯助理教授发言的题目是:时间的桥梁:从清华大学的 历史仪器中探索清华大学的科学遗产(Bridging Time: Exploring TsinghuaUniversity's Scientific Legacy Through the Lens of Its Historic Instruments)。他提 到,清华大学在建校之时就十分重视科学技术,而且很快就决定筹建博物馆,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 2018 年才决定筹建科学博物馆。接下来,刘年凯助理教 授介绍了馆藏仪器的基本情况,并列举了个别有代表的仪器。最后,报告人提 到正在进行的展厅更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新的科学博物馆。
接着是卡鲁索博士的报告,其主题是:深入浅出:用科学家与工程师自己 的话拓展历史(Taking a deep dive into shallow waters: Expanding history through the words of scientists engineers themselves)。报告人介绍了借助口述历史开展 科学史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他看来,口述史能够 提供文本不能展示的主体经历和默会知识,而要真正了解一个物品,必须了解 制造和使用他的人的经验,而这正是博物馆策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最后,卡鲁 索博士播放了几份真实的采访录音,这些口述对象都是有独特经历的科学家或 工程师。
接下来是卡普兰博士的报告,她主要讨论传记、教学法(Pedagogy)和数 字基础设施之间的关系。她重点介绍了四种科学传记,分别是作为科学文化史、提高公众科学参与之工具、公众纪念活动、模范生活的传记。在报告人看 来,将传记方法引入科学史研究和博物馆策展活动,尤其是借助先进的数字技 术,将更好地向受众传递科学精神——“归根结底,我们想要做的是向学生传授 我们所了解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有能力了解更多”。
最后一位发言人是王哲然副教授,他做了题为“清华科学博物馆主展厅的展 示理念与愿景(The Exhibition Philosophy and Vision of the Main Exhibition Hall at the Tsinghua Science Museum)”的报告。报告人旨在详细介绍清华大学新科 学博物馆主展厅布置情况和理念。第一个原则是全面,即涵盖古今中外科学发 生重大变化的诸独特阶段;第二是多面,即展示丰富的科学实践及其物质文化;第三是互动,即通过“接触”科学文物提高公众和学生的科学素养。
每一位报告人结束后都有提问环节,报告人也都对在场听众提出的精彩问 题给出了积极回应。会议最后,科尔博士表示希望今天的对话和讨论能继续下 去。他向与会专家们发出了邀请,希望各位日后能到科学史研究所做客。
【供稿:学术部】
